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49页主题图、例1、例2,课堂活动1-3题,练习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观察、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游戏用纸条和题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才召开了运动会,你喜欢参加运动会吗?你最喜欢运动会上的哪些项目呀?你在运动会上都获得过哪些奖项呢?明明的学校也举行了春季运动会,运动会上的选手们争夺得非常激烈,让我们一起到现场看看。
105 课件出示47页的主题图。
2.请你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反馈:跳高比赛李云1.05米,林山0.95米,王海0.92米
„„
像2.36、0.95、0.92这些数是什么数呢?除了在运动会上会有小数,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呢?看来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第五单元就是系统地研究小数的有关
知识。板书课题:小数
3.小数的产生
(1)感知测量时常常得不到整数结果
我们来量一量黑板的长,课桌的长和高,(师生一起动手测量)黑板的长度刚好是3米长吗?它的长度是一个整米数吗?
(2)介绍小数的产生
在生活中,我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常常不能得到一个整数结果,这时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4.回忆旧知,作好铺垫
以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小数,我们来看看这几道题。
(出示准备题,生口答)
1角=1元=0.1元 1cm= 1 m=( )m
10 100
5角=5元=( )元 23cm=( )m=( )m
10 100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开运动会的体验,直接过渡到教材的情境图,让学生收集信息,导出新课。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感受当测量不能得到一个整数结果的时候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让学生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再通过几道准备题,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尝试例1
请看大屏幕,你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吗?请打开数学书48页完成例1。
学生独立完成。
106 (2)反馈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7 0.7 1 0.01 45 0.45
10 100 100
②第一幅图的阴影部分为什么要用7和0.7表示?(把这个正方形被平均分
10
成了10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7份,用分数表示是7,用小数表示是0.7)
10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0.7就是7,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完全相同,只是书写
10
形式的不同。如果取其中的1份,分数和小数怎么表示?
根据生答,板书(1和0.1)
10
0.7里有几个0.1呢?(7个)这个0.1就是它的计数单位。板书:0.1
③ 45可以写成小数是多少呢?0.45就表示?那么 45和0.45所表示的意
100 100
思怎么样,书写形式呢?
谁能把这句话完整的说一遍。请2名学生进行口述。
那0.45里有几个0.01呢?(45个)对,这个0.01就是0.45的计数单位。
(3)小结:像0.1,0.7 这样小数点右边只有1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同理像0.45和0.01这样小数点右边有2个数的就叫几位小数呢?那么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的分数就可以用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来表示。
2.教学例2
那把一个大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课件出示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的过程)其中的1份、25份、107份各是这个大正方体的千分之几呢?又该用几位小数来表示?
(1)请试着把例2完成在题单上。
生独立完成例题2,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板书:
板: 1 0.001 25 0.025 107 0.107
1000 1000 1000
谁来说说这里的0.001表示什么?(0.001表示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阴影部份占其中1份,用小数表示就是0.001。)
0.025又表示什么?0.025里有几个0.001?这个0.001就是它的计数单位。
(2)利用课件正确教学0.107
0.107有没有做错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图该怎么数呢?请
107 看,现在取了多少个小正方体。(课件100个)
(课件再移动7个)现在一共取了多少个小正方体,所以应该用107 和0.107
1000
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3)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10000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你知道该用几位小数来表示吗?(4位)
(4)小结:看来我们可以把一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10000份„„,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就可以用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来表示。
3.揭示小数的意义
请仔细观察这些分数和所对应的小数,想一想:小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四人组讨论)
小结: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我们发现了:像0.7,0.45,0.025,0.107„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就是小数。
4.学习数位顺序表
(1)把数位顺序表的小数部分补充完整
以前我们学习整数时,学习了整数的数位顺序,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呢?
这些空白部分的数位是什么,计数单位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2)认识新的数位顺序表
观察数位的顺序表并思考下面的问题:数位顺序表中的数位是怎样排列的?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举例说明。
(3)通过课件演示体会小数部分的进率
0.1,0.01,0.001就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么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课件演示:这是个正方体,用1这个数表示,把它平均分成10份,注意观察,(课件)取其中的一份,小数表示是0.1。
你知道这个1里面有几个0.1?(10个)
108 课件演示:接着分,把这个正方体平均分成了100份。取其中的1份,用小数表示0.01,0.1里有几个0.01?(10个)
继续分这个正方体,把它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0.01里有几个0.001?现在你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多少了吗?
板书:10
5.看书自学
数学书上有这样一段关于小数的描述,在第49页。请你自己读一读,并把它勾起来。
[设计意图:结合涂方格,分一分、填一填等活动,学生感知了小数表示的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并由发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类推出四位小数、五位小数„„以及它们的计数单位。课件的充分使用也对本环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练习应用
1. 互动游戏
刚才我们发现了小数的意义,下面就运用它来做一个“我问你答”的抢答游戏。我说分数你说小数,反过来我说小数,你就说分数。想好的孩子直接站起来说答案。
2.课堂活动第1题
同桌互相看图说分数和小数,再全班交流展示。
3.课堂活动第2题
观察米尺图,这个米尺图总长度是多少?
如果把1m平均分成100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多长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米尺图上用手比划1cm的长度)
把1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一份又是多长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米尺图上用手比划1mm的长度)
1mm就是几m呀?(预设:多数学生用分数表示)
今天在进一步学习小数,那你能动动脑筋用小数来说说1mm就是几m呢?
你除了知道1mm就是0.001m,还会举例说说多少mm就是几m吗?(同桌互说,再请生展示。)
4.独立完成课题活动第3题与练习十三的第1题,集体订正。
109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形式多样,第一个游戏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动第2题,先集体理解题意,从而突破题目中的难点,这些不同的方式,再一次促进和加深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四、反思总结
通过今天对小数的再一次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