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案例《颜色抱一抱》
教学案例: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写写画画,他们在写画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表达了自己天真的想发,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提供给孩子充分的表现空间。我们班孩子平时经常进行撕纸、粘贴画、蜡笔画、彩笔画等美术活动,为了进一步丰富幼儿的艺术活动,学习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我特别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幼儿能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变化,并在活动中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结果。
分析与反思:
本次活动开展得并不那么顺利:本来是孩子们自由选择两种颜色的粘土通过搓揉把两种颜色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可是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有大部分孩子都不能很快的完成。
我总结出了几个不足之处:
1. 对孩子的能力估计不足,细节考虑得不周全。在讲解如何选择粘土和操作时,由于平时孩子们也有将不同颜色混合在一起的经验,看似很简单的动作,却有部分孩子不会做。如果在幼儿操作前,教师再示范一下可能效果会好一些。另外,我在提要求的时候也没有说清楚,要是我多加一句:“把两种颜色变成一种颜色”可能成功的孩子会更多。
2. 过于追求结果。看见又孩子很久都没有成功,我就让做成功的孩子帮助他,我的这种举动,破坏了孩子原本高兴、激动的心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减半了,后面记录的环节,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不那么高了。
本次活动注重的是幼儿能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变化,并在活动中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结果,注重的是参与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当然,类似的活动也应注意对孩子技能的培养、操作习惯的培养等,这些也可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如区域游戏等,小组指导要比集体指导更为有效。技能水平提高了,在开展类似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孩子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力,充分体验艺术活动带来的各种乐趣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