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控制
摘要后浇带法在建筑工程中已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对后浇带规定的不一致方面。阐述加强对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的探索和实践,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建筑物的后浇带是通过施工过程中的措施,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或伸缩的调整办法。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根据笔者体会将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1后浇带的形式
1.1平直缝
其特点是施工时模板安装与折除简便常作为事故性处理方法或应用于厚度较薄的工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渗水线路短,后浇带的界面结合质量不易保证。
1.2阶梯缝
其特点是支模简单,折除容易,搞渗线路延长,混凝土结合面垂直于水压方向,界面结合质量容易保证,抗渗性好,后期施工清理容易。
1.3企口缝
其特点是混凝土结合面也垂直于水压方向,界面结合较好,抗渗线路延长。但这种后浇带形式支模较费工,浇注时有不易密实是死角,而且折模清理困难。成型后还应注意保护边角,稍有疏忽就将影响后期施工接缝质量。
1.4后浇带的位置的事项
在选定后浇带的个体位置时,无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或后浇温度带,共同的要求是:其位置应选择在内应力(剪应力)较小的部位,般应从梁板的1/3跨部位通过。后浇带的配筋构造应能保证在带的混凝土补齐前,两侧结构能相互独立地自由变形。后浇带应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截面,以将结构分几个独立的部分。后浇带是个至关重要的关键部位,在施过程中要注意后浇带的折模及其折模后的保护。在补齐混凝土之前,后浇带应加盖板覆盖,严防杂物掉入,或重物碰损后浇带中的钢筋。
2后浇带的设置
后浇带的设置遵循的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后浇缝的设置就是把大部分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的应力;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后浇带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m~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mm~1000mm为宜;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不许断开,必须贯通。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在未浇筑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免留直缝。
3后浇带施工工艺
应视工程具体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而设置后浇带,位置的留设应及可能选择受力和变形较小的位置;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粱,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这样做的目的。足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T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汁混凝土收缩带已完成60%以上。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变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饭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泶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处:在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一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l000mm为宜。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久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后浇带混凝土中使用的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渗人量。所有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是有出厂合
格证及产品说明书,应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受潮,并经二次复试.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才准使用。微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其秤量应由专人负责,允许误差一般为掺入量的±2%。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否则会产生局部过大,或过小的膨胀,影响混凝土质量。所以应对掺微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问适当延长:后浇带砼应密实,与先浇捣的混凝土连接应牢固,受力后不应出现裂缝。在预应力结构中,后浇带内的非预应力筋必须为预应力筋锚固,张拉等留出必要空间。预应力结构中的后浇带内有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具、各种管线等,此处的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取带模保温条件下的养护,应按规范规定,浇水养护时问,一般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掺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天。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如有抗渗要求,还应按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4施工后浇带的施工质量问题
1)预留施工后浇带的两侧必须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不得跑浆,混凝土不得疏松,一般采用钢筋支架铁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做成企口式,不得留直槎。
2)施工后浇带在灌注补齐混凝土前,必须认真处理被压弯或踩弯的钢筋,并应清除杂物,清刷干净,凿毛企口侧面混凝土,刷界面剂,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灌注。
3)基础施工后浇带补齐混凝土,与基础同样属于隐蔽工程,必须按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由于它的特殊性,更应认真对待,补齐混凝土后,尚应进行观测,包括基础的沉降情况和施工后浇带接缝处连接情况,应创造条件,多观测一段时间,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后,再填实后浇带处,做地面。
4)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有的工程为图省事留直槎,梁的后浇带处用木模隔断,由于钢筋不断,木模缝隙较大,浇筑混凝土不易保证质量,板的后浇带处不支模板,留成斜坡槎,使混凝土疏松。
5)施工后浇带混凝土灌筑时间,对于沉降带应待高层主体完成后进行,但有的工程施工中途停缓建,建设单位要求将已建成部分装修营业,施工单位也不征得设计部门同意,更未采取结构措施,擅自灌注后浇带混凝土,虽然暂时能满足营业需要,但给今后再续建,沉降如何解决留下难题。
5结语
总之,对于建筑物后浇带的施工必须根据设计、规范及工程具体实际情况,并从模板支设、结构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垂直施工缝的处理、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的保护、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等几方面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采用钢丝网模板封堵竖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允许有少量水泥浆外漏。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用压力水冲洗施工缝表面,清除浮浆、碎片,露出石子,同时也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再将钢丝网片拆除。经处理的垂直施工缝,表面粗糙干净,凹凸不平,新旧混凝土粘结力很强,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的整体性。后浇带的施工缝处理后应采取临时保护措施,防止杂物、污水等进人后浇
带内,给后续施工带来困难。对于大体积、大面积的混凝土表面可涂刷缓凝剂,以延缓混凝土表面凝结,保证冲毛效果。
参考文献
[1]萧成尧.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设置和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5:169.
[2]秦岭,邢其荣.论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307
[3]蔡兰玉.关于后浇带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6,09.
[4]徐世伟,王秀娟.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质量探讨[J].山西建筑,2008,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