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对洛南县“一村一品”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洛南县“一村一品”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智榕旅游


物电院应用物理2班 刘江龙 20081110214

关于对洛南县“一村一品”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一村一品”工作的开展情况,促进我县的“一村一品”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对我县“一村一品”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总结经验主要有以下六条:一是政府引导,品牌战略催生特色产业;二是强力辐射,骨干示范促进农业强村;三是龙头企业提供产业支撑,龙头企业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进,向规模经营推进;四是立足当地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发展支柱产业;五是示范带动,由小到大,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六是以产业为基础,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搭起农产品与市场之间的桥梁,进一步拓宽市场,加快产业化的进程。我县始终坚持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的相关部署要求,把握机遇谋发展,合力攻坚求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一村一品”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村一品”工作正在成为我县村级经济的主体,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发展“一村一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是政府及其农业部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生猪、蚕桑、核桃、烤烟、药材、劳务等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村 210个,初步形成了 18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 150个推进村,“一村一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07年,全县畜、桑、果、烟、药、劳务六大特色产业总收入达到 7.8亿元,占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52%。 六大特色产业人均收入 132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71.6%。 2007年全县农民收入达到 1844元,达到了全市的农民收入平均水平。农村六大特色产业开发开始由“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一县一业”升级,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一村一品”工作正迈向全面纵深地发展。 县人民政府在“一村一品”工作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目标明确,规划符合洛南实际。 县政府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洛南县十一五“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按照户均 8头猪、一人外出、半亩烟田、一亩桑园、一亩本草、二亩核桃的规划目标和做强牧业、做大桑业、做优果业、巩固烤烟、发展药业、扩大劳务的思路强力推进,使“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升级。着力打造“洛猪”品牌,向出栏、仔猪“双百万”目标奋斗;打造“洛桑”名牌,新建桑园 5万亩,跻身于全省蚕桑产业大县;着力打造“洛果”核桃名牌,新发展良种核桃 100万株,累计

1

达到 500万株,跻身于全国核桃产业名县;打造“洛烟”名牌,使烤烟种植面积达到 10万亩,跻身于全省烤烟第一县和全国烟叶大县、强县;着力培育“洛军”劳务品牌,实现年输出劳务 10多万人。规划要在 2- 3年内,力争把烟、果、桑、药培育成收入过亿元产业,把畜牧、劳务培育成收入超 4亿元产业。

二是机构健全,实施措施具体有力。 县上及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在农业、畜牧、烤烟、林业等部门还设立了具体的办事机构,抽调了专门的办事人员,具体抓 “一村一品”的落实工作。制定了《洛南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作考核办法 .》和《洛南县一村一品驻村指导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 2007年起,县上将把“一村一品”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年度综合考核的范围,实行月汇报、季检查、年考核的制度,按照“抓点示范,典型引路”的工作思路,目前 18个示范村的示范项目已全部启动实施, 150个推进村工作已全面展开,“一村一品”工作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

三是资金整合,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上设立了“一村一品”资金专户,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同时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进一步加大了对“一村一品”工作的投入。 2007年,县财政共投入“一村一品”专项资金 1060万元。今年春季县财政共投入“一村一品”资金 700多万元,各部门调剂资金 800多万元,主要用于 5000头良种母猪引进,洋芋三项技术推广,核桃育苗、春季造林等工作。

四是龙头企业起步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开始显现。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县政府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抓好“一村一品”、促进产业升级转换的重要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办事程序,有力地推进了龙头企业的稳步发展。九州公司 1600绪剿丝厂已经完成征地、环评、立项等工作;成华工贸公司 6万吨马铃薯精淀粉加工项目已完成技术论证和征地工作;飞鹏公司 3000吨核桃油加工项目即将建成投产;百万头生猪屠宰生产线项目已有新的投资商,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启动。通过示范带动全县已发展万头生猪基地乡镇 12个, 3000亩以上烤烟乡镇 15个, 2000亩以上蚕桑基地乡镇 16个, 5000亩以上核桃基地乡镇 18个, 4000亩以上药材基地乡镇 6个,有力地促进了“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的发展。

2

虽然我县的“一村一品”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群众思想解放程度差,观念陈旧。 多年的“小农经济意识”依然根深蒂固,总是觉得种粮是老把稳,在技术、资金、投入上相对要少,且比较稳定,而发展产业投资大、要求高、见效慢、风险大,加之,土地面积有限,现有的一家一户绺绺田,种粮与发展产业有一定矛盾,在土地流转上有很大困难。所以,因循守旧,唯粮是举,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步子不大。

