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洪等:不同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暑 .追 姐 播种量(g,盘) 图1不同播种量对苗高及叶龄影响(25 d秧龄) 蛙 敲 播种量(g,盘) 图2不同播种量的秧苗株高整齐度比较 记载。各处理在成熟期测产。并取代表性植株进行单穗 考种,考查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因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种量对苗高及叶龄影响 从秧苗株高、叶龄及秧苗生长发育等指标来看,早 稻秧苗的机插适期是播种后20~25 d,从本试验结果来 看,金早47无纺布覆盖下机插秧苗在秧龄25 d时苗 高在12 em上下,适合机插秧要求,比较此时不同播种 量的秧苗高和叶龄(图1),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增 大,秧苗的叶龄呈现下降的趋势,60 盘播种量时平均 叶龄此时可达到3.02叶,而140 g/盘处理的平均叶龄 仅在2.59叶。而此时苗高并不与叶龄大小相对应,播 种量80 盘至120 盘时,苗高随播种量增大而有所 增加,但140 g/盘处理又下降,而60 盘时苗高为 11.21 em,高于80 g,盘和100 盘的播种量处理。表明 播种量大后秧苗的叶片生长发育会受到抑制,叶龄降 低,进而影响苗高,但在一定播种量范围内,由于光照 中国 米2008年第3期 等原因,秧苗易徒长,苗高反而增加,但秧苗较弱小。 2.2不同播种量的秧苗素质差异 机插育秧每盘播种量60~140 g范围内,各处理的 成苗率在77.65%~80.97%之间,各处理间的成苗率差 异不显著。比较不同播种量的秧苗素质差异,从表1中 可以看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早稻金早47的机插秧 秧苗株高有呈增加的趋势,但叶龄、根长、地上部重和 根重呈现下降的趋势;秧苗的苗重/苗高比(地上部干 重/苗高)是衡量秧苗粗壮的重要指标,结果随着播种 量增大,其秧苗的苗重/苗高比下降明显。20 d和25 d 秧龄的秧苗各项生长指标表现基本一致。表明播种量 增加,不仅叶片生长受抑制,也影响根部的生长发育, 生长的秧苗细弱,秧苗素质较低。与常规旱育(cK)相 比,机插秧苗除了由于育秧基质土壤较松,促进根系生 长,根长明显占优外,其它如株高、生长量和苗的粗壮 程度等指标均不如对照,另外,常规旱育的秧苗在25 d 秧龄时已有0.87个分蘖。 2.3不同播种量的机插秧苗株高整齐度 25 d秧龄,笔者以各处理群体的平均株高为基准, 将秧苗株高在平均值±10%范围的苗划为标准苗,高度 低于平均值10%的苗和高于平均值10%的苗分别划为 大苗和小苗,统计各种苗在群体的比例(图2),结果表 明,播种量60 盘时,标准苗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达 到57.6%,随着播种量增加,标准苗群体的比例下降, 而群体中小苗的比例上升,到120 盘时标准苗的比 例仅为32.5%,表明在机插育秧时,播种量小时,各秧 苗生长空间保证,秧苗生长整齐,而随着播种量增加, 由于各群体间竞争加剧,秧苗的整齐度下降。但高播种 量如140 盘时,标准苗的比例反而又上升,达到 60.6%,这可能与播种密度过高,群体内各秧苗的生长 空间均受限制,生长受影响,群体的整齐度反而上升。 表明在低播种量和高播种量下机插秧秧苗的整齐度较 高。 2.4不同机插秧苗的茎蘖动态 不同播种量的机插秧苗以相同种植密度插入本田 后,调查茎蘖动态,结果表明机插秧播种量低的秧苗分 蘖的早发性要好于播种高的处理,其最高分蘖数也高。 60 g/盘和80 g/盘播种量的最高分蘖苗达到13.6和 14.2个,丛,而140 g/盘和120 盘播种量处理的最高 分蘖苗仅为10.3和10.2个,丛;140 盘和120 盘播 种量的成穗率高于60 盘和80 g/盘处理,但有效穗数 60 盘和80 g/盘播种量处理分别为7.77穗/丛和7.91 穗,丛,明显高于140 盘(7.09穗,丛)和120 盘(6.95 ・6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何文洪等:不同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弗米2008年第3期 穗/丛)播种量处理。 苗群体指标不能满足机插要求。同时根据机插秧生产 2.5不同播量的机插秧苗产量及构成因素 实践,播种量过少,易导致漏秧率过大等问题。因此,必 不同播种量机插秧苗的产量及构成因素见表2, 须合理地开发机插秧定位定量育秧技术,在保障低漏 结果表明,对照(常规旱育秧)的产量最高,其次是6O 秧率的前提下,降低育秧播种量,同时提高秧苗素质, g/盘播种量处理,两者的产量分别达7 794.30 k m 发挥机插秧水稻的高产潜力。 和7 569.54 kg,hm ,与140 g,盘和120 g,盘处理的产量 参考文献 达显著差异。随着机插育秧的播种量增加,产量呈下降 【l】朱德峰,陈惠哲,徐一成.我国水稻机械种植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的趋势。分析产量构成因素,CK处理的总粒数和粒重 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l:l4_l5. f2沈建辉,2】曹卫星,朱庆森,等.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 最高,但结实率最低,而不同播种量处理的机插秧苗的 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3):7-9 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之间差异不显著。 【3】徐光良,马荣荣,舒巧云,等.杂交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初报.杂交水稻,2001,16,(2):3l一32. 3小结与讨论 f4陈惠哲,4】朱德峰,林贤青,等.杂交稻种子饱满度对发芽率、成苗 率及秧苗生长的影响.福建农业学报,2004,19(2):65—67. 水稻机械化栽插及配套栽培技术是符合我国现代 【5】凌良振,巫国平,谢仁康,等.武粳l5机插秧生育动态指标与精 确定量栽培技术.中国稻米,2007,5:45—47. 稻作发展方向的一项先进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 【6】陈文瑞,张武军.脱落酸浸种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四川农业 前景【l(】l。培育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是提高栽插质量、 大学学报,2000,18,(2):l3l一133. 保证机插秧水稻高产的关键。杂交稻由于制种等原因 【7】陈川,张山泉,庄春,等.水稻机插旱育秧与水育秧幼苗素质 的比较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3,(6):27—29. 种子数量有限,目前常规的机插育秧播种量大,限制了 【8】张国良,周青,韩国路,等.三种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 杂交稻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必须大大降低育秧时的用 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05,(1):19—2O. 种量。本研究表明,机插秧育秧播种量以60 盘较为 19】张卫星,朱德峰,林贤青,等.不同播量及育秧基质对机播水稻秧 苗素质的影响.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28 适宜,通风透光条件差,苗高秆细,秧苗素质变劣,产量 (1):45—48. 降低;通过降低育秧播种量,能促进秧苗的个体生长, 【lO】孔德友.水稻机械化栽插配套简化育秧技术.安徽农学通报, 2004.10(6):26—28. 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但景启坚等 研究指出,播 【l1】景启坚,薛艳凤,钱照才,等.不同播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量过低时,虽然秧苗个体指标得到优化,但也易造成秧 江苏农机化,2003,95(2):13一l4. ・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