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桉树红叶枯梢病成因分析及对策

桉树红叶枯梢病成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智榕旅游


桉树红叶枯梢病成因分析及对策

本文主要针对桉树红叶枯梢病的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通过相关试验检测,主要主要方法有:保湿培养、症状观察、土壤和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检测,以及显微镜检验等方式,对桉树红叶枯梢病进行相应的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标签:桉树红叶枯梢病;成因分析;对策

引言:

桉树作为速生树种之已成为我国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是重要的工业用材林树种,随着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大,其病虫害发生率也日益严重,其中红叶枯梢病是病害之一,多发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针对其发病的成因以及治理对策,相关人员加强了研究力度,本文对此也提出了防治措施,为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一、红叶枯梢病症状

病症多发的土壤多为红壤,发病的初期植株呈现出幼叶粗糙、不平整,紫红色斑块逐渐出现在叶片上,叶片边缘向内出现卷曲,并逐渐干枯脱落,顶芽部分颜色呈现出粉红色、灰色,逐渐皱缩干枯;幼梢颜色呈现紫色或粉红色,新枝和茎节出现肿大,节间距离短,顶芽到新梢在冬春季节出现从上至下逐渐枯萎的情况;在雨季,抽出的新梢呈多头丛生状,并向下呈弯曲状,出现根坏死变黑腐烂的现象;发病的树干呈现黑褐色、褐色和红褐色,出现紫红色和深红色开裂条边,变脆的树干容易折斷[1]。

二、发病成因研究和分析

(一)材料及方法

采用对发病植株特片进行诊断的方式进行试验,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对地块进行选择,在发病严重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再分小区进行试验,采用不同的九种材料,石灰水、硫酸链霉素、多菌灵、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磷酸二氢钾等,采用十种处理方式,经过定点定株处理,277天后再进行效果的观测;之后进行有效材料的相关试验,对材料的可靠性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确实,同样选择发病严重和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试验,分区进行根部施肥浇水处理,进行三次后等 70-90天后进行观测;分小区进行有效材料的定性试验,选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根施并浇等量的清处进行处理,材料包括:硫酸铜、硫酸锰、硼砂、硫磺、硫酸亚铁等,经过240天后再进行观测;结合上述试验,对试验面积进行扩大,利用硼砂和多元微肥进行根施和清水浇灌处理,过210天再进行观测;对选取的植株标本和土样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未发病地区的植株样本和土样和发病

严重地区的样本和土样进行比较,对其硼元素含量进行测定[2]。

(二)结果及相关讨论

从上述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试验结果:在材料筛选试验中,植株施用了多元素微肥后,随着时间增加,发病指数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病症减轻甚至消作,树木的生长也很明显,对另外施以其他材料的植株情况观测来看,树木高度变化不太,发病指数还在不断增加;在有效材料试验结果显示对不同土质进行施肥处理,同样多元微肥处理的植株,病症逐渐消除,树木的生长状态恢复正常;有效材料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硼砂处理过的植株出现树高增加、发病指数逐渐减少,防治效果达到百分之九十四以上,而施以其他材料的植株,除锰元素的施用后出现变化外,其他都无明显变化或变化效较小。防治效果较差; 在生产示范的试验中,通过相关生产示范试验结果来看,施用硼砂或多元微肥的植株,其生长明显,症状减轻,与上述的试验结果相一致。

从进行的样本和土样试验结果来看,未发病地区的植株样本和土样中所含速效硼和全量硼的含量明显较高,发病地区因土壤中的硼元素含量较低,造成植株正常营养吸收利用受到影响,从而植株样本内的元素含量无法满足所需生长要求,生理机能受到抑制而出现病态。

通过上述的各项试验,对其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此病症与土壤中硼的含量有密切的关系,也是导致病害的主要原因,同样在土壤中增加硼的含量,可有效预和消除此类病害,使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另外通过对正常叶片与染病叶片对比发现,其微量元素中同样严重缺乏磷、氨和钾元素,因此主要防治的对策采用对按树进行复合肥或硼肥的施用[3]。

三、防治对策研究

在清楚了此类病症的成因之后,便能更有效地制定防治对策,主要防治措施需要根据桉树的品系、造林条件、养分需求特点等进行施肥方案的制定,确保施肥适量、平衡;对施肥方法和时间进行准确把握;在进行微量元素施用时,要针对预防的生理性病害选择适量的微量元素;根据桉树的生产特点、林分情况、土壤情况等对施肥数量、种娄、次数和时间进行确定[4]。

