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智榕旅游
2019年第33期(总第652期)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教学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徐 芳

(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 江苏苏州 215125)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被提上日程。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文字类学科,注重对人心灵的培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将初中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实现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全面发展、全面提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语文

在青春期,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对其将来人生发展、性格成形具有重要影响。“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营养品。”由此可见,语文对人们思想的指引作用是巨大的。美好的、优秀的文章能使人进步,腐朽、落后的文化则使人堕落。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点,将心理将康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与语文教学结合,既要增强学生文化素质,又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教师也要通过对阅读的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培育阅读的思维方式[2]。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阅读出发,有意识地拓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储备面,积累阅读经验,强化和提升阅读感知能力,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阅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修养。课外阅读是必要的。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推荐一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书籍,特别是经典名著,让学生学习其中的人生道理和思维方式,在阅读中获得营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并让这种积极成分融入到学习当中,化为学习的不竭动力。初中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好。因此,教师既要起到监督作用,又要起到指导作用,为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后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一个充满神奇色彩和趣味的儿童乐园。教学结束后,笔者让学生讨论自己的童年趣事,并将自己的经历与课文内容对比,让他们感同身受地体会作者笔下的童年乐园与书屋。学生各自描述自己的童年趣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趁着学生的热情还没消退,笔者又鼓励学生去看高尔基的《童年》,思考高尔基想要表达的思想,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提升了阅读能力。

一、从教材出发

初中语文课本的内容经过了层层严格筛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1]。当前,教材内容更加以人为本,侧重于对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培养,已将学生心理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之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语文教材出发,深入挖掘、探究语文教材的核心内容,找出语文教材与学生心理教育的共同点,透彻理解语文教材在心理教育方面的作用,善于利用语文教材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文化素质。

现实生活中,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校、家长、社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逐渐被提上日程。初中语文教师应将课本与学生心理教育相结合,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关于“什么是生命”“生命是什么”的课文,如《孔乙己》一文讲述的是对人性的思考,《猫的故事》《紫罗兰》《敬畏生命》则讲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告诉人们要珍惜生命。教师在教授此类课文时务必要将生命意识传递给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铭记于心。再如,《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传达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旨在告诉学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通过课文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信念,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质。《爱莲说》一文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引导学生养成廉洁、正直品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则告诫人们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强不息,唤起了一代人的民族自豪感。由此可见,语文教材对培养学生美好品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三、从生活出发

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仅靠语文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学习是不够的。一个人的性格、心理往往都是在实践中慢慢形成的,与人际交往、身处的社会环境等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增强抗压能力。初中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外界的各种因素非常敏感。教师更应该开展相关活动来帮助学生适应。例如,开展角色扮演大赛,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开展对话交流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及心理发展状况产生大概的认识,学会自我审视,锻炼社交能力,培养坚韧的性格,增强自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能够自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绝大多数困难,并在面对困难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乐观积极的态度。开展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坚持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四、结束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语文教育密切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把握好语文教学方向,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之一,合理高效利用教学资源,从课文、阅读教学和生活等方面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使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莹莹.初中语文课堂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分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6(10):133-134.

[2] 陈谋东.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3):161.

二、从阅读出发

·1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