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4138/j.1001-4519.2003.06.013第24卷第年6期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VOIDee42N〕62(川312TSINGHUAJ()URNAIOFEDUCATION2()()3中国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开展教学改革的历史回顾以清华大学为案例王(雯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北京1`)瓜1(、84)摘:要本文分析了清华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历史背景回顾了清华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开展教学改革的历史过程剖析了清华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成绩与失误关键词清华大学苏联教育经验改革:;;;中图分类号:G64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z()()1一)64529(2()03)〔一()`j79一()8一1949清华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历史背景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中国进0月年11日中华人民人了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新时期设社会主义的国家中国共产党要在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后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摆在年轻的共和国面前的一项崭新的课题当时的形势是政治上世界上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我们只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经济上新中国百废待兴面临着艰巨的经济建设任务我们自己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必须借助国际援助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包围和封锁我们不可能依靠西方国家的帮助而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已经积累了30多年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只有学习苏联老大哥的经验才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此早在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就有清醒的认识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他们学习……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建国后经过1949年至1952年的民主改革和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的国民经济基本好转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从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召全国学习苏联“1953年起开始实行发展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大规模地对生产要建设社会主义就要全面系统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3年2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再一次号”“我们要进行伟大的五年计划建设工作很艰苦经验又不够因此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科学技术……把他们所有的长处都学来不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而且学习他们先进的”“应该在全国掀起一个学习苏联的高潮来建设我们的国家”从而吹响了全国各行各业大规模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号角一定的文化教育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决定的新中国的文化教育必须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通过学习苏联教育先进经验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教育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收稿日期1949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根据年12〔)f)3一七)8一26一作者简介:王雯(196(,)女湖北称归人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馆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年第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提出“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这时还没有把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提到突出的位置只是“借助”因为这个时期的教育必须同当时的国民经济恢复和民主改革相适应把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教育改造成为独立自主的新民主主义的新教育1952年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以后进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就要从“借助”苏联教育经验转化为“全面地系统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全面系统地开展教学改革建立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高等学校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始于建国前夕的东北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以中国人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为试点先行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经验以侯取得成功的经验之后在全国的高等学校中推广1949年中央决定以有着解放区传统的华北大学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和政法干校为基础创办一所以苏联经验为样板的崭新的正规大学即中国人民大学在苏联专家帮助下中国人民大学在建立一套