同样采用硼元素施用量进行了相关定量试验,针对发病严重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分区进行不同硼砂含量的定量试验,分别采用150g、100g、50g、25g、12.5g,与等量的清水一同进行浇灌,重复操作三次之后,等210天再进行观测。

从试验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硼砂含量不同并未出现明显的差异,通常采用当年的幼株苗木施硼砂含量12.5g,二至三年的幼株施肥含量为25g,就能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另外,因不同地区存着的土壤PH值、降水量、土壤水分以及土壤肥度等差异,这些因素也造成了硼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存在差异,需根据当地植株缺硼的原因以及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科学的防治对策。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对于土壤中全硼含量充足,植株也未出现硼缺乏的相应症状,采用的防治对策主要有:对土壤的PH值进行适当调节,保持其微酸性;注意植株所需的水分,尤其在干旱缺水的季节;对土壤中的有机质进行增施;对于石灰、氮肥以及钾肥的含量不宜过多;进行绿肥、混合林的种植,使地表覆盖能力增加,使水土流失的情况得以缓解;对地下害虫进行有效防治,利用植株的吸收作用,促进吸附态、有机态硼向有效性硼转化,使植株缺乏硼元素的状况得以缓解。

土壤中因全硼含量过低,造成植株出现硼缺乏的相应症状时,在采取上述的防治对策之外,还需要采用其它的措施使防治效果加强。根据发病症状植株的树势、树龄以及发病等级,确定土壤中硼元素的施入量,通常采用当年的植株苗木每株采用10g左右的硼砂施入;二至三年的幼株每株施入硼砂20g-50g左右,浇水量约在500-1000倍左右;将硼砂配制成0.25%含量的溶液,在傍晚和阴天对叶面进行均匀喷洒,每三月进行一次,一年保证喷洒三次;配制万分之五的硼砂溶液,并在树干部位进行皮下注射,植株高达到达三至五米左右的注射量约为1g-2g。

通过上述防治措施的应用,可以使此病害得以有效的防治,同时经济价格较高,桉树作为非常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具有造林成效高、生长快的特点,经防治后的桉树植株就桉叶油产量一项就能得到大幅度地增长[5]。

特别要注意当出现病症时,应立即对感染桉树进行合理的施肥,防治病情的持续发展。已枯死的旧主梢上长出新的主梢,也会造成桉树及其林分出现严重的偏冠现象,导至风折,对植株的材质和干形造成影响,同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极大。所以应重视视基肥的施用、施肥时间、次数以及种类,保证其合理、科学施用,使此类病害发生的几率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充分保障桉树种植的经济价值。

结束语:红叶枯梢病会对桉树造林种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其进行有效防治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经过微量元素的试验可以得出,此类病害可以通过施用锌、铜、硼、钾等微量元素进行有效防治和处理,结合不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元素组合达到不同的防治效果。另外施肥效果春季明显效果比秋冬季好,因春季气温适宜,土壤含水量丰富,植株易从土壤从吸收养分,秋冬季温度较低,气候干燥,土壤含水量低,因此植株较难吸收。另外钙镁磷肥、尿素以及微肥等进行同时施用,可促进植株的吸收利用,有利于其正常生长。目前采用的施肥方法较多,要注意微量元素的分量适量,增加硼砂用量,不会对桉树的生长造成过多的影响,反而会造成污染土壤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庞正轰, 谭勇正, 向达永, et al. 桉树红叶枯梢病防治试验初报[J]. 中国森林病虫, 2010(2):38-40.

[2]田艳, 陈桂芳, 杨远亮, et al. 桉树红叶枯梢病诊断及防治[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1):8908-8908.

[3]黄乃秀, 黄玲玲, 吴道念, et al. 采用施肥技术控制桉树梢枯病的效果[J]. 广西林业科学, 2018(1):98-101.

[4]黎庆旺, 覃少平. 浅析桉树红叶梢枯病发生与防治[J]. 农家之友:理论版, 2009(3):48-49.

[5]覃祚玉, 农必昌, 李世敏, et al. 桉树萌芽林梢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 林业调查规划, 2016, 41(1):91-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