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学习中的分享展示环节
“分享展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分享展示”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在“分享展示”环节,要考虑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角色的不同作用。一个比较完善的“分享展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由于在这个环节中,每个成员都很重要。有的学生不爱表现,有的学生表现力强,有的学生理解力差,有的学生理解力很好,不同学生个体不同差异。为了更好的进行小组展示,小组成员的分配一定要遵循以下的原则:每个小组都要有一个有组织力的、一个表达能力强的、一个学习能力强的人。然后剩下的组员就要搭配其他方面不出色的学生。
2、制定一定的小组展示规则,给予每个组员发言的机会。
小组分享展示最忌讳的变成一两个人的独角戏,因此教师要制定一定的小组展示规则:每个成员都要发言,发言声音要响亮,等。通过制定规则,使一部分不爱发言和思考的成员在小组成员的带动和压力下被迫进行发言,慢慢地习惯这种方式,变得自信。
3、设立合适的奖励规则。
奖励永远都是刺激个体发展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为了让学生在“分享展示”环节充分发挥团结性,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进取心,必须设立一定的奖励规则,对于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实际性的奖励。例如可以奖励一节活动课,可以奖励免作业,甚至由学生设立奖
品。通过设立奖励规则,一定会让展示分享更精彩。所谓在竞争中进步。
4、准备充分,自主学习讲究实效性。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有效,学生的准备要充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对文本提前预习,学会抓重点段、重点句、关键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拖慢课堂节奏。如果准备不充分,自主学习没有实效性,那么在分享展示环节就变成了一个摆设,失去了实效性。
5、小组交流的时间充分,题目要有梯度,难易结合。
小组交流的时间安排非常重要,时间短了就无法有效完成任务,时间长了就浪费时间。因此,针对不同的文本要制定不同的交流时间。合作学习时小组内要充分交流,充分思考,群策群力,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在自主学习上,题目的难度要难易结合,如果简单的问题,小组就会形成让学困生先展示,如果是有难度的展示,就会让成绩优秀,胆子大的同学在前面做示范。
6、教师需要恰当的引导和点拨。
在分享展示环节,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而是成为学生背后的导演。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力以及剖析度都存在不足,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追问、小结。这样既帮助学生深化了知识,又为学生以后的展示积累了经验。
7、创造一切机会进行生生互动,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习。
在分享展示的过程中,不要只是单一的展示过程,否则就容易变成了一个小组展示,
其余小组走神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让生生互动,学会质疑。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鼓励下面的学生对于小组展示中提及的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学生只有对文本深入理解才会产生质疑,因此在质疑的过程中不但让学生认真倾听,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8、教师支持与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分享展示方法。
展示方式如果太单一,学生对展示的过程就会失去兴趣,时间一长,展示就会变成机械展示,所以展示方式多样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些比较恰当的展示方法,可以采取游戏、提问、朗诵、小品、绘画等多种方式结合进行展示,鼓励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展示。
9、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
在分享展示环节,评价也很关键。在学生充分展示后,对学生展示的过程,首先不论正确与否都应该对其及时作出评价。评价不能由老师包办代替,老师在展示后的评价的过程中,开始可以起一个示范的作用,然后逐步放开,教师要鼓励培养学生参与评价,评价的过程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方法掌握的一种检测,也是对学生倾听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检验。同时教师要对基础差的学生多肯定,多鼓励。通过评价,达到展示交流的目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时效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