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化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高一化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来源:智榕旅游


2015-2016学年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成语言简意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描绘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石成金 B.水落石出 C.滴水成冰 D.拨云见日

2.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O2+H2O═H2CO3 化合反应 B.Cu(OH)2C.Fe2O3+3CO

CuO+H2O 分解反应 2Fe+3CO2 置换反应

D.NaCl+AgNO3═AgCl↓+NaNO3复分解反应 3.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4.判断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硝酸钾溶液 B.蔗糖 C.金属铜 D.氢氧化钡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冰水混合物 C.海水 D.食盐水

6.能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 ) A.静置,有沉淀现象的是胶体 B.有丁达尔现象的是胶体 C.能透过滤纸的是溶液

D.用肉眼观察,均匀透明的是溶液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H2的质量是1 g

﹣1

B.1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

C.Cl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1

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

8.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A.0.4 mol NH3

3

B.4℃时5.4 mL水(水的密度为1g/cm) C.10 g氖气

23

D.6.02×10个硫酸分子

1

9.2.16g X2O5中含有0.1mol O,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1.6 B.28 C.14 D.31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

B.1 mol 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 L C.标准状况下,1 mol 水所占有的体积是22.4 L

D.标准状况下,22.4 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约是1 mol

11.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体积最大的是( ) A.Cl2 B.N2 C.H2 D.CO2

12.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乙醇和CCl4溶液的混合物;③氯化钾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物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分馏、萃取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 D.蒸馏、萃取、分液

1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10m之间 B.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而使之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14.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Al2(SO4)3=2Al+3SO4 B.NaHCO3=Na+H+CO3

﹣2+++2﹣

C.Ba(OH)2=Ba+2OH D.NaHSO4=Na+H+SO4

15.NaCl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其本质原因是( ) A.是电解质 B.存在离子

C.存在电子 D.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1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的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都约是1 mol C.通常状况下,11.2LCO2的分子数为0.5NA

+

D.常温常压下,0.62g Na2O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17.下列物质含分子最多的是( )

24

A.1.806×10个O2 B.5NA个水分子 C.标准状况下89.6LCl2 D.4mol CO2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2

3+

2﹣

+

+

2﹣

﹣9

﹣7

B.3.01×10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C.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D.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19.下列各选项中,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NaOH、氯气 B.盐酸、蔗糖

C.熔融NaCl、酒精 D.二氧化碳、BaSO4

20.448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28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 23

A.64g B.64 C.64g/mol D.64mol

2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分类 组合 碱 酸 盐 碱性 氧化物 酸性 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HCO3 SiO2 B NaOH HCl NaCl Al2O3 C NaOH NaHSO4 CaF2 Na2O2 D KOH HNO3 CaCO3 CaO

A.A B.B C.C D.D

2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分类完全相符的是( ) A.氧化铁 Fe3O4 氧化物 B.纯碱 NaOH 碱

C.酒精 CH3OH 有机物 D.亚硝酸钠 NaNO2 盐

23.实验操作的规范是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3

CO2 CO2 SO2 SO3

点燃酒精灯 C.

过滤 D. 移开蒸发皿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22分)

24.现有标准状况下的氮气5.6g,其体积为 L,含有氮气分子的数目为 .

25.在标准状况下,2molCO2的体积为 L,质量 g.

26.现有下列物质:①钠(Na) ②氯气(Cl2) ③氯化铁(FeCl3)溶液 ④碳酸钙(CaCO3) ⑤氧化钙(CaO) ⑥氢氧化钠(NaOH) ⑦硫酸(H2SO4) ⑧葡萄糖(C6H12O6) 请将上述物质按下列要求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入空白处:

按组成分类,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

27.①NaOH溶液 ②铜丝 ③液态HCl ④盐酸 ⑤稀硫酸 ⑥液氨⑦氨水 ⑧SO2 ⑨胆矾晶体 ⑩熔融NaCl⑪蔗糖晶体⑫酒精 (填序号)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三、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9分) 28.将13.0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 求:(1)反应中最多可收集多少体积(标准状况下)的H2 (2)生成的氢气质量是多少克?

