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故意毁坏财物罪认定标准

故意毁坏财物罪认定标准

来源:智榕旅游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认定标准是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数额较小、情节较轻的属一般违法行为,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情节严重包括重要物品毁损、恶劣手段、嫁祸动机。刑法未明确数额界定,各地标准不同。根据最高检、公安部规定,损失5000元以上、3次以上、纠集3人以上、其他情节严重应立案追诉。

法律分析

故意毁坏财物是指故意地非法地毁灭或者损坏公共财物或公民私人所有的财物,使某项财物的价值与效用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的行为。刑法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因此,是否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是是否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的认定标准。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小、情节较轻的,则属一般违法行为,应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拘留或警告,单处或并处罚款,责令赔偿损失。

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情节严重,一般是指毁灭或损坏重要物品,损失严重的;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的手段特别恶劣的;以及出于嫁祸于人的动机而故意毁坏的。

由于我国刑法对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数额未作出明确界定,因此各地在实施中的标准也不太相同,根据《最高检、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第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第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第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第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拓展延伸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法律要素和刑罚幅度

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破坏、损毁他人财物的行为,属于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为了认定故意毁坏财物罪,需要满足以下法律要素:首先,行为人必须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财物损坏,并有意实施破坏行为。其次,行为人必须对他人的财物实施毁坏行为,包括破坏、损毁、毁灭或其他方式造成财物价值的丧失。最后,行为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法定的程度,即造成财物的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秩序。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刑罚幅度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而定,一般情况下,轻微破坏财物的可处以罚款或者拘役,而严重破坏财物的可处以有期徒刑。具体的刑罚幅度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决定。

结语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取决于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数额较小、情节较轻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拘留、警告或罚款,并要求赔偿损失。而情节严重的包括毁灭或损坏重要物品、手段特别恶劣,或出于嫁祸于人的动机。具体的刑罚幅度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判断。由于我国刑法对数额未明确界定,各地标准有所不同。根据最高检、公安部的规定,涉及五千元以上损失、三次以上毁坏、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或其他情节严重的,应立案追诉。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定罪与量刑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二节 侦查终结 第二百九十二条 被害人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记录在案;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在起诉意见书末页注明。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