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作者:荀超琦
来源:《山东青年》2013年第05期
摘 要: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本文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讨论思想品德课情境创设的方法。通过多个案例,论述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过程及效果。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情境创设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建立,使主导和主体的作用在教与学中充分体现出来。
关键词:情境创设;思想品德课;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引言
思想品德课在新课标[1]中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的课程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会面对成长中的问题,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会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思想品德课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原则,使教学内容达到三个贴近,改变以往的繁、难、旧,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厌教的状态,使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被动状态。
情境创设[2][3]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有意识的因素来调动学生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潜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使学生能切实感受到学习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模拟生活场景,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使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4],主要是指民主、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自身良好的品德与充分的知识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而形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它要求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最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健康发展。 二、教学案例与分析
建构主义者认为[5],知识是生存在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中的,它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所理解。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创造想象,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思想品德课强调把理论和实际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依据顶岗支教中的教学活动,通过案例讨论思想品德课中的情境创设,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1、 情境创设要求精求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标中提出的求新、求实、求活的课程标准,要求情境创设要遵循现实生活,要符合实际,教学内容的事实要真实可信,使学生感受到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并不是每个环节都要求情境创设,情境创设的泛而滥会使学生感到疲倦,渐渐地对课堂失去兴趣。 笔者之前做过一个比较,在讲《走进新集体》这一课时,就把这节课的各个环节都用了一个情境创设,有问题情境、合作讨论情境、故事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等等,让学生们讨论自己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班级体中,为什么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自己在之前的班集体中的优缺点,最后让学生为自己的班集体设置一个班规班训,并设置一个奋斗目标。结果发现,在让学生描述自己在之前的班集体中的优缺点时,学生们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兴奋感,好像已经对课堂失去了兴趣,甚至还有几个学生已经趴在了桌子上,课后,笔者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课堂设计活动太多,而且没有什么新鲜感,就使学生对课堂失去了兴趣。而在讲《享受学习》时,笔者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学生来辩论学习是苦还是乐,仅仅这一个辩论赛就把整堂课的气氛达到了顶峰,并且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表现的很活跃,对知识的掌握也很牢固(这是通过随堂练习题的测验的出来的),这堂课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学生由厌学变为了乐学、爱学,而且老师讲的也特别轻松,就连平时上课睡觉、不爱听课的几个学生也开始做笔记、做练习题了,这对一个实习生来说是很大的鼓励。
通过这两节课的比较,笔者总结出,教师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要在关键时刻给学生来一个新鲜感,而且创设的活动要有新意,既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达到求实的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其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是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 情境创设要能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正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思想品德课中是放在首位的,其次是能力目标,最后是知识目标,这是与其他学科所不一样的,因此,在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必须以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要任务。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讲授《难报三春晖》这一课。 讲这一课的那一天正好是感恩节,所以笔者先通过给学生们讲感恩节的来历进行导入,然后再开始讲内容,讲完之后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在这个世界上,你最感恩的人是谁?大部分学生回答是自己的妈妈,然后,我说:“既然大家都很感恩自己的妈妈,那么,今天晚上回去,希望大家能为自己的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请大家第二天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在第二天上课之前,就先问了同学们的感受,印象最深刻的是班里最调皮的李某同学的发言,他说他给妈妈洗了一次脚,结果发现妈妈少了一个脚趾头,他一直都不知道,在他的追问下,妈妈告诉他那是一次在地里干活时,由于天已经黑了,没有注意到路边的一个障碍物,结果就摔倒了,锄头不小心就砸在了脚上,正好砸在了那个脚趾头上,说着,李某眼里流下了后悔的眼泪,他说,妈妈为了让他能生活的更好一些,每天辛勤的劳动,而自己却在学校惹是生非,不好好学习,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妈妈。他说以后要改掉调皮的坏毛病,决不再惹是生非,一定要努力学习。后来,他用行动证明着自己,端正了学习态度,上课也认真听讲了,作业也按时完成了,由于他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学习起来稍微吃力,但我还是不断的鼓励他,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予他很多的照顾,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这位同学对笔者的触动很大,没想到,一个实践作业竟能改变一个学生,而且这个作业的完成也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它要求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报答,笔者认为学生们通过这次作业的完成,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感触。 3、情境创设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情境创设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在情境创设中,教师既要能使课堂活起来,又要能使课堂静下来,始终控制着课堂,而学生是进行各个活动的主体,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其主体性的作用,使自己的主体创造力得到发挥。只有把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才是一堂成功的课堂。 三、结束语
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其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拓展思维空间,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注意活动设置的有效性,既要使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又能达到各自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认真研究课标,研究学生,对所提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有效控制课堂,揣摩学生心理,多与学生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情境创设中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避免使情境教学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伍新春,管琳著.《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刘玉静,高艳著.《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 [4] 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5]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 临汾 041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