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面的读音是:cì miàn。
刺面的拼音是:cì miàn。 繁体是:刺面。 结构是:刺(左右结构)面(独体结构)。 简体是:刺面。 注音是:ㄘˋㄇ一ㄢˋ。
刺面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宋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刺面[cìmiàn]⒈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⒉宋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
二、引证解释
⒈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引《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德光每获晋人,刺其面,文曰‘奉敕不杀’纵以南归。”《宋史·刑法志三》:“刺面之法,专刺情犯凶蠹,而其他偶丽於罪,皆得全其面目。”《元典章·刑部七·诸奸》:“今后姦夫姦妇初犯,依在先体例断放,若是再犯,刺面配役。”清魏源《军储篇一》:“窃谓禁烟欲申大辟之法,宜先行刺面之法。刺面之法,载在《大清律》,以防窃盗之再犯,所谓耻辱之刑,又所以待怙终之刑也。”⒉宋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引宋司马光《义勇第二札子》:“暨刺面之后,兵员教头,利其家富,百端诛剥。”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刺军》:“宋健儿刺面,以防逃逸。”
三、网络解释
刺面刺面,读音cìmiàn,汉语词语,意为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或宋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综合释义: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德光每获晋人,刺其面,文曰‘奉敕不杀’纵以南归。”《宋史·刑法志三》:“刺面之法,专刺情犯凶蠹,而其他偶丽於罪,皆得全其面目。”《元典章·刑部七·诸奸》:“今后姦夫姦妇初犯,依在先体例断放,若是再犯,刺面配役。”清魏源《军储篇一》:“窃谓禁烟欲申大辟之法,宜先行刺面之法。刺面之法,载在《大清律》,以防窃盗之再犯,所谓耻辱之刑,又所以待怙终之刑也。”宋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宋司马光《义勇第二札子》:“暨刺面之后,兵员教头,利其家富,百端诛剥。”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刺军》:“宋健儿刺面,以防逃逸。”刺面[cìmiàn]黥首也。《五代史·四夷附录·契丹》:「德光每获晋人,刺其面,文曰『奉敕不杀』,纵以南归。」汉语大词典:(1).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德光每获晋人,刺其面,文曰‘奉敕不杀’纵以南归。”《宋史·刑法志三》:“刺面之法,专刺情犯凶蠹,而其他偶丽于罪,皆得全其面目。”《元典章·刑部七·诸奸》:“今后奸夫奸妇初犯,依在先体例断放,若是再犯,刺面配役。”清魏源《军储篇一》:“窃谓禁烟欲申大辟之法,宜先行刺面之法。刺面之法,载在《大清律》,以防窃盗之再犯,所谓耻辱之刑,又所以待怙终之刑也。”(2).宋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宋司马光《义勇第二札子》:“暨刺面之后,兵员教头,利其家富,百端诛剥。”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刺军》:“宋健儿刺面,以防逃逸。”其他解释:黥首也。《五代史·四夷附录·契丹》:「德光每获晋人,刺其面,文曰『奉敕不杀』,纵以南归。」其他释义:1.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2.宋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
关于刺面的造句
1、医生会开BenzacAC处方给痤疮粉刺面疱非常严重的患者。
2、而刺面留痕也在军中蔚然成风,新丁入营,都要以刀刺面,以表决心。
3、其方法是在受刑者的面额上刺字,并染上黑色,所以刺字也被称为刺面、黥面、墨面。
4、列举了化学纤维在汽车内饰中的用途,对用于车用针刺面料的纤维提出了要求.
5、雄激素可直接抚慰皮脂腺增加,促进毛囊的白头粉刺角化,梗塞毛孔惹起炎症,形成粉刺,面疱的发生。
关于刺面的成语
刺股读书 断蛟刺虎 刺股悬头 刺股悬梁 陈古刺今 抱蕙兰芬吐蔷薇刺 背生芒刺 刺心切骨 刺刺不休 刺上化下
关于刺面的词语
刺刺 面面观 刺邪里,刺斜 生刺刺 冻刺刺 面对面 刺面 痒刺刺 促促刺刺 刺刺挠挠
关于刺面的单词
face thrus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