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听说领先的教学模式的阐述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对高职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发展学生听说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课堂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进行了阐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用英语熟练地交流信息而信息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要以听说的形式来实现。所以,如何利用好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去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我们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听说能力;课堂
一.引言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修订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要“重视语言学习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针对这一要求,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就成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
二.目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有了显著增加。高职高专和成人院校的招生人数占到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54%以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规模的扩大并不意味着学生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上升。高职英语教学的最大难点就是所面临的学生状况。众所周知,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普遍对英语没有兴趣,惧怕英语,学习英语主动性差,自信心不足,这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举例说吧,在英语课上,我们英语老师都会用一些课堂用语。有一次,我对一个班的学生说:“Today,we will start with the listening part. First of all, let’s go through Exercise A and prepare for the listening.”(今天我们先从听力开始。首先,请迅速浏览练习A, 准备听力练习)。学生却不知道怎么办,呆呆地看着我。又如,我说:“Let us have a dictation at first. Please take out your exercise book.”( 咱们先听写,请迅速准备好本子)。学生毫无反应,好像在等着什么,只有用中文说出了我的意思后,学生才开始准备本子。再如,我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当天的天气,在说完Today is fine 之后,学生就沉默了。这样的交际怎么不令人啼笑皆非? 这样的学生如何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用英语交流呢?
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听说领先的教学课堂的设计
面对英语教学所带来的困难,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尝试。现在终于形成了一套我觉得很适合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而且这种模式几乎能为所有的高职学生提供张嘴说英语的机会。同时通过采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也使我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更加生动,从而大大的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下面我就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作如下阐述。
(一)重视课前3分钟的热身训练。
也许有的教师认为课前的热身训练可有可无,它对整个课堂不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个人认为,这是极其错误的理念。别看这短暂的3分钟热身训练,它会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从而使他们对课堂充满自信,充满激情。这样一来就会为下一步新信息的输入作好准备。
那么什么样的热身训练才能真正适合我们的学生呢?我们都清楚的明白,相对于那些本科生,我们的高职学生英语底子薄弱,缺乏对英语学习方法的认识。所以我们的热身训练不宜太难,要循序渐进,针对这些问题,我的课堂热身训练多以绕口令和背诵为主。
绕口令是一种“very perfect”的热身内容。首先,它短小,有趣。例如:She sells seashells at the shell shop. 其次,别看一个短短的绕口令,有时它会包括一个词的多种含义。例如:Nancy didn’t fancy doing fancy work. But Nancy’s aunt didn’t fancy Nancy doing fancy work. 再者,有些绕口令里也会包括很复杂的语言知识点。例如:I thought a thought but the thought I thought I thought was not the thought I thought. If the thought I thought had been the thought I thought, I thought I would not have thought so much. 最后,绕口令最大的好处就是它可以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因为有些学生来自于农村,受当地英语教学的限制,大部分的学生发音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样用绕口令纠正他们的发音就会特别的有效。
在背诵这个环节,我通常是选择文章中的一两段经典部分。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课堂上主要检查他们背诵的结果。这样先让他们说别人写出的英语,慢慢充满自信,慢慢的敢去张嘴。最后达到张嘴说自己想说的英语。
(二)应用3-5分钟的图片描述来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都习惯性的给学生一个topic去阐述。可这对于我们的高职学生太难了,他们连简单的对话都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怎么可能就一个问题发表观点呢?所以在教学中,我一般会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几张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们去描述。因为图片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比较强。开始学生们或许只能用一些象“There are /is ......”“The man/woman is……”“From the picture, I can see……”等简单的句型来描述。但逐渐的,他们就能看到图片所表达的内涵,就会想一些复杂的句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The picture tells us that……”“From the picture, we should know that……”这样我们的学生从最初的简单句到最后的复合句,我们会高兴地发现我们的学生进步了,我们的学生会说长
句子了。同时应用图片也会使我们自然的导入课堂内容。
(三)注重课堂内容(文章讲解)的“main idea ”(15分钟)。
也许这一部分的讲解是我们英语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环节上我们的教学模式都是逐字逐句的抠语言点。这样一堂课下来,除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之外,老师也会觉得内容讲不完,所以我们必须打破这一传统,思考新的教学模式。其实我们的高职学生学英语的最终目的,不是去作翻译,也不是去作英语教师,它们的目的就是能用英语进行交流,能看懂简单的英语资料,It’s enough 。何为懂,我认为只要理解了main idea 就证明你已经明白了。
所以在课堂上,对于这部分的教学我一般采用“先让学生浏览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听录音,最后根据他们的understanding做出答复,“It’s OK”。最后我会让学生把整个文章再重头到尾听一遍,以帮助他们形成对文章整体性的理解。
(四)利用10 分钟时间就文章中出现的难点,句型进行讲解。
虽然我们要重视听说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 我们要省略语言点的讲解,因为语言也是知识文化,对这些语言知识,语言文化的讲解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更会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当然这一环节,我们不能干巴巴的讲,我一般是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讨论(5分钟)。
一篇文章讲完了,我们会从中学到点什么呢?那就让我们的学生分组去说说吧!哪怕是一句“I think this passage is written well. ”也行,总之,他们说了,能张开嘴巴了。
(六)总结概括(4分钟)。
一节课结束了,我们总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框架吧!所以我认为“Summary ”在整个课堂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样一节完美的课就结束了。让我们回头看看,整节课学生好象都在有所说,有所听,有所干,哪儿有时间去“sleep”呢?
当然我们的教学不只限于课堂上的听说训练。我们经常也会让学生搞一些象“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歌曲比赛”“英语角”等课外活动,以加强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当然我们的这一套听说教学模式
也会随着我们教学的进行而不断给它注入新的内容,以使它更加的完美,更加的适合我们的学生。
四.结语
当然,语言学习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只有从不同的侧面着手,才能有纵深的发展。学习英语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不断地交流,不断地改进教学,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Chappell CA.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 项国雄.多媒体课件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 何高大. 英语饶口令. 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2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