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牧场小学勤工俭学工作总结
一牧场小学座落于昆仑山北麓脚下的策勒县境内,距和田市230公里,距策勒县城105公里。学校始建于1952年,后逐步建立初中,1975年建立高中。后因牧场人口大量外流,生源不断减少,1995年撤并了中学。为了集中办学,各连队的小学教学点全部撤消,集中为一所民汉合一的全日制寄宿制小学。学校现有维、汉两个民族学生,目前在校学生393人,其中,民族学生362人,占学生总数的92%,现有教学班9个。有住宿生266人,占学生总数的68%。现有教职32人,其中,校领导4人,教师16人,后勤职工9人,门卫3人。学校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31平方米,勤工俭学基地30亩。
一、种好一块菜地,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在兵、师教育局的关怀照顾、场党委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鼎立帮助下,我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长足发展,学生的学习环境、住宿条件、饮食条件等各方面有了较大改善。特别是我校开辟的勤工俭学基地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和赞许。
我校的勤工俭学创收主要来源于通过经营勤工俭学基地创收。目前有勤工俭学基地30亩,于2001年定植了650棵核桃树,通过十年多的精心管理,目前已有部分挂果,已初见成效,今年核桃收入4500多元。在核桃树间套种洋芋、大蒜、辣椒、西红柿、芹菜、韭菜、大葱、胡萝卜、白萝卜等蔬菜,主要为住宿生免费补贴伙食。基地平均每年创收在20000元之间。一是加强领导,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成立了以副校长任组长、总务主任任副组长、后勤人员为成员的“一牧场勤工俭学工作领导小组”,并对领导成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经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和反复酝酿,制定了《一牧场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目标管理评价方案》、《一牧场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实施计划》、《一牧场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奖惩制度》和
1
《一牧场学生勤工俭学实施方案》等系列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了领导到位,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二是领导重视,亲力亲为,督导到位。师教育局领导每年都要带领师相关部门人员深入我校,进食堂,查卫生、看寝室、看基地,对我校各项工作进行严格的督导检查。校领导更是亲力亲为,每年在春、秋两季各种流行病多发季节,不定期邀请师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学校食堂、服务部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达标情况进行检查督导。通过经常性检查督促和指导,促进了学校饮食卫生的规范化运作,改善了饮食卫生条件,增强了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近几年来我校均未发生一起卫生安全隐患事件,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是专款专用,科学支配。学校对勤工俭学创收资金实行专帐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专款专用,科学支配。总的支配原则是,70%用来免费补贴住校生的伙食,10%用于教职工福利,20%用于再生产。在支配创收经费上,我们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是盲目地花掉师生的血汗钱,而是选择恰当的方式,精打细算,合理安排。四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在勤工俭学基地参加劳动,接受锻炼。在春耕、中期田管、秋收等季节,每年都要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在勤工俭学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每年开展5—7次,参加人员在400人次以上。通过基地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又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好评,达到了创收和教育双丰收的成效。五是落实基地管理职责,提高教工管理技能。由于基地没有专职人员管理,学校将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总务处。总务主任带领后勤人员全盘负责勤工俭学基地的各项管理工作。后勤人员大部分是娘子军,但她们克服重重困难,春耕、施肥、除草、浇水等各项田管工作都由他们独立完成,从不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总务主任在管理好基地的同时,还全盘负责后勤的各项工作,做到伙房、宿舍、菜地一条龙的规划、安排、落实及日常管理工作,自己能干的事情尽量自己干,做到一切为教学服务,从不影响本职工作。这样既改善了师生的饮食卫生条件,又提高了教工的管理技能,收到了好的效果
二、搞活一种养殖业,为了改善学生的伙食,增加学校的收入
2
搞好养殖业,一方面为了节约开支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改善学生生活,增加学生营养。才有良好的体魄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为了让学生快速健康的成长,学校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了改善学生的伙食,今年3月23日学校一共买了500只蛋鸡和25只羊。,每天鸡蛋收入210个左右,按每只0.60元计算,计126.00元。截止9月底 22680元。学生在校期间,鸡蛋基本补贴到伙食上,每天每个住宿生2个煮鸡蛋,另外炒着吃,包饱子吃,增加营养,生活补贴16800 个,价值10080元。每月宰3只羊,鸡按时屠宰给学生吃,红烧、做抓饭,吃鸡456只。假期,除给学生腌咸鸡蛋,剩下的鸡蛋面向社会销售,销路广,市场价好,顾客多,卖出7080个,创收4248元,每天有顾客上门卖鸡蛋。到投入 28500元, 收入22680元。因为我们主要给鸡喂的苜蓿、玉米,另外也加点饲料,可以说是纯土鸡蛋。鸡饲料、鸡蛋有专人负责管理 ,做到日清月结。鸡子由后勤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喂养。领导监督检查,做到管理到位,分工到位,检查落实到位,服务到位,销售到位,记帐到位。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真正落实“创先争优”的活动,看各级领导干部促进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看各项惠民政策是否落到实处。