4

2015-2016学年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成语言简意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描绘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石成金 B.水落石出 C.滴水成冰 D.拨云见日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点石成金指矿石冶炼金属,有新物质金属单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水落石出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拨云见日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O2+H2O═H2CO3 化合反应

B.Cu(OH)2C.Fe2O3+3CO

CuO+H2O 分解反应 2Fe+3CO2 置换反应

D.NaCl+AgNO3═AgCl↓+NaNO3复分解反应 考点: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分析: A.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D.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的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解答: 解: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所以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所以属于分解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中反应物没有单质,生成物中有单质,所以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的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根据这几个概念来判断即可,注意这几个概念的关系,难度不大. 3.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5

考点: 胶体的重要性质. 专题: 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 雾属于胶体分散系,属于气溶胶.

解答: 解: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大雾时,用灯照射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雾属于胶体分散系.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题考查学生教材知识的记忆熟练程度,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较简单.

4.判断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硝酸钾溶液 B.蔗糖 C.金属铜 D.氢氧化钡 考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

解答: 解:A、硝酸钾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 B、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铜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铜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

D、氢氧化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概念,难度不大,注意电解质本身不一定导电,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冰水混合物 C.海水 D.食盐水 考点: 混合物和纯净物.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 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冰水混合物为水的固态、液态两种形式,是氢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化学式为H2O,故B正确;

C.海水含有氯化钠、氯化镁、水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故C错误; D.食盐水为氯化钠和水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题目难度不大.

6.能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 ) A.静置,有沉淀现象的是胶体 B.有丁达尔现象的是胶体 C.能透过滤纸的是溶液

D.用肉眼观察,均匀透明的是溶液 考点: 胶体的重要性质.

6

专题: 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 根据胶体与溶液的性质区别.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解答: 解:A、胶体和溶液都具有均一稳定性,故A错误;

B、用可见光束照射胶体和溶液,胶体会出现光亮的通道,称为丁达尔效应,溶液不会出现光亮的通道,故B正确;

C、胶体和溶液都能透过滤纸,故C错误; D、有些胶体也是均匀透明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 考查了胶体的性质,溶液和胶体的区别以及鉴别方法,基础题较容易,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H2的质量是1 g

﹣1

B.1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

C.Cl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1

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 考点: 摩尔质量.

分析: A、根据m=nM计算氢气质量; B、质量的单位是g;

C、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同;

D、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解:A、m=nM=1mol×2g/mol=2g,故A错误; B、质量的单位是g,1molHCl的质量是36.5g,故B错误;

C、在数值上,氯气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故C错误;

D、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

对分子质量,硫酸根离子的相对离子质量为96,所以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g•mo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用物理量的单位,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8.下列各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A.0.4 mol NH3

3

B.4℃时5.4 mL水(水的密度为1g/cm) C.10 g氖气

D.6.02×10个硫酸分子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 A.1个氨气分子含有4个原子;

﹣1

23

B.根据m=ρV计算水的质量,再根据n=计算水的物质的量,1个水分子含有3个原子; C.根据n=计算氖的物质的量,氖为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 D.根据n=

计算硫酸的物质的量,1个硫酸分子含有7个原子.

