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古诗阅读的情境联想能力的培养研究

古诗阅读的情境联想能力的培养研究

来源:智榕旅游
《教学与管理》 2011年7月20日 古诗阅读的情境联想能力的培养研究 ◎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赵凌云 联想是一种学习与表现能力,对这种能力的培养I 理,即通过对“画”这一既定概念的提醒和描述,来重 和塑造已经成为现代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必备的教I 新看待这四句的内容。可视化提取,是一种比较生动 学技巧之一。本文以语文教学中的古诗阅读为切入I 而有效的教学技巧,要求语文教师要将文字符号和语 点,重点探讨情境联想能力的塑造和培养。 1 言逻辑所描述的那个场景以现代人熟悉的语言方式 一、情境联想内涵 l 再现出来,可以这样进行解释,如“远远望去,山是青 所谓联想,就是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I 的;近前看来,流水没有声音;虽然已是秋季,但是花 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联想: 朵仍然盛开;上前看鸟,鸟一动不动。这就是一副山水 是人脑的一种“类本能”的思想活动,是对事物与事物『 花鸟画”。当然,这种教学语言可以灵活掌握,为的是 之间相关性的一种反映。之所以说是“类本能”而非本J 将典型情境以一种可视化、可图解的方式展现给学 能,是说这种思维过程是在本能与自觉能力之间的能- 生,这样,由此联想到别的画作,才有形象基础。 力,既是人脑的一种神经功能的反射,同时又可以通I 2.联想的归宿要与现代人的生活体验联系到一起 过外界的引导和塑造上升为一种社会性活动。而联l 既然联想是由此及彼,从一个事物向另一个事物 想,因为是由此及彼,所以必然是经过了人脑逻辑思: 的投射,那么就是说,古诗所提供的情境要投射到现 考之后的情境转移和对比。因而,联想往往就是情境l 代人的精神世界和认知系统。通俗地讲,要让现代人 联想,是在此情境中获得的外在信号而向彼情境的一1 联想,必须是他们可能联想到的生活场景。如柳宗元 种思维印象的转移。因此,情境联想,情境是一个关键l 的《江雪》,这首诗描绘了寒冷寂静的雪景和老渔翁孤 性标识。 ’  l独一人乘着小船在江面专心垂钓的情境。虽然诗中所 二、情境联想能力的培养方法  l暗含的作者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不一定能为 1.对古诗典型情境的再现挖掘与可视化提取  I现代人所接受,但老渔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却能给 这是情境联想能力培养的起点。虽然并非所有古I 人留下永久的印象。因此,在读诗、讲诗、感悟诗的过 诗文本都诘屈聱牙,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其中的情I 程中,教师可启发学生想一想自己在大雪中看到了什 境毕竟也是用古汉语和占代文化常识来维系,因而理I 么,联想一下大雪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境。现代人对 解上不是那么直接,情境也自然不能轻易抓住。这就: 下雪的联想,往往能够联想到当前比较严峻的交通状 需要语文教师在这方面进行自觉的可视化处理。以唐I 况和较为危险的行车路况。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流行 伯虎的《咏画诗》为例:  l歌曲《天路》进行更为浪漫的联想,通过青藏公路通车 远看山有色,  一后的方便来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支边建设,描绘西部经 近听水无声, I 济建设的伟大构想。这样的联想,不但培养了学生的 春去花还在,  1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能丰富学生的思想境界。这一 人来鸟不惊。  :教学案例就在于,教师将古代渔翁雪中垂钓的情境虚 这首诗貌似全都是惯常的事物,但是要结合题目{ 化和拆分,只提取出雪景这一主题,然后将这一司空 的话,的确容易让人产生很多误会。这就需要在情境J 见惯的情境提供给现代人进行联想。而对于下雪的情 理解上,有意识地加入教师自觉能动的教学技巧处} 境,是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经历,而且也容易形成比较 ・93・ 赵凌云:古诗阅读的情境联想能力的培养研究 自觉自愿的情感体验。 3.积累素材,深入社会和生活 生仔细观察联想图,和课文中叙述的情境进行对照,  1I 有不吻合之处,自己修改完善。