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培养师资和研究生编写讲义和教材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1954年4月高等教育部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经验讨论会总结推广人大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的经验作为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经验的另一块试验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建国初期由中长铁路移交给中国政府管理的1905年4月教育部党组提交的《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改进计划的报告》得到了刘少奇的批准这份《改进计划》中确定哈工大的办学方针和任务是:“仿效苏联工业大学的办法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1954年4月20日高等教育部和第一机械工业部作出了《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的决定》指出哈工大“已基本上改造成为采用苏联教学制度的新型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成功改造无疑对全国的高等工业学校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经验进行教学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在上述两所学校先行学习苏联创办新型高等学校的基础上1952年起仿效苏联高等学校的类型对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所进行的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开始了1952年教育部制订了《关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计划》确定了“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并从1952年至1957年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院系调整与此同时全国高校全面系统地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经验的工作也全面展开二、清华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开展教学改革的历史过程1951年n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讨论全国高校工科院系调整问题拟定了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其中规定清华大学改为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经过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取消学院建制设置机械制造动力机械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电机工程无线电工程和石油工程等8个系2个专业由延续20多年并已形成自己特色和优势的多院制综合大学转变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1952年01月25日调整后的清华大学举行了开学典礼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面临着学校如何发展的问题清华大学的前身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28年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其教育思想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等都是仿效美国大学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如教育方针是美国的“通才教育”(gnerealdeucatio)n的方针;学制是美国大学的四年制与学分制;课程与教材大部分来自美国的著名大学;习题实验设计的选题等也大都照搬自美国大学学生常用的语言工具是英语做习题写实验报告回答问题等多要求用英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清华大学从形式到内容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形式上说院系调整后的清华大学已经是仿照苏联模式的多科性工业大学那么在内容上显然也只有通过学习苏联“老大哥”的较为先进的教育经验进行教学改革才能破除英美资产阶级的旧教育传统,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工业大学。另一方面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这时国家正在进行以重工业为基础中国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开展教学改革的历史回顾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急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而我国新建的重点企业绝大部分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设的不但重要的机器设备来自苏联而且从设计施工到运转都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的只有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才能保证学校培养出足以适应我国工业建设实际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此时清华大学学习苏联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不但是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清华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清华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开展教学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952年7月一1953年1月形式主义地学习苏联导致紧张忙乱倾向21953“年2月一7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克服忙乱现象31953年8月一1956年5月学习一整套苏联教学经验深人进行教学改革11952年77月一1953年1月形式主义地学习苏联导致紧张忙乱倾向“1952年8月间为了响应中央以学习苏联的先进教学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的号召”清华大学在全校教师中进行了俄文专业书籍阅读速成学习的实验经过速成学习百分之九十的学员从不识俄文字母提高到能独立阅读本专业工程书籍的程度并翻译了一些苏联教材在此基础:上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