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骆婧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4期
摘要:在正常情况下,受国家政策影响,地方政府融资能力有限,将社会资本引入公共企业投资的PPP项目,这也是我国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PPP模式将保持和增加供应链的规划,调查,设计,咨询,施工,运行和维护各个环节的长期需求,在给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旨在探索PPP模式产业链下的建筑企业,如何抓住PPP模式带来的政策性红利,促进企业改革发展。
关键词:PPP 模式;建筑业公司;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8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1-0-01
一、PPP模式的概念与意义
(一)PPP的慨念
PPP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英国公共服务领域应用的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的一种合作。这是西方政府创新治理提出的一个想法。这意味着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合作模式,支持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运用“合约约束机制”按照政府公共物品生产质量标准督促社会资本。
(二)PPP模式的意义
PPP模式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通常的模式是设计社会资本,建立,运营和维护大部分基础设施工作,通过“用户付款”和必要的“政府支付”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督,以确保最大化公众利益。目前,中国正在开展新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从国际成功经验中吸取教训,推进PPP模式的使用,对加快建设新型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新型城市化,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现代金融体系。
二、PPP 项目模式对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一)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
PPP项目需要融资,运营一体化综合能力,引导PPP市场开发项目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适者生存。这些优秀企业的特点是:一是综合服务能力的大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严格控制成本,施工质量,时间成为两工程后成立;二是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对大型、优质的净资产规模,公司的竞争优势高信用等级;三是整合公司专业经营能力,设计项目运营期的行业管理是PPP模式成功的重要依据。
(二)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
建设企业在PPP项目综合成本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本控制是PPP项目利润保证的核心。因此,SPV公司的建筑企业往往要以领先地位,通过投资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科学建设来保护投资安全,确保SPV股东获得合理利润。
另外,要实现建设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转变赚钱的方向:一是项目投资估算价格要大得多,工程配额低于传统发行市场。二是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是最好的控制。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通过高杠杆,低融资成本,合理的项目回报,以达到越来越多的投资回报。
(三)促进施工企业账面现金流的好转
由于建筑行业上市公司是特殊股东之一,他们参与并监督的管理。所以,在项目价款方面,施工方的合法权益往往受到更多的保护,使得施工企业的现金流比传统的招投标市场要好。
(四)使项目回款更加有保障
政府采购的PPP项目模式可以列入年度预算,SPV公司有政府、企业、银行、产业基金等各方共同参与,一旦违约,政府所承担的违约金将会很高。所以,企业作为投资方参与PPP项目投资,资金加拢方面将更为的安全,可靠。
三、参与PPP项目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一)企业参与PPP项目的风险
1.导致私营机构融资成本较高
与分阶段和公共部门相比,私营企业金融市场对通过水位的信用接受率往往稍低,导致通过私营部门融资的成本往往高于公共机构的融资成本。此外,社会资本和事业单位融资成本接近一个台阶,虽然不能完全消除融资成本的差异,但这种影响却正在一步步逐渐减小。
2.普遍采用的特许经营制度可能导致垄断
(1)在PPP模式之下,居高不下的招标本钱与买卖费用以及杂乱的长时间合同,致使许多规模较小的私营组织对PPP项目望而生畏,因而降低了政府部门对社会资本的挑选空间,也使得在招投标过程不能体现出杰出的竞争性。(2)PPP模式一般采用特许经营的标准,事实上,成功的投资经营者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垄断,合同的利益基本上可以得到保障。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缺乏竞争的做法会破坏私人组织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动机。
3.复杂的交易结构会效率降低
第一,PPP项目的实施往往需要大量的独立参与者共同努力,从而导致整体项目约束的增加。第二,每一个参与该项目的机构都会在咨询、会计和执法方面花费一定的资金。第三,复杂的交易结构要求公共和私营部门建立符合PPP模式的专业能力。在这一阶段,它表明我国非常缺乏相关方面的能力,这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善局势。在眼下这种情况下,过分依赖政府部门的外部咨询机构,会导致公共部门的相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这样可能更快的加快公共部门在建设建筑相关方面能力的进展。
(二)企业风险防范基本措施
1.摒弃投机心理
与传统项目相比较,PPP项目的复杂程度比传统项目更大,而企业不应试图利用政府在专业知识方面的缺乏来签订不平等契约。很明显,合同在晚期执行合同可能会导致政府的信用风险。项目实施企业万万不能利用政府官员的腐败,用贿赂手段谋求自己的利益。 一旦项目负责人受到制裁,项目就意味着失败。
2.重视项目前期调研、论证
传统施工建设者风险意识非常薄弱,固此在实施PPP项目之前,应当转变思想,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做足准备工作。项目开展初期,企业应聘请专门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和成本效益的核算,评估项目的可持续性,并充分的考虑项目对参与者的影响。在合同谈判之初,公司应吸收
经验丰富的专业机构的权力,分析项目合同条款的优缺点,了解项目风险,并与政府机构协商。
3.重视特许权协议的签署
特许经营协议是PPP项目合作中的重要协议之一。它对政府与企业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的权利与义务作出了相应的规定:(1)在特许经营期限方面。特许经营期限主要涉及了项目投资方能不能在允许的经营期限之中收回投资的成本并获得相应合适的利润。这就不得不充分考虑到政府与企业二者间的共同利益,不能只使某一方获得利益,而致使另外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失。(2)在服务标准和定价方面。特许经营协议强调了,根据赔偿的成本,合理所得,节约资源和社会负担原则,加强对投资与服务成本的监测,加快价格水平。在价格规制方面,一方面要防止企业的合法法人随便提高价格,从而致使自己一方受益,导致公共利益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价格的规范,使定价和调价行为更加合理,更加透明。
PPP项目的优缺点明显,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也较为复杂。企业要从长远发展入手,不断提高参与PPP项目运作的能力。从建筑行业实际来看,PPP模式中的风险指标最大的缺乏成熟的管理人员。因此,缺乏成熟的管理者是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最大“风险”,只有培育出更多成熟的管理者才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殷妙娟.浅析房地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措施[J].建筑知识.
[2]杨秋波,侯晓文.PPP融资模式风险分担框架的改进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8):14-17.
[3]伍迪,王守清.PPP模式在中国的研究发展与趋势[J].工程管理学报,2014(6).
[4]周正祥,张秀芳,张平.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