7

解答: 解:A.0.4molNH3含有0.4×4mol=1.6mol原子; B.4℃时5.4mL水的质量为5.4mL×1g/mL=5.4g,物质的量为有3个原子,故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3mol×3=0.9mol; C.10g氖的物质的量为

23

=0.3mol,水分子含

=0.5mol,氖气是单原子分子,故氖原子物质的量为0.5mol;

D.6.02×10个硫酸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1mol,1个硫酸分子含有7个

原子,故含原子数为7mol,

23

所以原子个数最多的是6.02×10个硫酸分子,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比较基础,难度不大,注意对公式的理解,注意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9.2.16g X2O5中含有0.1mol O,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1.6 B.28 C.14 D.31 考点: 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

分析: 根据物质的构成可知物质的物质的量,再利用M=计算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2.16gX2O5中含有0.1mol氧原子, 则n(X2O5)=所以M(X2O5)=

=0.02mol,

=108g/mol,

又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设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 2x+16×5=108, 解得x=14,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熟悉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较简单.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

B.1 mol 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 L C.标准状况下,1 mol 水所占有的体积是22.4 L

D.标准状况下,22.4 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约是1 mol 考点: 气体摩尔体积.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温度压强不知,气体摩尔体积不能确定; B、标准状况下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 L; C、标准状况水不是气体;

8

D、依据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计算分析.

解答: 解:A、温度压强不知,气体摩尔体积不能确定,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不一定为22.4 L,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 L,固体、液体不是,故B错误; C、标准状况水不是气体,1 mol 水所占有的体积不是22.4 L,故C错误;

D、依据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计算,标准状况下,22.4 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约是1 mo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分析,主要是应用条件的理解,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11.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体积最大的是( ) A.Cl2 B.N2 C.H2 D.CO2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根据V=确定相同质量的不同气体体积大

小.

解答: 解:氯气的摩尔质量是71g/mol、氮气的摩尔质量是28g/mol、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g/mol,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根据V=知,相同质量的不同气体,其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摩尔质量最小的气体其体积最大,所以气体体积最大的是氢气,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与其摩尔质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灵活运用公式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2.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乙醇和CCl4溶液的混合物;③氯化钾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物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分馏、萃取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 D.蒸馏、萃取、分液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分液法可以将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分开;蒸馏法是控制沸点的不同来实现互溶的两种液体物质间的分离方法,萃取分液法指的是加入萃取剂后,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在以前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并两种溶剂互不相溶,出现分层现象.

解答: 解:①汽油不溶于水,所以汽油和氯化钠溶液是分层的,可以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②乙醇和CCl4是互溶的两种液体,可以采用分馏的方法来分离;

③向氯化钾和单质碘的水溶液中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后,碘单质会溶解在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而分层,然后分液即可实现二者的分离. 故选A.

9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根据除杂是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能影响被提纯的物质的性质和量,并且操作简单可行,除杂时要结合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离.

1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10m之间 B.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而使之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考点: 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专题: 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 A.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9﹣7

B.Fe(OH)3胶粒带电荷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 C.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D.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解答: 解:A.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A正确;

B.Fe(OH)3胶粒带电荷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使之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B正确;

C.Fe(OH)3胶体能发生丁达尔你效应而NaCl溶液不能,故C错误; D.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胶体的性质,特别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14.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Al2(SO4)3=2Al+3SO4 B.NaHCO3=Na+H+CO3

﹣2+++2﹣

C.Ba(OH)2=Ba+2OH D.NaHSO4=Na+H+SO4 考点: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 先判断电解质的强弱,强电解质用“═”,电离方程式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并注意原子团不可拆分来解答.

3+2﹣++2﹣

解答: 解:A、Al2(SO4)3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SO4,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故A正确;

B、NaHCO3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故B错误;

C、Ba(OH)2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OH,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故C正确;

D、NaHSO4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电解质的强弱、物质中的原子团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解答,注意强酸对应的酸式酸根离子与弱酸对应的酸式酸根离子的不同,难度不大.

10

+

+

2﹣2+

3+2﹣

+

15.NaCl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其本质原因是( ) A.是电解质 B.存在离子

C.存在电子 D.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考点: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分析: 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或溶液、含有自由电子的物质都能导电,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NaCl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为NaCl在高温下电离生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能够导电,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导电性,明确物质能够导电的原因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为易错点.

