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Microsoft Word 文档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Microsoft Word 文档

来源:智榕旅游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一)课程设置

普通高中必修课设有思想政治、语文、数学、信息技术、外语(英语、俄语、日语等语种)、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和保健、艺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选修课设有数学、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7门学科,以及地方和学校根据学生兴趣要求和发展需要所开设的课程。

(一)课程安排

1.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0~11周;机动时间l~2周。 各学年40周教学时间安排:高一、高二年级每学年上课35周,复习考试3周,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2周;高三年级上课26周,复习考试12周,社会

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2周。

2.每周活动总量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活动总量3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二)课程设置说明

1.普通高中必修课是为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开设的,每位学生必须修习。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为拓宽和增强学生有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开设的。除按照国家规定开设选修课外,地方和学校为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也应创造条件开设灵活多样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志向、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修习。

2.时事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组织学生每天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时事新闻进行。

3.国防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等专题教育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利用地方和学校选修课开设专题讲座。

4.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劳动技术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一般劳动技术能力的教育,进行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选择的指导。

社区服务主要通过学生在本社区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进行社会责任

意识、助人为乐精神的教育,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学校可以结合实际,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条件。

6.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职业技术类课程,可在地方和学校选修课中安排。学生可结合个人兴趣和需要选择修习。

7.校、班、团等集体活动原则上每周1课时,可在地方和学校选修课中安排,并且要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紧密结合。

8.学校要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俱乐部、兴趣小组等课外、校外活动。

(本文摘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