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的活力
——合肥市中心区的居民交通出行问题研究
摘 要: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迫使人们对城市交通进行研究。通过对合肥市,尤其是合肥市中心区的居民交通出行方式特征的调差研究,找出合肥交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合肥市一环中心区居民出行方式的规划策略。 关键字:出行方式,交通问题,公共交通,合肥市
Abstract:Urban traffic problem increasingly prominent, forcing people to urba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Hefei, especially through the center of the residents of hefei transportation mode of features and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hefei transportation problems, puts forward a loop optimization of hefei district residents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trategies. Key words:Transportation, traffic problems, public traffic,Heifei
1.课题研究综述
1.1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交通矛盾日益尖锐。作为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居民出行调查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了。本文是根据调查,对合肥市中心区居民交通出行的有关特征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合肥市城市交通发展的对策。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因此,本次报告通过对合肥市中心区居民出行特征的统计和分析,掌握城市交通需求总量、主要交通发生源和吸引源、出行的时空分布、交通方式分布等,关注合肥市当今城市发展现状,了解合肥市交通状况,为维护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秩序和城市整体形象提出参考性意见。研究掌握城市交通发展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合肥居民快速、安全、经济、舒适出行需求的参考性意见。
1.3研究手段与方法
在整个调研的过程中,通过现场勘查、问卷调查、访谈询问等一系列调研方式对中心区居民出行的各个方面信息进行收集。具体框架如下:
图 1:框架
2.合肥市中心区居民交通出行的现状调研
2.1从合肥中心区居民整体的交通出行方式的比例来分析
由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在合肥市一环的居民的出行方式中,私家车出行所占比例很大,而公共汽车出行所占比例相对过小。除了私家车发展迅速,电动车的发展也不容忽视,所占的出行比例有10.1%。在这里主要有3个明显的特征值得分析。 2.1.1私家车出行方式所占比例很高
私家车出行有舒适度高,直达性百分比好,速度快等优点。合肥市一环以内
5042.0中心区的居民有相当一部分经济条件40公共汽车24.6出租车30较好,很多人有能力选择私家车出行。 15.3私家车2010.1摩托车2.1.2公共汽车出行方式所占比例过
5.2电动车102.7自行车低
0从合肥中心区看,由于一环内交图 2:居民出行方式百分比图 通量大,车辆行驶速度慢,甚至堵塞。
在此情况下,合肥的公交专用车道和快速公交系统发展不完善。同时中心区人口集中,但公交车数量偏低,导致乘坐公交车拥挤,公交车舒适度低。公共汽车的种种缺陷使得居民出行不会优先考虑公共汽车出行。 2.1.3电动车出行的发展
应当注意到的是电动车出行随意性大,基本上等同于自行车,但是电动车的行驶速度却很快,往往会影响到交通的正常持续。目前对电动车的使用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及规范,但其对交通的负面影响在合肥中心区已经体现出来。
2.2具体从合肥中心区居民各个距离段的交通出行方式来分析
居民出行,每个距离段所使用的
交通方式不是一样的,近距离出行和
百分比远距离出行方式会相差很大。根据调
8071研所得数据可以看出,在出行0-2公6040里范围内居民出行方式倾向于步行;208.210.68.6在出行2-8公里范围内居民采用的主0.20.80.40.20要交通方式是私家车、公共汽车和电
公共汽车出租车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步行其他动车;在出行8-20公里范围内居民一图 3:0-2公里出行方式比例 般采用私家车出行;在出行20公里以
上距离的居民基本都是使用私家车出百分比46行。在这里有2点值得分析。 50402.2.1居民上班、上学距离超过2公
3026.1里之后,出行方式倾向于私家车的原
2011.212.4因 102.30.41.20.40在小于2公里的范围内,居民要
公共汽车出租车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步行其他以步行为主,但在距离稍远,体力不图 4:2-8公里出行方式比例 易接受的情况下,私家车就逐渐成为
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从图表中可以看
百分比出,私家车出行使用比例不断上升,
8065.4而公交车出行使用比例不断下降。公6040共汽车是一般速度较慢,直达性不强2520的交通方式,而且合肥公交系统不完1.905.8001.90善,服务质量也较差,公共汽车对居
公共汽车出租车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步行其他民出行的吸引力差。当距离较短时,图 5: 8-20公里出行方式比例 公共交通对于时间的浪费尚不明显,随着距离的越来越远,公共汽车对于居民时间的浪费也
越发严重,再加上合肥公共汽车的其
百分比他缺点,导致人们在距离比较远的出6048.651.2行时不愿意采用公交车出行。 50402.2.2电动车的较高比例
3020电动车的快速发展原因和发展带10000000.2来的问题,我们在前部分已经分析过,0公共汽车出租车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步行其他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图2中显
示出,在2-8公里范围内,使用的比
图 2: 20公里以上出行方式比例
例很高,其他距离范围内都不高,如果想要解决电动车给交通带来的问题,那么应该解决好2-8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出行,以其他更好的方式代替电动车。
3、对合肥市交通发展的建议
对于以上主要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公交优先”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由法国巴黎最先提出的,其后很快在欧美发达国家得以推行。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这种高效利用通道资源的交通方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对于合肥要解决交通问题,首先要树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思想。
