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残疾人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的效用有限性

论残疾人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的效用有限性

来源:智榕旅游
第33卷第lO期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10月 Vol_33 No.10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Oct.2013 论残疾人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的效用有限性 赵斌张明平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通过分析残疾人就业相关法律法规,总结了我国残疾人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着:涵盖 内容的有限性、对残疾人就业反应的时滞性、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的妥协性等不足,探析了导致残疾 人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的效用有限性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的解释与执行力度,加速社会文明 发展等措施,实现德与法,情与理的结合,从而真正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难题。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效用有限性;慈善文化;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3)10—0151—05 在倡导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残疾人的就业问 另外一个角度提醒我们:仅通过法律法规来保障 题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许多研究者从不 残疾人就业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从加速社会文 同的角度强调了立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在残疾人 明程度,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等方面努力,才能 就业中的重要性01121131,似乎法律法规是解决残疾 有效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 人就业痼疾的灵丹妙药。近二十年来,我国与残 疾人就业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共5部,但其产生 一、残疾人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及其效用 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正如美国法理学家博登海 的有限性 默所言,“尽管法律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高度裨益 的社会生活制度,它像人类创建的大多数社会制 (一)法律法规本身所具有的有限性 度一样存在着某些弊端,如果我们对这些弊端不 目前,与我国残疾人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主 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完全视而不见,那么它就会 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中华人民 发展成为严重的操作困难。”【4】本文论述残疾人就 共和国劳动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 业相关法律法规效用的有限性,并不是反对法律 保障法》(1991)、《残疾人就业条例》(2o07)、《中 法规在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中的作用,而是从 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2011)等,通 收稿日期:2013—05—11 作者简介:赵斌(1972一),男,重庆北碚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特 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青少年个体差异与教育方式,特殊教育师资等;张明平(1987一),女,四川人,西南大学教 育部,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青少年心理与教育。 151 过分析发现其效用的有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 具体的规定,残疾人就业相关的法律有时只能成 个方面: 1.涵盖内容的有限性 为空洞的口号。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就 众所周知,法律法规无论如何细致,也不可能涵 业任务方面,其第四点政策措施中详细地说明了 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残疾人就业相关法律法 《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叫旦对其他类型“残疾 规涵盖的残疾人类型、残疾人就业相关内容方面 人”的就业政策措施却未作规定。 都具有有限性。 (1)涵盖残疾人类型的有限性 2.相关法律法规对残疾人就业生活反映的时 滞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45条规定 法律具有稳定性,它不可能朝令夕改,然而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 社会生活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这就导致法律延 公民劳动、生活和教育。” 条款明确包括了视 迟反映社会生活。而这些就业法律对生活反映的 力、听力和言语残疾,而对于“其他有残疾”的表 时滞性,使得它们在捍卫既定秩序的同时,也会 述却非常模糊,这种语言表述的模糊性模糊了法 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律对其他类型残疾人的保护作用。 随着人们对特殊教育认识的加深,人们也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一章第2 识到“残疾人”范围的扩大,例如,现在社会普遍 条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 关心的自闭症患者,他们的就业需要得到相关法 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 律的保护。但是由于制定残疾人就业相关的法律 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 时,自闭症并没有受到重视,这就导致已有的法 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 律中并没有将自闭症认定为“残疾人”,所以他们 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 得不到相应的保护。 人。”[61这一条款对“残疾人”进行了界定,我们从 “徒法不足以自行”,无论多么完备的法律都 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其包含的残疾人类型是较广 需要人来执行,由于人类主观认识世界的有限 的,然而紧随这一定义之后,又给出了“残疾人” 性,法律法规的体系和概念本身的不周延性,加 所包含的类型,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样, 之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 它对“其他有残疾”的表述还是很模糊,并且还是 往往缺乏可操作性。 侧重于“狭义上的残疾人”,不包含目前学术界所 《残疾人就业条例》第二章第八条规定“用人 认定的“广义上的残疾人”。 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 (2)涵盖残疾人就业相关内容的有限性 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章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第二 规定“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役的军人的就 章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 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71虽然 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 目前我国的《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保障法》 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睇二章第八 都单独就残疾人的就业进行了规定,但是他们的 条规定了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但随之又规定根据 内容不够细化具体。 实际情况来定,这种法律自身规定的妥协性将直 例如《残疾人就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接导致执行者的不作为。