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跳竹竿起源和相关文化知识。
2. 发展儿童的肢体协调性、平衡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3. 培养儿童拼搭、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4. 提高儿童运动技能水平。
二、教学内容
1. 跳竹竿起源和相关文化知识介绍。
2. 跳竹竿的技术与规则。
3. 跳竹竿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入体育课目的跳竹竿,让学生们了解这一新颖的运动项目。
(2)通过介绍跳竹竿的起源、传统文化背景、普及范围等信息,让学生们对这项运动有更深入的认识。
2. 学习技术规则
(1)向学生们介绍跳竹竿的技术规则,包括人员组成、赛道设定、竹竿高度调整、比赛时间、计分等方面。
(2)通过比赛演示、静态示范等形式,让学生们了解具体的跳竹竿规则。
3. 练习操作方法
(1)通过直观的操作演示,让学生们了解如何搭建竹竿。
(2)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磨练拼搭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进行竞赛活动
(1)分组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2)在比赛中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和团队配合,以击败对手。 5. 总结
(1)回顾整个体育课的内容,让学生们掌握跳竹竿的技能和规则。
(2)帮助学生们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记忆,以期在下一次跳竹竿比赛中表现更出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学生对跳竹竿的规则和技术进行了解。
2. 培养学生拼搭、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3. 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包括拼搭速度、稳定性和比赛成绩。
2. 采用问答、讲解等方式,向学生提问跳竹竿的相关知识,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设计书面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运动知识和技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