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组 谢毓林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整体而言,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第三定律作为其中的一个定律,应用极其广泛。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功不可没。同时,我们还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的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来进行研究。此外,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本定律可设计为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出,因而更具有能力培养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1)班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比较高,有一定的活动参与意识,这些是在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前提。此外学生在高一这个年龄阶段的好奇心非常强,所以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在初中已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知识,对其规律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其本质规律的认识既熟悉但又比较片面。因此需要深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来加以弥补和完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通过观察、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2、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运用牛顿第三定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
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器材
弹簧秤若干(每2个同学一对)、气球若干、溜冰鞋2双、电动玩具小车一台、玩具螺旋桨、水火箭演示器、多媒体教学一套
七、教学过程设计(8个环节)
(一)、复习引入,通过学生鼓掌引发问题
鼓掌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两手会痛。为什么会痛?手之间有力的作用。 对力有哪些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分钟引入)
(二)、借助别生的回答进入第一个探究活动环节:
你能利用身边的器材或者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吗?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动手尝试,答案会很多。选取其中比较有说服力一种加以分析:用一个弹簧秤拉另一个弹簧秤,两弹簧秤有示数。就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由于弹簧秤这个实验比较简单,难以激发起学生兴趣,因此教师组织学生演示这样一个实验:一个穿溜冰鞋的同学甲推另一个穿溜冰鞋的同学乙,两个同学都会发生运动。这些都能说明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且,这样有学生互动的实验更加能吸引学生注意力。(6分钟)
(三)、由学生回答,加以归纳并板书(幻灯片展示)出本节课的第一个内容:作用力与反作用的概念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另一个物体同时也会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这样一对相互作用的力,通常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如果把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则另外一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反作用力。
(四)、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后,马上引发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应该满足什么关系? 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探究活动环节: 物体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如何验证你的猜测?
这个问题关键是让学生自主探究采取何种方案来证明他的猜测。
1、由于有了前面的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用弹簧秤拉另一个的时候,两弹簧秤的示数总是相等”这个事实来证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2、另外可以通过“穿溜冰鞋的同学甲推乙时,两同学会反向运动”这个事实来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从这两个角度,可以验证前面的猜测。(8分钟左右)
(五)、得出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牛顿第三定律”并板书: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F 与反作用力F′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六)、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个特点引发学生回忆初中学习过的“平衡力”。并紧接着引发学生思考:平衡力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进行本节课的第三个探究活动环节: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学生思考的时候,会遇到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启发引导。引导学生从受力物体、作用时间、力的性质三方面分别进行研究。这样学生不难得出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不同之处。把学生的分析加以总结归纳,列出表格,用幻灯片展示给学生。
接着通过一个课堂练习,针对这个内容进行强化练习。这从而达到本次教学的第三个目标。(10分钟)
(七)、知识教学目标已完成。学以致用,训练学生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设计准备了3个案例:
1、汽车运动的原理;2、直升机的飞行原理;3、火箭的升空原理。 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以上事例。为切实反映学科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有趣,我设计了几个小实验来进行模拟以上三种情况:
用一个电动玩具车模拟汽车的运动; 用电风扇和玩具螺旋桨来模拟直升机;
用气球和自制的水火箭来模拟火箭的发射升空。
此外利用互联网下载了一些比较可行的教学视频资源:如越野车爬坡,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录像等。设计通过学生观看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民族自信心,以此渗透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该环节13分钟左右)
(八)、作业布置
应用事例很多,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本次教学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作为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课后自主研究或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将生活中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事例,搜集整理汇编,共同制作成一份知识小报,发表到校园《心正月刊》中,供全校同学参考学习”。
既让学生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融会贯通知识,也能达到教育学生团结协作的德育目的。(1分钟)
八、板书设计
本次设计的板书以体现教学知识网络为主,如下:
3-4 牛顿第三定律
一、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F 与反作用力F′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1、作用物体2、作用时间3、力的性质
四、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