“公交优先”即公共交通优先,是指在城市发展和规划中,把公共交通的建设、管理放在优先的位置上,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使其能以畅通的道路、良好的车况、纵横密集的线网站点,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服务。
优先发展合肥的公共交通是至关重要的,公交的正常营运,直接影响着合肥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有序运转,直接影响着合肥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紧密相关。城市人口密度大,节约土地和能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而对于城市中心区更是如此。合肥的中心区已经饱和,新建道路或高架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公共交通人均占用道路面积小、污染指标低、能耗小。是运量大、集约化经营的交通模式,也是对道路公共资源高效利用的交通方式。只有发展公共交通才是解决合肥中心区交通问题的唯一途径。对于“公交优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思考。
3.1.1规划优先
在城市规划上以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并保证城市公共交通和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和战略,确定交通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关系,保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用地需求,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法定规划之中。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调整和城市道路建设,以超前的思路、全新的理念和创新的精神,调整、完善、优化公交优先的道路网,改善和提高公交服务薄弱地区的服务水平,充分尊重民心、体现民意,更好地维护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但是目前合肥并没有在规划层面给予公共交通足够的重视。基本上看不到合肥对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专项规划,最多也只有个别重要线路的规划(轻轨、BRT)和城市道路网的规划。规划层面的不具体性甚至缺失,导致整个城市对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重视程度的不够。合肥近年先修金寨路高架,再修轻轨,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共交通的弱势地位。
3.1.2建设优先
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是落实公交优先的基本条件。按照有利于优化公交网布局、有利于场站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场站功能与人性化服务相一致和场站风格与城市景观相协调的原则,在交通设施建设上以政府投入为主,对公交车辆和基础设施、装备的配置与更新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要坚持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合肥在大建设中对公共交通的建设考虑也是滞后的,尤其是合肥城市中心区,中心区
由于是比较早规划建设的,公交网布局单方面以道路建设为基础,道路建设基本不考虑公交网布局。公交站场也受现状约束,无法很好发展。人性化服务和站场风格更是滞后,在这一点上合肥应该学习苏州,苏州市的站场和站台都进行了城市文化设计,符合本市的精神风貌。
3.1.3政策优先
城市公共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政府应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给予公交企业优惠政策,并可协调利用其他的交通方式来补贴公交发展。通过政府的扶持、市场的监管、经营权的特许等措施系统地进行体制创新,进一步放开搞活公共交通行业,完善支持政策,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合肥的政策引导远远不够,单以公交车收费标准为例子。北京公交刷卡4折,学生卡2折,南京刷卡7折,深圳刷卡6.5折至8折,而合肥刷卡价格为9折—9.5折。而且合肥公交的公交专用道不成系统,而且公交专用道被其他侵占的现象非常严重,政府并没有对此予以重视。
3.2发展不同形式公共交通
合肥目前的公共交通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出租车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作用比较小,而公交车又有速度较慢,直达性不强等缺点,所以公交交通方式对于合肥居民的出行吸引力比较有限,尤其是对于合肥城市中心区的居民。所以如何发展不同形式公共交通是改善合肥中心区交通情况的重要一方面。
公共汽车——公共汽车虽然有速度较慢,直达性不强的缺点,但是也有具有开辟线路简便、分布网广、运载量较大的优点。合肥目前对于公共汽车的发展主要是要完善合肥的公交车专用道,防止专用道被侵占,完善整个城市的公交系统,增强公交直达性,提高公共汽车的服务质量。尤其在中心区,努力使电动车这一部分出行方式转化为公共汽车。
轻轨电车——轻轨电车系统,以其高效快捷、无污染、无噪声而得到迅速发展。它可在高架线路上行驶,当然也可转入地下,最适应于中小城市和大城市补充地铁的公共交通网。从前部分数据分析已经看出,合肥的居民远距离出行时公共汽车无法满足要求,所以发展轻轨电车对合肥公共交通发展十分重要。目前合肥正在建设轻轨电车系统,但想建设完整的城市轻轨系统,合肥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城市公共自行车——城市是一个高能耗的特殊地区,每天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城市的环境问题也是最突出最重要的。现在全世界提倡低碳生活,鼓励人们使用绿色交通工具,自行车必然成为人们的首选。在城市中,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有一部分交通是不规律性的、短距离的。合肥也是如此,如果在合肥设置公共自行车租借网点,那么对于方便出行,降低碳排放,缓解合肥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新苗.王炜.马文腾.基于GIS的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2000.30(6):87-91. [2]徐永能.李旭宏等.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满意准则模型[J].交通与计算机.2005.2(34):54-57 [3]马昌喜.马永红.公交车辆合理配置的模糊随机机会约束规划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8.6(1):97-100
[6]陆振波 王雁晖. 基于宜兴市居民出行特征的客运交通发展对策研究[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8,6(1):54-55.
[7]凯文.林奇.城市形态[ M].华夏出版社,2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