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听评课发言稿

听评课发言稿

来源:智榕旅游


听评课发言稿

今天听了这几位优秀教师的几堂课,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从一些看似简单的词句中去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以读带讲。

例如在讲《去年的树》一文时几位老师都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然后问学生透过“看”字,你们知道鸟儿心里在想些什么吗?学生说了很多:“这就是我的好朋友树吗?他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树曾经说过要听我唱歌,他现在成这个样子了,还能听到吗?”“树啊,灯火熄灭以后,你会死吗?明年春天,我又到哪里为你唱歌呢?”随着学生的发言,大家沉浸在鸟儿对树的无限深情之中。老师抓住这个普通通通的字眼“看”字,读出了那么多内容。由此可见,一篇好的文章,一定可以从简单的文字里面读出丰富的内容的,所以我们教学生学语文,不光要教学生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保持一种特有的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吴老师在设计鸟儿寻找大树时和树根、大门、女孩的对话时,通过以下几个填空题,利用补白,启发学生想象鸟儿又回到这里,却找不到好朋友的着急心理,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地问树根。

鸟儿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鸟儿地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您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接着指导朗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品味角色的语言,一边读一边想象,从而感悟鸟儿的焦急、担心以及对树的一片深情,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