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面中部翻揭术治疗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杨启明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16期
作者单位:337000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杨启明
【摘要】 目的 探讨面中部翻揭术在鼻腔鼻窦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6例鼻窦鼻腔肿瘤行改良面中部翻揭术,手术方法、效果与鼻侧切开术相比较。结果 应用改良面中部翻揭手术切除鼻窦鼻腔肿瘤有充分暴露、不留瘢痕、术中出血少之优点,为肿瘤的摘除提供满意的视野,顺利的切除了肿瘤组织。结论 改良面中部翻揭术是一种简便、微创的手术方法,既可以满足充分地暴露和摘除肿瘤组织的要求,又减少了手术创伤和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术后的恢复过程,有利于其他治疗的进行。
【关键词】 改良面中部翻揭术; 鼻腔; 鼻窦 面中部翻揭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Maniglia
[1]
首先应用于临床以来,国内外许多耳鼻
喉科医师纷纷开展此项手术。笔者所在科室在2004年9月~2009年10月间,随机对6例鼻窦鼻腔肿瘤患者施行了改良面中部翻揭手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38~65岁。鼻腔、上颌窦及筛窦恶性神经内分泌瘤1例,中分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化1例,恶性淋巴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嗅母细胞瘤2例。其中2例侵及眶内,1例侵及前颅凹,6例的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6例鼻窦鼻腔肿瘤患者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行插管全麻。(1)切口:①双侧唇龈切口,从中线到病侧上颌结节、对侧达尖牙或第一磨牙、深达骨膜下,然后以剥离子紧贴骨面向上方及外上方分离,上达眶下缘,暴露上颌骨前鼻棘及梨状孔。②梨状孔缘处切开鼻前庭皮肤及黏膜。③鼻小柱及鼻中隔间完全切开。④病侧软骨间切口,从鼻外侧软骨处小心分离鼻背软组织,使其与软骨和骨性鼻背分开,分开软组织至鼻根部
[2]
。(2)切除骨质及病变:根据病变的范围和性质切除相应
的骨质,6例切除情况如下:①鼻腔筛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行筛窦及上颌窦内侧壁大块切除。②上颌窦筛窦恶性肿瘤:行上颌骨大部分切除及筛窦切除,广泛切除上颌窦前壁,咬除上颌骨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突,在眶下孔内侧切断眶下缘,平额筛缝向后凿到蝶窦前壁,通过上颌窦开口,在上颌窦内侧壁前壁及底壁及后方作U形凿,此时鼻外侧壁已全部离断,取出清理残留病变。对于侵犯眶内及前颅凹的病灶予切除并修复,术后追加放疗。③上颌窦腺样囊性癌:行上颌骨全切可缝合亦可不缝合,术后4~6 d抽取碘仿纱条。 2 结果
2.1 采用改良面中部翻揭手术能充分的显露鼻腔、筛窦、上额窦等部位,可以更好地显露颧骨、额骨鼻突,清楚地暴露肿瘤组织,为肿瘤的摘除提供满意的视野。患者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顺利的切除了肿瘤组织。
2.2 并发症主要有上唇、面颊及牙龈麻木感,上列牙疼痛及鼻内干燥结痂。多在3~6个月内消失。 3 讨论
3.1 鼻、鼻窦手术进路需要解决充分暴露、不损害面容及术中出血少等问题
[2]
[3]
。
(3)确切止血:鼻腔鼻窦内填塞碘仿纱条,外鼻复位,缝合鼻中隔及上唇切口,梨状孔黏膜
,鼻侧切开
暴露好,但面部有瘢痕且出血多。面中部翻揭术系1974年由Casbon和Converse等首次描述,该进路能充分暴露并能很好接近鼻腔、鼻中隔、上颌窦、筛窦、蝶窦、鼻咽及斜坡等解剖部位
[4]
。笔者对一侧的鼻腔、鼻窦肿瘤采用改良面中部翻揭进路,暴露好、方便,出血较鼻侧切
开少。上述病例皆未行颈外动脉结扎,出血在100~200 ml之间,面部无瘢痕,符合现代人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适用于儿童、青年人及社会活动较多的患者。
3.2 一般来说,改良面中部翻揭手术适应于一侧鼻、鼻窦及鼻咽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对于范围广的鼻、鼻窦恶性肿瘤术后加放疗亦能取得很好效果。因此改良面中部翻揭术可取代大部分鼻侧切开术。 参 考 文 献
[1] Maniglia AJ.Indications and techniques of midfacial degloving.Archotolaryngol,1986,112:750.
[2] 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1-233.
[3] 李随勤,白秦生.面中部翻揭术治疗鼻和鼻咽肿瘤.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3,28(2):144-145.
[4] 杨占泉.实用耳鼻咽喉科学//面中部掀翻术.济南:山东出版社,1997:395-398. (收稿日期:2011-03-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编辑:王春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