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高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地理试题
命题人:李 永 红
说明: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 卷(综合题)两部分。 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连同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卷上。 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取决于( )
A.人口迁移数量 B.人口性别结构
C.人口年龄结构 D.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回答2~3题. 2.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②点所代表的国家最可能是( ) A.韩国 B.埃及 C.印度 D.尼日利亚
读某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 曲线图,完成4~6题。
4.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为和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分别为( )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③和④ D.①和④
5.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情况与图示类型相吻合的是 (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6.当前,该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处在Ⅰ、Ⅱ、Ⅲ时期中的( ) A.Ⅰ
B.Ⅰ和Ⅱ C.Ⅱ D.Ⅲ
7、与 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C、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8、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C、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9. 近年来,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 10、“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流向有反向变化的大洲是( )
①北美洲 ②欧洲 ③拉丁美洲 ④大洋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口迁移量关系图”回答11—12题 11.阶段丙处于 ( )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12.影响丙、丁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因素 B.国家政策 C.战争 D.社会经济
13、下列城市中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是( )
①华盛顿 ②伯明翰 ③攀枝花 ④悉尼 ⑤大庆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②③④
14下列因素中,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 A.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C.资源数量 D.人口受教育水平 15.下列关于我国人地矛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前列 B.由于人口的增长,我国可耕地总量会增多
C.我国淡水资源丰富,人均淡水占有量为世界人均的2倍
D.我国人地矛盾已十分突出,所以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政策
下图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读图后回答16题。
16、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差到好排列的顺序依次为( ) A.I、Ⅱ、Ⅲ B.Ⅱ、I、Ⅲ C.Ⅲ、Ⅱ、I D.I、Ⅲ、Ⅱ 17.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是 (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 工业区 D.文化区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19.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读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
其中a区域通常是( )
A.中心商务区 B.批发与轻工业区 C.低级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
21.图示城市空间结构属于( )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星状环形模式
22.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但却看不到摩天大厦的原因是( ) ①天安门广场在市中心,地价太高 ②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应保留历史风貌 ③天安门广场是商业中心 ④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象征,为了保证其安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23.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的关系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24.各级居民点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 )
A、同级嵌套,偶有交错 B、界限分明,彼此分离 C、界限分明,偶有交错 D、重叠交错,层层嵌套 25.在河南省的城市体系中( )
A、郑州市具有的城市功能,开封市也具有 B、洛阳市和开封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C、城市等级越高,其人口规模一般越大
D、城市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少,平均距离越近 26.关于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叙述正确的是( )
A、设计者尽可能的把高一级居民点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边缘 B、设计者尽可能的把高一级居民点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央
C、设计者把居民点设置为四级
D、这样设置是根据该地的自然条件来设置的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27-28题。
27.30年间该地区(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8.30年间该地城市化水平( )
A、大幅度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29.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30.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
第Ⅱ卷、综合题 (共40分)
31.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B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_该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______________。 (3)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处于C阶段 (4)促使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出生率的下降C.死亡率的下降 D.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工作
而取得的。
(6)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从__________下降开始的(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7)第C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中,其后期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 A.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 B.人口老龄化 C.出生率的下降 D.生活质量的下降
32 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有关问题。(5分)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
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 (3)图中C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
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图中D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对地球上D因素的估计,全世界大约
是110亿左右,中国大约是 亿。
33.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完成下列要求:(11分)
土地利用 A B C 与市中心的距离
地租水平商业 住宅 工业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 )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2)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便捷程度 ④ 企业的支付能力,其中主要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 图中A区域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 区, 因为这里接近
最大的 ,故租金最 。
(4) 图中B区域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 区,因这里靠近 , 既有利于 ,又方便_______ 。
(5)图中C区域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 区。随着城市的发展,该类型用地 不断趋向城市外缘的原因主要是 .
34.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9分 )
(1)图中主要反映了该地区所经历的 过程,其发展水平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 污染、
污染、 污染、 污染等。 (3)该过程中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5、读某城市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D
C A GDCFDCFGB 图中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E居民区 铁 B河流 煤 图例: E铁路 B 公路海盐河流 石油 居民区
铁路 公路 石油 海盐
(1)该城商业区位于A、B、C三处的 处,
铁 煤 理由是: 。 (2)工业区位于A、B、C三处的 处,
理由是: 。 (3)高级住宅区位于A、B、C三处 处,
理由是: 。
杞县高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地理试题答题卷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第Ⅱ卷 综合题部分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40分)
31.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 (1分)
(2). ; (2分)
(3). (1分) (4). (1分)
(5). ; (2分)
(6). (1分) (7). (1分)
1 11 21 2 12 22 3 13 23 4 14 24 5 15 25 6 16 26 7 17 27 8 18 28 9 19 29 10 20 30 32.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有关问题。(5分)
(1). (1分) (2) (1分)
(3). (1分)
(4). ; (2分)
33.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 (1分) (2) ;(1分)
(3) ; ;
(3分)
(4). ;
; (4分)
(5) ;
(2分)
34.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9分 )
(1). ; ;
(3分)
(2). ;
; (4分)
(3). ; (2分)
35、读某城市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 ; (2分)
(2). ; (2分)
(3). ; (2分)
杞县高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5 D C A B C 6—10 D C B C C
11—15 C D C A D 16—20 C B D C A 21—25 A D C D C 26—30 B B C B D
第Ⅱ卷 综合题部分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40分)
31.(9分)
(1)人口自然增长率 (2)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发达 (4) A (5)现代 计划生育 (6)B (7)B
32.(5分)
(1)资源 (2)科技发展水平(3)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4)环境人口容量 16
33.(11分)
(1) C (2) B (3)商业区 消费人群 高 (4) 住宅区 市中心 上下班 购物 (5) 工业区 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34. (9分)
( 1)城市化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大气 水 噪声 固体废弃物(或垃圾) (3)占用耕地良田 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35.(6分)
(1)A 地处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交通的通达度高,有利于商业活动 (2)B 位于城市外缘,地处交通干线,并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既有利于工业生产又可减少
对城市的污染 (3)C 地处城市外缘,位于湖畔,环境优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