二是发展产业资金严重不足。 通过调查了解得知,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政府投资少、群众没钱投、企业无力投,多数产业发展户因资金严重不足而举步维艰,导致产业规模小、链条短、效益低、优势差,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大。 三是保障服务体系不健全。 由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服务组织不健全等,导致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一家一户搞单干,不能适应产业大发展的要求,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另外,由于农业的抗灾能力弱,一有灾害就会有较大损失,群众比较担心。

四是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低。 由于群众的科技意识不强,科技知识缺乏,我县产业的标准化技术推广滞后,导致大多数群众不能按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没有实行精耕、细作、科管,而是粗放耕作、粗放管理。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施用过量,农产品化学残留、农药残留超标,从而影响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到市场销售和加工,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五是龙头企业带动不够。 产业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我县几个特色产业目前都有龙头企业在筹建,但由于受资金、土地、投资环境、审批程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企业建设缓慢,龙头带动作用一时还不能显现。

六是“一村一品”工作严重地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有的职能部门对“一村一品”工作缺乏热情和支持,有的乡镇在“一村一品”工作上毫无建树,缺乏工作亮点,调查组去了没啥看。政府对乡镇和部门虽有考评目标,但考核机制不健全,赏罚不明,那里黑了那里歇,工作好的无人表扬,工作差的无人批评。在加强领导、工作考评方面存在缺陷。制定的考核办法流于形式。

七是全县“一村一品”工作发展均存在着三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生产结构趋同,缺乏独辟蹊径、异军突起的产业。二是农业产品加工程度不高,基本上是原始产品出售。三是发展水平偏低,经济效益不高。“一村一品”工作还是停留在低级阶段,没有进入到沿海一带的高级形态。

3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县的“一村一品”工作,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重点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培育主导产品和产业;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和体制创新,全面优化“一村一品”的发展环境;三是推进科技兴农,切实强化“一村一品”的科技支撑;四是推进产业化经营,继续完善“一村一品”的发展机制;五是加快品牌培育,不断提升“一村一品”的竞争力,六是积极开拓市场,进一步拓宽“一村一品”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讲,我们对以后发展我县“一村一品”工作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一、要继续加强政府引导和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要教育各级各部门及基层干部群众,继续牢固树立发展“一村一品”“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规模、做强在品牌、关键在提升”的指导思想,以培育主导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水平为重点,采取外出参观学习、开展县内流动观摩、大户示范带动等方法。编发资料、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媒体宣传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展“一村一品”对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新群众的守旧观念,提高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要加强农情信息的收集、筛选工作,继续开办好“农业天地”、“畜牧观察”“科技苑”等栏目,对“一村一品”作主题宣传和报道,通过宣传教育和科学引导,使农民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竟争意识,达到想干、会干、能干好的目的,为发展“一村一品”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要加大各项投入,为发展建立坚强后盾。产业要发展,资金投入是关键。在发展“一村一品”上要采取群众出、部门筹、财政扶、银行贷的办法,像新农村建设那样,整合各种支农资金,并进行捆绑使用,将项目资金集中向“一村一品”倾斜,重点扶持一些有市场、效益好、潜力大的产业和项目。对资金的使用要跟踪问效,减少资金浪费,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促进“一村一品”快速发展。另外要加大科技投入,选育优良品种,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开展配方施肥,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实现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科学化、高效化。再是要加强领导、加强干部力量的投入,实行领导包产业,干部包村组、包技术、包服务、包任务完成。实行严格的激励考核机制,增强各级各部门抓“一村一品”工作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对于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乡镇,要实行问责制度,创新奖励和惩戒机制,用铁的手腕,把“一村一品”强力推进。

4

三、建好龙头企业,为“一村一品”发展增添引力。要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降低进入门槛,提高服务质量,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按照年初既定的计划着力建成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实现一个产业一个龙头的发展目标。同时坚持围绕产业办协会、建好协会兴产业的思路,积极支持产业协会的发展,让协会充分发挥作用,促进产业发展。

四、坚持科学发展观,使“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升级。不论是发展烤烟、畜牧业还是林果、蚕桑业和药业,都要根据当地群众的传统习惯、地域条件、科技水平等科学决定,尊重群众的意愿,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决不能千篇一律或一刀切,搞行政命令瞎指挥,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名。对我县而言,就是要瞄准畜、桑、果、烟、药、劳务六大产业不放松,作强、做大、做优、做名,开发名牌产品,拓展特色产业,发挥地方优势,真正做到规划工程化、布局科学化、品种良种化、作业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基地规模化、产品商品化、商品品牌化、经营市场化、产品产业化,使“一村一品”真正发展壮大,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台柱子,成为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