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节日中,上海白昼最长的是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2、当石家庄昼夜平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 B.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C.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
D.南、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14.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地方是 3、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变大,那么 A.南极和北极 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 D.赤道上
A.热带范围变大 B.温带范围变大 15.下列四个城市,6月22日当地正午人影朝南并且略长的是 C.寒带范围变大 D.五带范围不变 A.上海 B.福州 C.海口 D.南昌 4、自春分至秋分,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
A. 赤道以北地区 B.赤道以南地区 表中数据回答16~17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C.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5、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A. 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都变慢 B.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C.北半球昼长夜短 16.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D.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以北,直射点向北移动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6、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17.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 每天都重合一次 B. 每天都不可能重合 A. 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C.只有在春分和秋分日时重合 18.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0
D. 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为66.5 ① 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7、每年春分日到秋分日 ④地方时的不同
A. 极昼地区先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再由北极圈缩小到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③ 北极点 B. 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为冬半年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19~20题。 C.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南回归线,再移回赤道 D.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
8、夏至日,下列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0000N
A. 23.5 S B .35.5 N C. 8.5 S D 55.5
9、北半球有一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一般会出现
A. 南岸侵蚀大于北岸 B.北岸侵蚀大于南岸 19.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C.南岸堆积快于北岸 D. 南岸侵蚀、堆积都快于北岸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0
10、当北京时间为9月30日12时,则纽约(74W)的区时是 B.④和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 A. 9月29日23时 B.9月29日23时 04分
D.①②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C.10月1日1时 D.10月1日1时04分
20.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
11、黄道面和地轴的夹角为
A. 黄赤交角 B. 2326′ C . 6634′ D. 90 12、自北半球夏至到冬至,地球的公转速度
A.越来越快 B. 越来越慢 C.先变慢再变快 D. 先变快再变慢 13.下列日照图中,表示6月22日昼夜状况的是
000
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
2006年11月13日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1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5 000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21~22题。
21.此科研井的深度在什么层(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2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
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 D.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 读下图,完成23~24题。
23.B圈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 ) A.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B.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C.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D.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24.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 B.水 C.岩石和土壤 D.生物 人民网2009年2月12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9年02月12日01时34分,在印度尼西亚塔劳群岛(北纬3.9度,东经126.6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震中100千米范围内无较大城市。据此回答25~26题。
25.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2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27.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 )
A.地壳上部的硅铝层 B.地壳下部的硅镁层 C.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D.岩石圈中部 28.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A.华山 B.汾河谷地 C.庐山 D.渭河平原 11.在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水平运动的是( )
二、双项选择题: 此形成的岩石,是下列中的( ) A.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 B.不断扩张的东非大裂谷 1、在赤道上 C.荷兰沿海地区缓慢下沉 D.巴西高原的形成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A.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 水平运动物体不发生偏移 12. 造成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作用分别是
29.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由
C.高山、峡谷 D.火山喷发、岩浆活动
C.板岩、大理岩 D.花岗岩、页岩
30.地壳中已经发现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
A.氧、硅 B.硅、铝 C.铝、纳 D.铁、镁
31.下列岩石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 A.页岩、石灰岩 B.砾岩、大理岩
C.砂岩、玄武岩 D.石英岩、花岗岩 32、下列地形区中,由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是: A、华北平原 B、长江三角洲 C、喜马拉雅山 D、珠江三角洲 33、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相碰撞形成了: A、阿尔卑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马里亚纳海沟 D、 日本群岛 34、 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35.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侵蚀作用 B.沉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变质作用 36.“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 B.搬运作用 C.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 37.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太阳辐射能 C.地球表面的水能 D.大气运动的风能 38.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世界大陆分为六大板块 B.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D.全球海洋分为六大板块 39.下列板块中,几乎全在大洋上的是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40.下列各组名称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A.褶皱、断层 B.地壳运动、地震 C .正午太阳高度终年不变 D. 晨昏线始终平分赤道,昼弧与夜弧等长 2、关于四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的结果,与地球自转无关
B 北温带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将1、2、3三个月划分为冬季
C作为一种天文现象,四季更替表现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D 低纬、高纬地区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3、日地距离在一年中发生细微的变化,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是个椭圆 B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 C.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D.太阳位于地球公转的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4、若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自转,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 没有昼夜现象 B.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C. 地球上各地气温变化幅度比现在大 D. 昼夜更替周期等于公转周期 5、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则该地白昼 A.一定逐渐变长 B一定逐渐变短 C 可能逐渐变长 D可能逐渐变短或不变 6、昼夜交替的周期为 A. 一个太阳日 B. 24小时 C.一个恒星日 D .23时56分 7、关于时区和日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时又叫格林尼治时间 B 每个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 叫做区时 C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12区合为一个时区 D 地球上的日界线只有一条,即1800
经线 8、一天中,何时日影最短 A. 地方时12点 B .北京时间12点 C. 正午 D. 日出、日落时分 9.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 D.搬运作用 10.下列地质构造属于断层一侧岩块相对下降的是( ) A.风力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13.下列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14.如果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模式,AB为软流层, ①为岩浆活动,③为变质作用,则 A.乙为岩浆岩 B.甲为沉积岩 C.丁为变质岩 D.④为沉积作用 15. 岩石圈包括 A.地壳 B.地核内部
C.软流层下部 D.上地幔顶部
A图
B
16. 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1——5 CDCBC 6——10BACDC 11——15CCCCD 16——20DBACB 21——25BDCDB 26——30DAADB 31——35CCABD 36——40CCDAA 41——45CDDCC 46——50DBACBA 51——55CACAA 56——60CABBA 61——65BDBCA 66——70CBCDB
(1)3 A C (2)A (3)如下图所示
(4)人口出生率高 自然增长快 少年儿童比重大
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任答两点即可) (5)老龄化严重
加大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