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不同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智榕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稻作技术 中国 米2008午第3期 不同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何文洪 陈惠哲 朱德峰 徐一成 林贤青 张玉屏2 (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6; 通讯作者,E—mail:chenhuizhe@163.com) 摘要:以高产早稻品种金早4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播种量对机插秧苗素质有明显影响,随着播种量增加,叶片生长受抑制,叶龄降低,同时也影响根部的生长发 育,生长的秧苗细弱,苗重,苗高比下降,秧苗素质较低;播种量对机插秧苗的整齐度也有影响。相同种植密度下,稀播 秧苗的分蘖早发,最高分蘖数多,有效穗和产量增加。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播种量;秧苗素质;产量 水稻移栽已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 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 次重复。所有处理种子均在3月26日浸种、催芽,3月 30日播种,播后灌1次平沟水以保墒促齐苗,后采用 人工喷水方式保持床土湿润不发白,播种后用专用育 苗无纺布覆盖。 转移,我国现有传统稻作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对现代稻作技术的要求,急需实现种植的机械化…。水 稻机插秧是我国种植机械化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水稻 4月26日,秧苗移栽人大田,试验田土壤为粘性水 稻土,肥力中等偏上,每丛移栽3本,种植规格为20 cm ×18.5 cm。各处理施肥量一致,施180 kg/hm2纯氮的尿 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及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在日本 和韩国,水稻机械化插秧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在我 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机插秧育秧用种量大、秧苗质 量差及机插效果不理想等,从而影响了插秧质量和产 量I 。研究表明,水稻的秧苗素质是水稻高产的重要保 证,对产量形成有重要影响,为提高水稻秧苗的素质, 人们从育秧方式、播种量、种子处理和秧田施肥等方面 上进行研究[3-91。降低播种量,节省育秧成本,培育均匀 健壮、生长一致、秧龄适宜的秧苗,是发展机械化插秧 的重要保证。本文研究比较了不同播种量对水稻机插 素,基肥、分蘖肥和穗肥的比例分别为50%,30%和 20%。过磷酸钙施375 kg/hm ,全作基肥,氯化钾施225 kg]hm2基肥和分蘖肥各占50%。适时进行病虫和杂草 等管理,保持水稻植株生长发育正常。每处理小区面积 为10.2 m ,3次重复。 1.3秧苗素质考查 于秧苗一叶一心期各处理带土切取8 cm×8 cm 秧块,统计单位面积成苗数,并根据播种量计算成苗 率。分别在播种后20 d和25 d,取8 cm×8 cm秧块一 个,分别测量其所有秧苗的株高和叶龄,统计秧苗整齐 度,以各处理群体的平均株高为基准,将秧苗株高在平 均值的±10%范围的苗划为标准苗,高度低于平均值的 10%的苗和高于平均值10%的苗分别划为大苗和小 苗,统计各种苗在群体的比例。每处理取代表性秧苗 30株,测定株高、叶龄、根长和主根数,并在105℃烘箱 下烘干至恒重,分别测定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量。 1.4茎蘖动态调查和测产 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机插育秧技术, 加快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l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早籼迟熟新品种金早47,由中国水稻 研究所提供,种子千粒重为24.5 g。 1.2试验设置 试验于2007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进行,采 用标准机插秧秧盘,秧盘规格为长58 cm、宽28 cln、高 移栽后每小区定株选择10丛,定期进行分蘖调查 2.8 cm。播前每秧盘放底土4 kg,底土由细砂壤土80% 和细牛粪干肥20%混合而成,并加入底土总重0.3%的 收稿日期:2008—01—04 壮秧剂和0.5%的复合肥。试验设5个播种量处理,每 盘播种量分别为140 g、120 g、100 80 g和60 g,以常 规苗床旱育为对照(CK),苗床旱育播种量为60 g/m, ̄3 ・基金资助:浙江省重大科技@ ̄(2006C12039一O1);国家 科技支撑计划(2006DAD28B01—10);浙江省农业综合科 技开发推广项目(2007—6) 6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何文洪等:不同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暑 .追 姐 播种量(g,盘) 图1不同播种量对苗高及叶龄影响(25 d秧龄) 蛙 敲 播种量(g,盘) 图2不同播种量的秧苗株高整齐度比较 记载。各处理在成熟期测产。并取代表性植株进行单穗 考种,考查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因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种量对苗高及叶龄影响 从秧苗株高、叶龄及秧苗生长发育等指标来看,早 稻秧苗的机插适期是播种后20~25 d,从本试验结果来 看,金早47无纺布覆盖下机插秧苗在秧龄25 d时苗 高在12 em上下,适合机插秧要求,比较此时不同播种 量的秧苗高和叶龄(图1),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增 大,秧苗的叶龄呈现下降的趋势,60 盘播种量时平均 叶龄此时可达到3.02叶,而140 g/盘处理的平均叶龄 仅在2.59叶。而此时苗高并不与叶龄大小相对应,播 种量80 盘至120 盘时,苗高随播种量增大而有所 增加,但140 g/盘处理又下降,而60 盘时苗高为 11.21 em,高于80 g,盘和100 盘的播种量处理。表明 播种量大后秧苗的叶片生长发育会受到抑制,叶龄降 低,进而影响苗高,但在一定播种量范围内,由于光照 中国 米2008年第3期 等原因,秧苗易徒长,苗高反而增加,但秧苗较弱小。 