1)采用苏联高等学校的专业目录设置了2个专业;()2根据苏联的教学计划压缩制订出四年制的教学计划;(3)采用苏联的教学大纲90%以上的课程部分或全;4普遍成立教研组全校共成立了3部采用苏联教材()9个教研组包括了全体教师一学期来广大师生学习苏联的热情和积极性高涨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导致产生了形式主义和要求过高紧张忙乱的倾向师生们普遍感到负担过重:客观上讲是因为()1院系调整后学校新的组织机构刚刚建立对教学改革的准备不够工作抓不住中心难免陷于盲目和忙乱(2)9师资严重缺乏据《清华大学志》记载1952年7月院系调整前清华有教师433人其中教授1446人副教授4人讲师98人助教12人院系调整后219522月清华有教师年19人其中教授671人副教授50人讲师90人助教276人其他人院系调整前清华大学名师荟萃拥有一大批全国一流的著名学者教授院系调整中他们中的大多数被调离清华而调人清华的教授却很少占教师总数58%的年轻助教都还不能正式开课的矛盾十分尖锐因而师资缺乏(3)教材缺乏普遍采用了苏联教材但大多数教材没有中译本教师们要边译边教或一面看别人译稿一面教教师在教课前不能对教材整个内容透彻了解只能现炒现卖宣科影响教学效果“”照本(4)学生程度参差不齐1952年度实行高等学校统一招生打烂学校范围以系为单位招考新生各学校不能过问自己的招生工作同时新生录取标准较低致使清华接收了许多初中程度和小学程度的调干学生及失学失业知识青年全校各系学生之间的程度极不平衡造成教学上的极大困难(5)因院系调整造成暑假后开学过晚0月215日方才举行开学典礼27日正式上课比正常时间晚了一两个月但是仍按照原定教学计划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教学势必因赶进度而过分紧张忙乱了从主观上来说则是犯了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首先50年代初期我们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时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认为凡是苏联的就是好的就应毫无条件地接受而对苏联教学经验的精神实质没有作深入的研究完全凭热情和主观愿望其次对自身的主观力量也缺乏正确的估计对中苏两国的国情没有作客观的比较如两国大学的学制不同中学毕业生的程度也不同因而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学习苏联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照搬苏联的教学计划把苏联五年制的计划简单地打个八折用减少学时的办法压缩在四年内学完大纲和教材也是搬用苏联五年制的没有统一精简改编2这样紧张忙乱的局面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月一7月9513年年l2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克服忙乱现象“1953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应当稳步前进”批评了部分高校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年第期(在教学改革中因操之过急而产生的忙乱现象其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清华大学这引起学校党:l将一年级学生按程度分委和行政领导的重视与反思他们着手采取了一系列克服忙乱的措施();2适当放慢教师讲课进度;(3)组织学生良己制订学习计划;()4减少教师课外社会活动的时间班()等等这样忙乱现象稍为缓解然而这些措施只是治标的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习苏联的形式主义倾向以蒋南翔为首的学校领导认识到只有从实际出发制订切合中国国情和清华实际的教学计划即正确的战略目标才能保证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因此首先抓住修订教学计划这一环节进而修订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并进一步制订出比较完备的教研组工作计划这些措施都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由个别专业或教研组先行试验取得经验后通过教学研究会的方式在全校推广的(l)修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其内容包括了专业的培养目标总学时周学时课程设置门数考试考查门数课程设计和作业的个数毕业设计时间考试时间开学日期寒暑假等等详细又具体先由苏联专家萨多维奇帮助土木系根据苏联教学计划修订了四年制的工业及民用房屋建筑专业的教学计划然后在究会由土木系主任张维和萨多维奇专家向全体教师做报告1953年2月召开了第一次教学研报告后由各专家帮助各系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具体加以修订新的教学计划把五年制的苏联教学计划改为四年不是简单的打八折而是根据不同性质的课程作不同的考虑如减少课程门类有些课程改为选修有些性质近似的课程加以合并这样总的学习时数减少了但由于搭配合理不但减轻了学生负担还必然提高学习质量(2)修订教学大纲在修订教学计划后很自然地出现一个修订教学大纲的问题以保证教学计划的执行否则总时数减少了而每门课程内容不变势必还是忙乱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具体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任务讲授内容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实验的次数内容和要求等等修订教学大纲也是采取典型推广的办法先由杰门节夫专家帮助修订机械零件教学大纲倪克勤专家帮助修订普通物理教学大纲在4月召开的第二次教学研究会上由机械零件教研组主任郑林庆和物理教研组主任徐亦庄在会上作典型报告由杰门节夫专家报告修订教学大纲的原则会后各系成立了教学大纲审查委员会将所有各专业中各门课程大纲检修一遍在修改教学大纲的同时许多课程经专家建议还订出了教学日历这样整个一套教学工作的计划性就大大加强了(3)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研究会上推广1952年度下学期学校制订了全校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高尔竞可专家根据这个计划帮助水工结构教研组制订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并在第三次教学由水工结构教研组主任张光斗和力学教研组主任杜庆华报告了各自的工作计划高“尔竞可专家作了教研组的工作的发言”这次会议使大家明确了订计划的重要性知道了教研组的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教研组如何发挥集体作用等等许多教师根据教研组工作计划还订出了个人工作计划订计划的工作实行了一学期以后全校的组织性计划性工作效率及工作中的预见性均大大提高了忙乱现象基本上得到克服通过修订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订教研组工作计划这几次教学研究会教师们对苏联的一套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的精神实质体会比较深刻了学习苏联开始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上一条有序的轨道39153年8月一1956年s月学习“一整套”苏联教学经验深入进行教学改革1953年8月31日清华大学举行第五次教学研究会校长蒋南翔报告了过去一学期的主要经验和今后工作的方针