而第二章第九条的规定 残疾人保障法》以及《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 会导致有些企业,宁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发展纲要》,它们都只规定要给残疾人提供就业 也不愿接收残疾人,这种法律自身的非强制性规 保障,然而用人单位条件不同,提供保障的程度 定,导致其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 也会不同,因此对于具体要提供什么样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及《残疾人 相关的法律条文并没有进行规定。由于缺乏这些 就业条例》中规定了,在职工的招用、聘用、转正、 152 不能完全避免,因此,我们 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劳动保险 部限度只能尽量减少,加强法律的解 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仅需要提高残疾人自身的素质,更要从慈善文化、人道主义等社会文 劳动法》第三章第二十五条却规定“劳动者有下 释和执行,明程度的加速发展来促进和解决残疾人的就业 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 涮醐 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r7】这 问题。就给用人单位解聘残疾人提供了很好的借口,他 们可以说自己没有歧视残疾人,只是这些劳动者 二、探索弥补残疾人就业相关法律法规 不符合他们的录用条件而已。这些都是法律在执 的效用有限性的措施 行过程中缺乏操作性的表现。 (二)残疾人利用法律合理申诉和有效防御 (一)弘扬慈善文化、人道主义,加速社会文 的能力的有限性 明发展 残疾人由于生理上的残疾、较低的文化程 法律法规规定给予招收残疾人的单位必要 度、较差的心理素质等自身原因,导致其达不到 的税收减免,但是从现实可以看到,许多企业宁 社会就业的要求,从而让企业以“不符合录用条 愿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也不愿招收残疾人,这就是 件”的理由拒绝。残疾人自身缺陷,受教育程度不 所谓的“徒法不足以自行”,有行的外在的法律制 高等问题,导致其通过法律手段合理申诉或者利 度只是提供一种社会控制的外在条件,它要真的 用法律有效防御等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地利用法 去调整社会生活,真的发挥作用,还需要带动这 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与就业相关的 些制度正 确、稳定运行的软件即社会公众的道德 法律的效用就不能有效地使他们受益,残疾人自 观和道德建设【螂。就残疾人就业而言,主要是要弘 身的内部原因导致了法律效用发挥得不充分。 扬慈善文化和人道主义。 (三)社会文明程度不高影响相关法律法规 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弘扬慈 实施的有效性 善文化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要在全社会造成浓 法律既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人类主观认 郁的“人:艾关怀”的氛围,减少冲突,调和矛盾,使 识的产物,是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的表现形式。 社会呈现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 从历史长河来看,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无 “企业公民”是慈善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 限的,但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其认识能力和水 “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慈善家”是社 平又是有限的。正是人类认识能力的这种无限性 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然 和有限性的矛盾,成为了法律局限性产生的认识 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慈善家。“企业公民理念”表 论根源,法律的局限性来源于人类认识的局限 明,企业:是国家的法定公民,企业有权利也有责 性。 任为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作出贡献。评价一 残疾人就业相关法律效用的产生,依赖于人 个企业的成功,不单是实现超额的利润,理所当 们的执行。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水平影响人的认 然还要包括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解决残疾人就业 识能力。目前,社会上对于残疾人的认识不够,还 问题是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一大体现,企业招 存在着对残疾人的排斥思想,认为正常人的就业 收残疾人,给予残疾人就业相关的保障和服务, 都存在着问题,没有时间、精力和资源来照顾残 方面是慈善文化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可以推动 疾人就业。 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 法律法规是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有效手段,但 慈善文化更多的是对企业的一种影响,而人 是残疾人自身的内部限度,以及残疾人就业相关 道主义则可以推广到整个社会。弘扬人道主义情 法律法规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限度,带来了残疾人 怀,转变人们对“残疾人”的偏见,祛除人们在社 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的效用有限性。这些内部和外 会生活中对残疾人的排斥心理,从而使我们的社 一153 会更宽容,文化更包容。f11l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 疾人要积极参加各种职业康复活动,为自己的就 “常态社会”观,“常态社会”指正常状态社会,是 业提升、再就业和转业等做好充分的准备。 社会进程中自然形成的社会。常态社会包含的要 参考文献: f1]张家伟.论我国残疾人就业权的法律保障 f2]闫加友,申仁洪.论残疾人就业生态化支持 [3]就业促进法是残疾人就业的法律保障fJ]. 素有: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社会规约、社会经济、 的构成部分,因此一个没有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 该是相互平等,且相互支持的,每个社会成员都 政治、文化、社会成员构成等,残疾人是社会成员 [D].山东大学,2010. 区是残疾的社区。常态社会的所有社会成员,应 系统的建构[J].中国特殊教育,2008(2):3—7. 有生产、发展的理由和方式,权利与价值,都要有 人的生活。现代社会的人们应该具有人道主义的 精神,正确地看待残疾人,真正地关心残疾人,加 速社会文明的发展。 (二)加强法律法规的解释说明和执行力度 法律法规对于残疾人就业能够起到相应的 保护作用,但是其自身对社会生活内容涵盖的有 限性,对社会生活反映的时滞性,以及其执行时 缺乏可操作性,导致了其效用有限性。要充分发 挥法律法规的效用,必须实时地根据社会发展的 情况,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以及对社会情况进 行考察的前提下,对立法部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的解释说明、执行细节补充,并要求各地指定详 细的操作细则、保证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其滞 后性,增强其执行的力度。从残疾人就业相关法 律法规自身的完善上来确保其效用,将其效用有 限性降至最低水平。 (三)提高残疾人自身的素质 残疾人要获得自立,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 的人生价值,光靠法律法规的保障,社会的支持 还是不够的,他们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职 业技能。积极地接受各种职业教育使自己获得一 技之长,为参加就业做好准备;在就业过程中,残 154 现代特殊教育,2008(2):42. [4]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一法律哲 学与法律方法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88.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网法律法规数 据库网站,2004.3.14.http://www.people.corn.cn/GB/ shehui/1060/239 1 834.htm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国新闻 网站,2008.4.24.http://www.Chinanews.com/gj/kong/ news/2008/40—24/1231 1 12.shtm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人民网法律法规 数据库网站,1994.7.5.http://www.people.eom.crd item/flfgk/rdlf/1994/1 1】801 19943 1.htm1. f8】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1,6.8.http:/! WWW.gov.cn/jrzg/201 1—06/08/contentl 879697.htm. [9]残疾人就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 民政府网站,2007.3.5.http://www.gov.en/zwgk/2007 —03/05/eontent542647.htm. [1O]杨挺.论高校管理法治化的限度[J】.高等 教育研究,2010(10):13—18. 『1l1赵斌,王琳琳.论特殊教育从人文关怀到 行动支持走向[J].中国特殊教育,2013(1):7—10. [责任编辑高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