2.2不同播种量的秧苗素质差异 机插育秧每盘播种量60~140 g范围内,各处理的 成苗率在77.65%~80.97%之间,各处理间的成苗率差 异不显著。比较不同播种量的秧苗素质差异,从表1中 可以看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早稻金早47的机插秧 秧苗株高有呈增加的趋势,但叶龄、根长、地上部重和 根重呈现下降的趋势;秧苗的苗重/苗高比(地上部干 重/苗高)是衡量秧苗粗壮的重要指标,结果随着播种 量增大,其秧苗的苗重/苗高比下降明显。20 d和25 d 秧龄的秧苗各项生长指标表现基本一致。表明播种量 增加,不仅叶片生长受抑制,也影响根部的生长发育, 生长的秧苗细弱,秧苗素质较低。与常规旱育(cK)相 比,机插秧苗除了由于育秧基质土壤较松,促进根系生 长,根长明显占优外,其它如株高、生长量和苗的粗壮 程度等指标均不如对照,另外,常规旱育的秧苗在25 d 秧龄时已有0.87个分蘖。 2.3不同播种量的机插秧苗株高整齐度 25 d秧龄,笔者以各处理群体的平均株高为基准, 将秧苗株高在平均值±10%范围的苗划为标准苗,高度 低于平均值10%的苗和高于平均值10%的苗分别划为 大苗和小苗,统计各种苗在群体的比例(图2),结果表 明,播种量60 盘时,标准苗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达 到57.6%,随着播种量增加,标准苗群体的比例下降, 而群体中小苗的比例上升,到120 盘时标准苗的比 例仅为32.5%,表明在机插育秧时,播种量小时,各秧 苗生长空间保证,秧苗生长整齐,而随着播种量增加, 由于各群体间竞争加剧,秧苗的整齐度下降。但高播种 量如140 盘时,标准苗的比例反而又上升,达到 60.6%,这可能与播种密度过高,群体内各秧苗的生长 空间均受限制,生长受影响,群体的整齐度反而上升。 表明在低播种量和高播种量下机插秧秧苗的整齐度较 高。 2.4不同机插秧苗的茎蘖动态 不同播种量的机插秧苗以相同种植密度插入本田 后,调查茎蘖动态,结果表明机插秧播种量低的秧苗分 蘖的早发性要好于播种高的处理,其最高分蘖数也高。 60 g/盘和80 g/盘播种量的最高分蘖苗达到13.6和 14.2个,丛,而140 g/盘和120 盘播种量处理的最高 分蘖苗仅为10.3和10.2个,丛;140 盘和120 盘播 种量的成穗率高于60 盘和80 g/盘处理,但有效穗数 60 盘和80 g/盘播种量处理分别为7.77穗/丛和7.91 穗,丛,明显高于140 盘(7.09穗,丛)和120 盘(6.95 ・6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何文洪等:不同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弗米2008年第3期 穗/丛)播种量处理。 苗群体指标不能满足机插要求。同时根据机插秧生产 2.5不同播量的机插秧苗产量及构成因素 实践,播种量过少,易导致漏秧率过大等问题。因此,必 不同播种量机插秧苗的产量及构成因素见表2, 须合理地开发机插秧定位定量育秧技术,在保障低漏 结果表明,对照(常规旱育秧)的产量最高,其次是6O 秧率的前提下,降低育秧播种量,同时提高秧苗素质, g/盘播种量处理,两者的产量分别达7 794.30 k m 发挥机插秧水稻的高产潜力。 和7 569.54 kg,hm ,与140 g,盘和120 g,盘处理的产量 参考文献 达显著差异。随着机插育秧的播种量增加,产量呈下降 【l】朱德峰,陈惠哲,徐一成.我国水稻机械种植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的趋势。分析产量构成因素,CK处理的总粒数和粒重 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l:l4_l5. f2沈建辉,2】曹卫星,朱庆森,等.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 最高,但结实率最低,而不同播种量处理的机插秧苗的 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3):7-9 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之间差异不显著。 【3】徐光良,马荣荣,舒巧云,等.杂交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初报.杂交水稻,2001,16,(2):3l一32. 3小结与讨论 f4陈惠哲,4】朱德峰,林贤青,等.杂交稻种子饱满度对发芽率、成苗 率及秧苗生长的影响.福建农业学报,2004,19(2):65—67. 水稻机械化栽插及配套栽培技术是符合我国现代 【5】凌良振,巫国平,谢仁康,等.武粳l5机插秧生育动态指标与精 确定量栽培技术.中国稻米,2007,5:45—47. 稻作发展方向的一项先进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 【6】陈文瑞,张武军.脱落酸浸种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四川农业 前景【l(】l。培育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是提高栽插质量、 大学学报,2000,18,(2):l3l一133. 保证机插秧水稻高产的关键。杂交稻由于制种等原因 【7】陈川,张山泉,庄春,等.水稻机插旱育秧与水育秧幼苗素质 的比较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3,(6):27—29. 种子数量有限,目前常规的机插育秧播种量大,限制了 【8】张国良,周青,韩国路,等.三种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 杂交稻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必须大大降低育秧时的用 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05,(1):19—2O. 种量。本研究表明,机插秧育秧播种量以60 盘较为 19】张卫星,朱德峰,林贤青,等.不同播量及育秧基质对机播水稻秧 苗素质的影响.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28 适宜,通风透光条件差,苗高秆细,秧苗素质变劣,产量 (1):45—48. 降低;通过降低育秧播种量,能促进秧苗的个体生长, 【lO】孔德友.水稻机械化栽插配套简化育秧技术.安徽农学通报, 2004.10(6):26—28. 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但景启坚等 研究指出,播 【l1】景启坚,薛艳凤,钱照才,等.不同播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量过低时,虽然秧苗个体指标得到优化,但也易造成秧 江苏农机化,2003,95(2):13一l4. ・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