1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的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都约是1 mol C.通常状况下,11.2LCO2的分子数为0.5NA

+

D.常温常压下,0.62g Na2O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 A、标况下,水为液态; B、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体;

C、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

D、求出Na2O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氧化钠中含2mol钠离子来分析.

解答: 解:A、标况下,水为液态,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 B、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体,故标况下,22.4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如果是液体或固体则不一定是,故B错误;

C、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故C错误;

D、0.62gNa2O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而1mol氧化钠中含2mol钠离子,故0.01mol氧化钠中含0.02mol钠离子即0.02NA个,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17.下列物质含分子最多的是( )

24

A.1.806×10个O2 B.5NA个水分子 C.标准状况下89.6LCl2 D.4mol CO2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 根据公式N=nNA知道,选项中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其分子数越多,据此计算回答.

24

解答: 解:A、1.806×10个即3NA个O2分子; B、5NA个水分子;

C、标准状况下89.6LCl2中的分子数:D、4mol CO2中的分子数4NA个; 分子数最多的是B.

11

=4NA个;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有关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知识,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23

B.3.01×10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C.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D.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 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B、根据公式m=nM=M来回答;

C、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体积均为22.4L; 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解答: 解: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故A错误; B、根据公式m=nM=

M,3.01×10个SO2分子的质量为

23

mol×64g/mol=32g,

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体积均为22.4L,不是固体和液体,故C错误; 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国际七大基本物理量单位之一,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量以及相关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19.下列各选项中,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NaOH、氯气 B.盐酸、蔗糖

C.熔融NaCl、酒精 D.二氧化碳、BaSO4 考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解答: 解:A.氯气为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盐酸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

C.氯化钠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酒精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明确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是解题关键,注意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0.448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28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 A.64g B.64 C.64g/mol D.64mol

12

考点: 摩尔质量.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M来进行计算. ×M,

解答: 解: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为m=n•M═可得:M=

=

=64g/mol,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无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主要是对教材公式的考查,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较简单.

2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分类 组合 碱 酸 盐 碱性 氧化物 酸性 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HCO3 SiO2 CO2 B NaOH HCl NaCl Al2O3 CO2 C NaOH NaHSO4 CaF2 Na2O2 S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3 A.A B.B C.C D.D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

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性氧化物指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或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解答: 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SiO2为酸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

C、NaHSO4不是酸,是盐;Na2O2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还生成氧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

D、KOH属于碱,HNO3属于酸,CaCO3属于盐,CaO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为碱性氧化物,SO3与水化合为硫酸,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的化学式及分类的考查,对物质的名称、分类及化学式有较明确的认识即可顺利解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不大.

2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分类完全相符的是( ) A.氧化铁 Fe3O4 氧化物

13

B.纯碱 NaOH 碱

C.酒精 CH3OH 有机物 D.亚硝酸钠 NaNO2 盐

考点: 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分析: A.氧化铁是三氧化二铁; B.纯碱为碳酸钠,不是氢氧化钠; C.酒精为乙醇,不是甲醇;

D.亚硝酸钠为钠离子与亚硝酸根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解答: 解:A.氧化铁是三氧化二铁,化学式为Fe2O3,Fe3O4是四氧化三铁,故A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氢氧化钠的俗名为烧碱,故B错误; C.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CH3OH为甲醇,故C错误;

D.亚硝酸钠,是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盐,亚硝酸根显﹣1价,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为

NaNO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的化学式以及物质分类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是能对物质的名称、俗名、分类以及化学式有较明确的认识,试题培养了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23.实验操作的规范是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点燃酒精灯 C.

过滤 D. 移开蒸发皿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专题: 实验评价题.

14

分析: A.闻气体时应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防止中毒; B.不能利用燃烧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过滤需要引流;

D.不能用手拿热的蒸发皿.