三、 办好一个食堂 建立健全食堂管理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后勤工作是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办好一个食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吃得经济,吃得卫生、吃得营养,吃得好是学生安心学校学习的重要前提。全面试行住宿生自助餐服务,现食堂饭菜每天翻新花样,早餐:馍馍、包子、豆浆、稀饭等;中餐、晚餐:馍馍、包子、花卷、米饭、抓饭、面条等,学生自己想吃什么就打什么,吃多少打多少。由于用餐学生多,学校采取分班、分桌就餐的管理方法,大学生带小学生,大班管小班,每桌学生7—8人,由高年级学生担任组长,每顿饭由组长打饭、分饭,碗筷由组长洗刷,食堂卫生由班级轮流值日,此种管理方法使全校266名住宿生,不仅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更有一个安静、舒适、愉快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全面发展,真正体现出学校大家庭的温暖。炊事员不仅一日三餐起早贪黑给学生做饭,而且到菜地干活,一天工作达10多个小时。学生家长纷纷说:“学校胜家庭、老师胜父母”。
3
学校后勤工作是管理学生的“吃喝拉行睡”,它不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服务,而是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根据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实施后勤管理,开展育人活动。学校成立有后勤、老师、学生组成的维修小组和理发小组,小组定期修理学校桌、凳、门窗、电灯、暖气等。理发小组每月为不能回家的学生理发一次。学生在维修活动中体现会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要加倍爱惜,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在理发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互相爱抚互相关心,营造一个温馨的大家体气氛。大部分学生都是山上牧工的孩子,路途遥远崎岖,有的离家100多公里,交通不便,回家骑马或毛驴要十多个小时,一学期只回一次家,由学校接送。为此,学生从上学前班住校到毕业,他们的“吃喝拉行睡”都要人管,生活老师晚上陪宿与学生同住同生活,每天24小时值班。刚入学的孩子有的只有4岁多一点,成天想家哭鼻子,老师哄他们玩,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买东西给他们吃,晚上搂着他们睡逗他们开心,使他们逐步有了安全感,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小孩子自理能力差,有的上厕所不会脱提裤子老师教他们,不会擦屁股老师帮着擦,遇到闹肚子拉裤裆,老师洗脏物。学生小不会铺盖被子老师每晚帮着铺,为了便于照顾,生活老师便把低段的学生放在自己的宿舍和他们一起住。冬天的晚上生活老师基本上睡不成觉,266人住校生,每晚查夜3—4次,给学生盖被子,怕有的学生尿床冻感冒,叫他们上厕所,为了不让学生冻着,学校给每个宿舍配备一个便桶,并一周进行2次消毒。每天早晨天蒙蒙亮时,生活老师就把便桶洗刷干净。遇到天气有变,老师便及时提醒学生增减衣服,天气晴朗的时候,老师便把学生的被褥抱出来拍打晒上。到了双休日,生活老师便开始组织学生洗衣服,高年级学生老师教他们洗,低年级学生的衣服老师洗。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多方便,生活老师按时给他们洗澡。洗澡真有趣,小的学生不会洗老师从头洗到脚,几十个学生一洗就是大半天,高年级学生说老师洗得干净也要老师洗,要老师给他们搓背,老师累的腰酸背痛,他们给老师捶背按摩,老师经常感动的热泪盈眶。洗完澡后,老师还要给学生剪指甲、梳头、缝补被褥、衣服等。一天下来老师累得疲惫不堪,可是精神饱满还乐在其中。有的家长到学校看孩子,见此情景非常感动说:“你们比我们父母还照顾得好,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没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们回家能安心工作”。
4
四、资助一批学生
多年来,学校素质教育基地70%收入的纳入住宿生生活补贴,每年为住宿生免费解决吃菜问题,一年为学生补贴15000元;学生改善生活。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低,上学比较困难,场、学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是主动为贫困学生免费入学、免费吃、住等,解决了牧工子女上学困难问题,让牧工安心、放心。二是学校每年资助贫困生12人,达3600元。另外还为全校393名学生交纳平安校园保险费1965元,自己还交纳个人人身意外保险。真正使牧区孩子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享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三是为教职工免费提供各种蔬菜,并在春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给教职工发放一些节日礼品,改善教职工福利。四是每年在牧业连队剪毛、产羔、受精季节,无偿为牧业连队提供各类蔬菜3-4吨,解决了山上牧业连队大忙季节吃菜难的问题,有力地支援了山上牧业生产,加强了单位之间的感。
虽然我校勤工俭学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勤工俭学生产实践基地面积小,需要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二是由于创收资金有限,还不能完全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三是由于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有限,使非常有限的勤工俭学基地没有发挥出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勤工俭学工作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解决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今后,我们在抓好现有基地的基础上,一是进一步争取场党委的支持,扩大基地种植面积;二是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三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在精细管理上狠下功夫,力争亩收入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使勤工俭学基地真正成为我校“创收育人,服务育人”的亮点。
一牧场小学
2011年12月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