与计划指出今后的工作方针总的就是进一步学习苏联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稳步前进目标是三年五年把苏联教学工作的一套方式方法初步摸一遍中国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开展教学改革的历史回顾这一阶段学习苏联的方针是以教研组为基础分工合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一整套苏联教学经“验河”包括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以及诸如讲课课堂讨论习题课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考查考试毕业设计与答辩等等教学环节都全盘照搬下来”当时学校提出一个口号:“三年过即用三年左右时间初步掌握培养五年制本科生的各主要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使教学工作基本过关而这一切都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实现的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l)制订五年制的教学计划为了把苏联教学工作的一整套方式方法学深学透四年时间显然是不够的为此必须在学制上也向苏联靠拢实行五年制1953年3月31日蒋南翔在《向习仲勋杨秀峰中宣部北京市委并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为了使清华大学能够更有效地担负起培养工程师”及高等工业学校师资的任务……希望即把清华大学的学制改为五年制5月31日在《关于学校情况及解决师资和学制问题向中央的报告》中蒋南翔再一次提出请求把清华大学的学制从今年起即改为五年制”“6月中央文委及高教部批准清华大学的本科改为五年制在专家的指导下重新订正了各专业五年制的教学计划并重新审核了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及实验指示书设计指示书等教学文件使这些专业有了一套为本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服务的全部教学文件另外除过去翻译的苏联教材外专家还亲自编写了40余种教课直接使用的教材更贴近于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2)培养师资学会一整套苏联教学经验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师资严重缺乏19522月清年1华有教师479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56人其他2人占教师总数50人讲师90人助教278%而在新的教学计划中有些专业课程是中国从来没有开过的有些的年轻助教都还不能正式开课课程虽然以前也开过但内容和观点已较陈旧另外还有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都需要包括老教师在内的广大教师们从头学起因此培养师资就成为这一阶段的工作重心为了尽早培养出能独立工作的师资专家工作的重点放在给教师讲课指导作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方面每个教研组都派专人分工合作向专家学习课教师共有的毕业设计1954年内专家共开设了14门课程听29人另有研究生进修教师3141954。人专家指导的课程设计10个及8个专业和专门化7年7月水利系举行了全校第一次教师试做毕业设计答辩会位教师研究生全部通过答辩到1955年暑假全校已有n个专业过了河“”即已把苏联高等学校全部的教学过程一一讲课辅导习题课家庭作业实验考试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等系统地从头至尾做过了一遍助教528到1956年1月全校共有教师8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3人讲师202人人助教中开课的有2;5人占全体开课教师的673人占全体指0%指导课程设计的有11导课程设计教师的598%;6人占全体指导毕业设计教师的指导毕业设计的有8566%大批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及老教师的提高为开展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3)建立实验室和资料室实验室的建立是学校进行教学与科研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保证为了适应五年制教学计划的要求及开展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扩充学校的实验设备学校原有的17个实验室和实习工厂在专家帮助下进行了改建和扩充另外还新建了金属切削机床及机制公差及技术测量汽车拖拉机高压无线电发送等29个实验室其中水利工程系在高尔竞可专家指导下修建的一个小型的水力枢纽和露天试验场包括滚水坝发电站泄水孔进水闸水轮机试验间抽水机站等部分可供学生实验和教师作科学研究之用已经达到苏联高校同类实验室的先进水平此2个资料室收集各种挂图幻灯片教学模型手册等供教师和学生作教学参考外全校还成立了1和科学研究之用(4)开展科学研究为了把苏联的科学种子留在中国不仅需要向专家学习整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要学习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专家先在教研组内做了关于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的报告指出方向收集资料订出一些示范性的题目和计划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中列入编译教材修订科学名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年第期阅读有关科学著作做读书专题报告等工作导30个班共年月成立了n个学生科学技术研究小组指日校务行政会议决定设立科学研究工作委26个项目的科学研究2人进行448月12员会刘仙洲任主任钱伟长任副主任领导全校的科学研究工作水工结构教研组在建成露天试验场以后即开始了模型试验汽车及拖拉机教研组做了汽车省油器的试验施工教研组准备作大型砌块设计与施工及抹灰工程的合理化方法的研究等等虽然这一阶段教学改革尚未完成教研组的教学工作非常繁重科学研究工作还刚刚开始但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和科学研究的题目在逐年增加1954一1955年度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有2151人科学研究的项目有39个6;1955一1956年度参加科学研究的教师增加到学组织已经作了根本的改革0余人项目增加到1501956个经过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措施清华大学的整个教学工作一一教学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年2月清华大学举行第十次教学研究会蒋南翔校长做了《清华大学三年来教学改革的基本总结和今后的任务》的报告指出三年来我们学校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本改革了我们的教学质量显著地提高了我们教师的队伍扩大了水平提高了““”所有这些变化就使得我们清华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1956”年5:“月19日一6月3日中共清华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