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 联想,作为一种能力,外在的信号刺激固然重要,f 己画的联想图,然后让他们再次细读文本内容,看看 但是更重要的是被引导者自身的信息素材的储备要I 自己画的图和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如果与文中描述的 丰富,否则,再多再主动的信号刺激,都因为储备单薄i 情境不吻合,擦了重新绘制,反复修改,直到图文统 而“想不到”。很多学生缺乏联想能力,在读了古诗之f 一。可视化提取,依赖可视化的媒体手段是再正常不 过的了。学生对于图画和美术的兴趣是很强烈的,尤 后,没有任何联想冲动,什么都想不到,即使教师的引: 其让他们在阅读古诗之后,抛开古诗构筑自己的情境 导非常到位,对于古诗的情境提取也非常明确和直i 图。而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就是,教师要让学生有充 观,但是就是联想不出,这就在于该学生内在信息素} 分的自由来绘图,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向他们发 材相当匮乏,平时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这跟当前的一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直接关系,片面强调学生的知l 问,让他们对自己的绘图过程进行解释和评价,从而 识灌输和智力培养,而完全封闭其对外界信息和生活} 将他们自己的联想强化和集中。运用多元化技术手段 体验的关注,从而造成了学生整体上的信息匮乏、思: 来支持情境联想能力的培养,当然不能走技术至上的 路线,而仍然要坚守理念先行的原则,一切为的是对 维僵化和缺乏创造力。而对于联想能力的培养,恰恰1 学生情境构建,图文并茂仅仅是手段。 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信息储备和经验准备,否则,古I 诗中提取出来的情境,无论多么形象直观,学生都会I 总之,学生的情境联想能力,有大体L兰个方面 不知所措。比如,对于历史缺乏系统学习,形不成强烈} 的实施基础,第一,学生本身发达的形象思维,这是情 的民族自豪感,又怎么会真正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 境引导的前提,是联想能力培养的功能依赖;第二,教 隔江犹唱后庭花”呢?因此,要扩充学生的信息量储备l 师对古诗所营造的情境的可视化提取和集中引导,从 和生活经验,必须要求学生多观察生活,多读一些课} 而与学生的形象思维对接;第三,教学技巧、技术条件 等中介纽带。把握这三个实践基础,学生阅读古诗的 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开拓学生J 联想能力就会与日俱增,成为伴之一生的思维能力。 的想象力。生活无疑是产生和发展想象力的不竭之1 源。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越丰富,对生活的理解越深刻,: 参考文献 f1】江映晖.“联想体验”架起现实与想象间的桥 想象的触角就伸得越远。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 会,深入自然,深入生活。所谓“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 就不能让他们整天呆在教室里。教师应带学生深入社I 梁.基础教育,2006(8). 【2]王德集.让联想图轻轻“吻”上语文课的“脸”. 甘肃教育,2009(14). 脑”,如果说机遇是联想引导,那么有准备的头脑就是l 丰富的信息储备。 l 【3】彭玉光.古诗文审美想象与联想.武汉工业大 4.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丰富情境联想的物质条件: 学,2008. If/境联想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教师自觉的理念和 [4]符健.联想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学 通讯(初中-/:1J),2007(3). 熟练的教学技巧,包括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把握能力I 和关系塑造能力。当然,能力也不能离开物质技术条 (责任编辑张茂林) 件。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 也逐步扩展到了人文学科领域,尤其是古诗文教学中 需要对所描绘的情境进行可视化处理时,多媒体的优 势功能就凸显出来了。图文并茂,对于现代人来说,是 再适合不过的情境联想方式,因为情境联想构筑能力 仍然是零散的,需要一个基本的明确的框架来提示, 这时依赖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构筑联想图,甚至让学生 抛开古诗文本,彻底进入联想图。教学时,教师要让学 ・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