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2013 年我科于6 月到12 月关于对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分析研究表明,非计划拔管占据护理不良事件发 生的很大比例。为了防止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减少护理中的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的安全,我科在管道安全护理中采用PDCA 循环管理法 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管理。
【关键词】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PDCA 循环管理
【中图分类号】R32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156-01 PDCA: P—(plan): 1.1 收集资料
我科于2014 年6 月到12 月病员总数340 人,气管插管 44 人,非计划拔管14 人.总结发现在人工管道的护理过程中存 在很多问题,例如管道移位、阻塞、意外拔管等不合理和不安 全的情况,也存在因治疗和护理过程的不顺利,使得医护直接 相互埋怨指责,矛盾突出等。当然,还有由于认知障碍、意识 不清、高龄老人、不配合等气管插管的患者。
1.2 查找原因
1)患者因素:患者通常采用的是被动体位,气管插管作 为异物长时间的压迫和刺激咽后壁黏膜,通常会导致患者疼 痛、舒适度的改变,并且活动受限无法说话,部分患者会存在 躁动不安或者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患者对气管插管的不舒适 程度、目的、作用等信息的不了解使得患者缺乏自我保护插管 的意识,进而由于难以忍受人工气道或者意外的脱落发生非计 划拔管等不良事件。
(2)护理因素:有的医护人员可能由于受到的培训不足, 使得自身专业素养和责任感相对缺乏,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 部分异常烦躁的患者会因医护人员进行的约束不当而摆脱约 束后意外自行拔管,部分医护人员未能有效的进行评估意识不 清或躁动的患者的危险因素,未能及时的使用镇静类药物,有 的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过于粗鲁、活动幅度过大使得人工 管道受到牵拉而意外脱落,有的护士不重视不良事件的报警或 处理不当等
(3)客观因素:我科患者身上通常会有多条人工管道, 因多次被动翻身护理而致管道移位、脱落、阻塞等,同时,医 院现通常用普通的胶带固定管道会因患者的体液、汗液、呕吐 污染物会使得粘性降低使导管脱落,护理人员配置不到位、主 动巡视不足使得超负荷的护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针对原因进一步分析:
针对所发生的因素采取具体的措施:
(1)对意识清醒的病人加强气管插管知识宣教[I],讲明 留置管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对意识不清伴躁动不安的病人,酌情使用肢体约束 带,必要时通知医生,合理使用镇静剂。 (3)插入后检查插管的位置、深度、气囊充气情况,固 定方法是否合适,并做好交接班;做医疗护理操作时,避免导 管移位或脱出[II]。 (4)规范护理操作程序,加强高危时间段的巡视。 (5)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质量。 C--(check): 建立气管插管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有责任组长、护士 长、责任护士等人员组成,并有责任护士们全面负责实施非计 划性意外拔管患者的评估和防范措施;责任组长负责对患者护 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和进行指导合理 应对;护士长组织对护理质量、态度和防范措施实施情况进行 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做好记录以用于例会和 培训期间点评分析。 我科于2014 年12 月到2015 年5 月对气管插管非计划拔 管的再次统计,调查分析如下(病员总数421 人,气管插管 41 人,非计划拔管4 人):
(1)该试行方法较好完成以上措施,前后数据显示措施 有一定效果。 (2)针对改进后存在的气管插管的问题将进入下一个 PDCA 循环,持续改进。 A--(action): 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召开评估分析座谈会,就非计划拔管事 件的防范情况的结果展开分析、探讨和总结,对成功的经验进 行表扬和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解决措施,并继续追踪 改进措施的实效情况,尽量做到质量的标准化,以确保防止类 似意外的再次发生,将讨论结果汇总后上报上级
护理部,同时, 把相关措施和建议反馈给具体的个人,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继 而自上而下的负反馈系统,如此反复,使得PDCA 循环模式可 以持续不断地运行。 针对非计划拔管因数改善后的流程图:
参考文献: [1]康晓凤,刘宇,吴晓英,等.全麻术后带气管插管入ICU 病人术前教育的初探[J].实用护理杂志,1999,(3):11-13 [2]蔡雪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 社,2003:30-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