党委第一书记袁永熙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学校正经历着一个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的时期……所有这一切说明我们学校面貌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已经从英美资产阶级的旧型大学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大学”至此清华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开展教学改革的历史告一段落三、清华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成绩和失误新中国建立初期特别是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学习苏联经验进行教学改革有其历史必然性其方向是正确的成绩也是主要的(1)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对口培养了大批各行各业急3000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缓解了燃眉之急解放前工学院二十多年的毕业生(教学改革前清华大学在校学生有多人其中工学院学生只有1800人1956年在校学生达到8600多人8201953一1956年共毕业学生2000余人相当于清华人)的两倍多这些学生后来大都成为本行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作能力大大加强师资保证年1在培养学生的质量上由于贯彻执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加强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训练毕业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独立工(2)培养了大批青年师资为清华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日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619522月清华有年轻助教27年1人占教师总数的58%但大都不能独立开课到1956月全校共有助教528人独立开课的有275人占全体开课教师的60%强20此外这一时期清40华还招收了以培养高等学校师资为目的的研究生余名脱产和不脱产的进修教师余人(3)进行了大量的基本建设工作扩充了物质设备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一1956年学校基本建设的面积从21万平方米增加到21953万平方米实验室从71个增加到46个然而由于建国初期学习苏联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尽管中央和教育部多次强调学习苏联要结合中国实际清华大学也力图避免教条主义地学习苏联但仍然没有摆脱盲目迷信机械照搬苏联高等教育全套经验的弊病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失误(1)学习借鉴外国教育经验以社会制度为标准决定取舍对苏联的教育经验盲目迷信全盘照搬对英美教育经验一概排斥就连学习外语也是一刀切只学俄语不学英语不利于广泛吸收外国先进的教育经验和科学技术造成办学模式呆板单一学术思想简单僵化(2)对所谓英美资产阶级式的旧清华的教育传统一概否定割断了学校教“”育传统和办学特色的连续性例如解放前清华大学以外语好体育好要求严著称有着极好的英“”语教学基础改为俄语教学以后清华延续几十年的英语教学传统被丢弃令人惋惜再如由于学时中国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开展教学改革的历史回顾过多学生负担过重疏于参加体育锻炼导致学生体质一度下降也有悖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3)改“通才”教育为“专才”教育有利于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不利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广博的科学家专业划分过于狭窄(例如土木工程系的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专业和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结构专业动力机械系的汽车专业和拖拉机专业等)既不利于多种学科互相渗透交叉发展而且学生毕业后社会适应性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的浪费(4)变学分制为学年制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培养拔尖人才(5)学制延长为五年甚至一度增至六年也不利于早出人才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参考文献仁1习郝维谦龙正中主编高等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周玉良关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学习苏联教育工作经验的几个问题〔J]北京教育史志丛刊198(4)〔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一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6]方惠坚张思敬主编清华大学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7」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编著清华大学校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12[8」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清华大学编蒋南翔文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4[9〕贺崇铃主编清华大学九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1。」清华大学档案馆档案材料HistoriealRetrosPectofTeachingReofrmsinTsinghuaUniversitywiththeEducationalExPerienceofSovietUninion丫VANGWen(Univers云tyHistoryResearehGrouPTsinghuaUnivers注tyBejjing100084China)Abstaret:ThispaperanalysesthehistoriealbaekgroundofTsinghuaUniversit’yslearningfromtheedueationalexperieneeofSovietUninionItreviewsthehistoriealretrospeetofteaehingreformsinTsinghuaUniversitywiththeedueationalexperieneeandanatomizestheaehievementandthestumbleinthelearningProeessKeywordsTsinghuaUniversity;SovietUninion;edueationalexperienee;refor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