解答: 解:A.闻气体时应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防止中毒,则应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操作合理,故A正确;

B.不能利用燃烧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止失火,应用火柴点燃,故B错误; C.过滤需要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故C错误;

D.不能用手拿热的蒸发皿,以防止烫伤,应用坩埚钳取蒸发皿,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闻气体方法、酒精灯使用、过滤及蒸发操作等,侧重实验操作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操作规范和方案的合理性,题目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22分)

24.现有标准状况下的氮气5.6g,其体积为 4.48 L,含有氮气分子的数目为

23

1.204×10 .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 根据n===计算.

=0.2mol,V(N2)=0.2mol×22.4L/mol=4.48L,N(N2)

23

解答: 解:n(N2)=

23

0.2mol×6.02×10/mol=1.204×10,

23

故答案为:4.48;1.204×10.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有关计算公式的运用,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25.在标准状况下,2molCO2的体积为 44.8 L,质量 88 g.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分析: 根据公式V=nVm、m=nM来计算.

解答: 解:2molCO2的体积为V=nVm=2mol×22.4L/mol=44.8L,质量m=nM=2mol×44g/mol=88g, 故答案为:44.8;88.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量、体积、质量的有关计算等知识,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26.现有下列物质:①钠(Na) ②氯气(Cl2) ③氯化铁(FeCl3)溶液 ④碳酸钙(CaCO3) ⑤氧化钙(CaO) ⑥氢氧化钠(NaOH) ⑦硫酸(H2SO4) ⑧葡萄糖(C6H12O6) 请将上述物质按下列要求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入空白处:

按组成分类,属于单质的是 ①② ,属于氧化物的是 ⑤ ,属于酸的是 ⑦ ,属于碱的是 ⑥ ,属于盐的是 ④ .

15

考点: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单质和化合物.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酸是指电离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形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是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解答: 解: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所以属于单质的是①②,

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所以属于氧化物的是⑤, 酸是指电离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所以属于酸的是⑦, 电离时形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所以属于碱的是⑥,

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属于盐的是④. 故答案为:①②;⑤;⑦;⑥;④.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分类以及各类物质的概念,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27.①NaOH溶液 ②铜丝 ③液态HCl ④盐酸 ⑤稀硫酸 ⑥液氨⑦氨水 ⑧SO2 ⑨胆矾晶体 ⑩熔融NaCl⑪蔗糖晶体⑫酒精

(填序号)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①②④⑤⑦⑩ ;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⑥⑧⑪⑫ .

考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分析: (1)根据物质导电的原因分析,只要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即可;

(2)根据电解质的定义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一些非金属氧化物、氨气、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解答: 解:①NaOH溶液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铜丝能导电,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液态HCl不能导电,溶于水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④盐酸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稀硫酸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液氨不能导电,溶于水能导电,

是电解质;⑦氨水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SO2 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⑨胆矾晶体不能导电,溶于水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⑩熔融NaCl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⑪蔗糖晶体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⑫酒精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故答案为:(1)①②④⑤⑦⑩;(2)⑥⑧⑪⑫.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及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定义,侧重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要注意的是: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BaSO4固体;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物质导电的原因只要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题目难度不大.

三、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9分) 28.将13.0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 求:(1)反应中最多可收集多少体积(标准状况下)的H2 (2)生成的氢气质量是多少克?

16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 13g锌的物质的量为0.2mol,锌与盐酸发生反应Zn+2HCl=ZnCl2+H2↑,根据方程式计算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计算氢气体积,根据m=nM计算质量. 解答: 解:(1)13g锌的物质的量为

=0.2mol,令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则:

Zn+2HCl=ZnCl2+H2↑ 1 1 0.2mol n 所以n=0.2mol

故标准状况下生成氢气的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 答:标准状况下最多可收集氢气4.48L. (2)m=nM=0.2mol×2mol/L=0.4g; 答:生成的氢气质量是0.4g.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方程式的计算,比较基础,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掌握根据方程式计算的方法.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