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你能随口唱出《喀秋莎》这里流行中国古装剧
作者:
来源:《孔子学院(中英版)》2018年第04期
“好!”“再见!”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的一个公园里,有一个俄罗斯小男孩,每当他看到东方面孔,就会昂着头打招呼。而一旦得到了标准的汉语回复,他和他的伙伴就会欢呼雀跃。 这几年,随着中国同上合国家交往日益密切,人文交流也更加频繁。4700公里的边境线,注定了中俄成为互为最重要的邻国之一。连接中俄之间的道路在草原、森林、荒漠、冻土之间延展,将一个伟大文明与另一个伟大文明联通。
中俄双方的合作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话题,在文化交流方面,两国合作更是日渐密切。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俄罗斯驻上合组织秘书处常任代表卢基扬采夫接受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时说:“在俄罗斯文化中,‘合’意味着合作伙伴应该联合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创造双赢或者多赢的局面。上合组织内也确立了这种一致的理念,或者说合作的本质,这也是‘上海精神’原则的基础。” 中国电视剧日渐走红
过去,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哼一段《喀秋莎》、朗读一段高尔基的《海燕》。而现在,更多的俄罗斯人开始知道孔子,知道北京、上海,知道成龙、李连杰和《三国演义》《红楼梦》。
在莫斯科的一家餐馆内,播放着一部中国电视剧。这部2013年就在中国热播的《兰陵王》,最近被引进俄罗斯。据介绍,这种反映中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在俄罗斯非常有市场。“可能中国人觉得,古装戏已经烂大街了,但是在俄罗斯人眼里,这展示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
这几年,最受俄罗斯人喜爱的中国影视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这种题材。从《兰陵王》到《花千骨》,再到《琅琊榜》 《步步惊心》,基本上是引进一部火一部。“我们最初挺难理解的,后来想想,应该是俄罗斯人对于中国悠久历史的一种向往。”“我很喜欢《步步惊心》,尤其是里面的音乐,觉得特别好听,景色也很美。”圣彼得堡当地学生柳德米拉说。就是因为这部电视剧,她决定在几年内要到北京看看。中国的故宫、传统音乐,都是她感兴趣的。
当然,反映近现代中国的影视作品也逐渐获得了当地人的青睐。不少人正是通过这些影视剧,了解到中国正在经历着飞速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菜俘获俄罗斯胃
不管何时,中餐都是中国文化的一张优秀名片。数千年文明历史形成的烹饪饮食文化,让中国菜更加精致。而不少外国人也通过中国菜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对于高纬度地区的俄罗斯和干燥少雨的中亚地区来说,肉食的价格要远远低于蔬菜、水果的价格。这样造成了当地饮食中,高能量、高油脂食物占比较大。当俄罗斯人想要吃蔬菜时,他们的做法往往是将蔬菜洗净后直接端上来,并不会进行复杂的处理。正因如此,当做法多样的东方饮食一传入俄罗斯,便迅速受到欢迎。上世纪末,日式料理率先进入圣彼得堡,然后便迅速占领了大街小巷。在涅瓦大街,至今还有一家名为“两支筷子”的日式餐厅。但是当中国菜进入圣彼得堡后,当地人发现中国菜似乎比日本菜更加可口。因此,各式各样的中国餐馆开始出现。原汁原味的传统菜很能够俘获俄罗斯人的胃。蒜蓉西兰花、清炒芹菜、白灼菜心等菜品,无疑为当地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而在中餐馆,俄罗斯人也开始习惯了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例如大圆桌、合餐制等,不少俄罗斯人甚至也开始主动给客人夹菜,在倒酒时先给旁边的人倒满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些特色正在为俄罗斯人所接受。 孔子学院促文化交流
近年来,上合组织国家通过互办文化年、语言年、旅游年、艺术节等,不断创新交往形式。而在这些上合国家的孔子学院也为当地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便利。据统计,俄罗斯现在已经有了18所孔子学院。
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中国文化更是走进了当地的中小学。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在教学点112中学开放日之际举办中国文化体验课活动。孔子学院教师走进一年级课堂,与30余名学生和家长们一起体验中华文化——书法。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书法视频,并在教师指导下体验书法。学生们激动地展示自己的成果。
在今天,孔子学院在国际交流方面发挥着越发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培训、“汉语桥”赛事、HSK考试、汉语夏令营等活动,更是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更加坚固了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