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桩侧导孔法处理断桩施工技术

桩侧导孔法处理断桩施工技术

来源:智榕旅游
桩侧导孔法处理断桩施工技术

作者:王高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12期

王 高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4)

摘 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某高架桥153-A号钻孔灌注桩断桩处理施工技术,为类似桩基工程断桩处理施工提供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导孔法 断桩 处理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c)-0035-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大建筑建设日益增多,钻孔灌注桩基础的采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施工经验不足及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严等原因影响,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问题频发,断桩现象也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桩基工程的质量。对断桩的处理,成熟的处理方法有原位复桩法、接桩法、桩芯凿井法、补桩法、钻孔压浆补强法等,但都存在费用大或时间长等不利因素。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快速、经济、安全的位置较深断桩的处理方法—桩侧导孔法处理断桩施工技术,为类似桩基工程断桩处理施工提供经验和参考。

1 概况

某高架桥设计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为120cm和150cm两种,桩长32~42m不等,砼强度为C30,共计492根。其中153-A号钻孔灌注桩桩径为120cm,桩长32m,施工采用三一重工SR220C型旋挖钻机成孔,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成桩后采用三断面超声波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2 断桩情况

153-A号桩成桩七天后,检测单位采用三断面超声波法检测发现在距离设计桩顶11-13m处出现夹层,夹层占桩身横截面三分之一,所夹物质为砂砾土,形成断桩。断桩情况如图1所示。

3 断桩原因分析

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孔壁出现部分坍塌而没有及时处理,导致成桩后出现桩身砼夹杂砂砾土层,形成断桩。

4 断桩处理方法选定

由于工期紧,且断桩位置较深,如果采用原位复桩法、桩芯凿井法、补桩法、钻孔压浆补强法中的任何一种进行断桩处理,都会影响工期且费用较大。为减少工期和费用损失,确保断桩处理质量,根据断桩处上部地质为粉土和粉质粘土,自稳性较好,地下水位低于夹层底面,且夹层位于桩基外沿,结合矿山采用的侧壁导坑救援法,确定采用桩侧导孔法处理断桩。即首先根据检测结果,准确判定夹层位置和深度,然后紧邻桩外壁、夹层一面采用人工垂直挖孔,孔径为80cm,挖至夹层底面时,人工清除桩身内夹层砂砾土,并凿除缺陷部分松散砼直至露出密实的新鲜砼面,清除渣土,冲洗干净桩体砼面,再用C35微膨胀混凝土灌注桩体直至夹层底面以上6m高度位置,导孔的剩余部分用C15砼灌至孔顶,利用砼的灌注冲力和膨胀使桩体砼密实,最后通过检测合格后,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桩侧导孔法处理断桩施工如图2所示。

5 断桩处理方法实施及效果

根据确定的断桩处理方法,组织人员进行断桩处理,从人工开始挖孔至砼灌注仅用3天时间,费用为2.4万元,大大减少了工期和费用损失。七天后,检测单位用小应变对桩身的完整性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判定为B类桩,可用。说明这种断桩处理方法在时间、费用和质量控制方面达到预期效果。

6 结语

桩侧导孔法处理断桩施工技术具有快速、直观、经济和安全的特点,但若采用此类方法处理断桩应注意以下事项:(1)适宜于处理位置较深的断桩;(2)桩位处的地质需适合人工挖孔,挖孔要按规范要求采用护壁,确保安全;(3)若地下水位较高,需按规范要求做好降水措施;(4)断桩的位置要在桩身的外沿,方便清除;(5)夹层的夹渣和松散砼要确保清理干净,并用水冲洗干净新旧砼结合面;(6)填充砼要采用高一标号的膨胀砼,填充量及填充高度要保证夹层处砼密实;(7)断桩处理完成后,一定要检测桩身的完整性,确保工程质量。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断桩有时不可避免,处理起来也并不是十分复杂,关键是要选择经济、合理、适宜、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吉士,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0.

[2]陈晓东,等.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J].安徽建筑,2004.6.

[3]马贵.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断桩处理方案[J].山西建筑,2009.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