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XX区XX小学 XXX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开展好本期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审美能力,反思上学期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计划,教学有章法,奋斗有目标, 特制订本期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对音乐又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这些学生对音乐课虽感兴趣,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不仅自己学不好,而且影响大家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改的意图,突出单元主题,图文并茂,较多地运用了图谱,注重音乐教学活动。教材强调学生的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有个性化的见解。
本册教材的内容都明显的很有深度,首先从欣赏上说,全册共有七课,1、“古风新韵”2、“月下踏歌”3、“银屏之声”4、“美好祝愿”5、“快乐的阳光”6、“神奇的印象”7、“放飞梦想”。每课还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册教材的基础和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1)唱歌:
①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齐唱或合唱。 ②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③能够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 (2)演奏
能够用竖笛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3)听赏:
①不断的给学生接触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来扩大音乐视野。
②通过欣赏把歌曲、乐曲描写的情景展开想象、联想,分析乐曲的艺术处理等。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音乐教学,并能够在听赏乐曲中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够正确地表述音乐的情绪,对音乐的欣赏能够有自己更深入的认识和见解,能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解乐曲所包含的思想,树立基本的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认识连音符,知道一些音乐家的故事,能够演唱简单的旋律,并且保证基本音准。
(2)能够熟练地用有弹性的声音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如齐唱、领唱和合唱等形式熟练地表现歌曲。能够背唱部分歌曲。
(3)能够对歌曲进行编创动作和表演,并能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编创伴奏节奏。
(4)能够在音乐聆听中感受乐曲的情绪,能够对音乐的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分析简单的器乐曲式形式。能够通过想象描述音乐的形象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仿建立学生的音乐认知感受,让学生对音乐有感性的认识,模仿的范围从歌曲扩展到器乐旋律。
(2)通过听赏、动作、律动等不同形式体验音乐,在体验中感受愉悦的审美享受。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完成音乐作品的表演、演奏等等,创造合作的氛围和意识。
(4)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究音乐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
(5)注重音乐教学方法的实践,特别是对音乐欣赏中对比欣赏的使用,引导学生对比欣赏,从对比中感受音乐的不同特点。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增强学生对基本音乐技能如节奏练习、旋律跟读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2)提高演唱的技巧和方法,做到能够有意识运用弹性的声音轻声演唱歌曲。在歌曲演唱的形式上要有所突破,能够掌握集中基本的演唱形式。
(3)能够认识一些乐器并了解其基本的演奏方式,能够辨别其中的音色,能够对一些音乐家有所了解。
(4)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编创和表现,在编创和表现中积极合作。 教学难点:
(1)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特别是对一些特别的节奏的练习是难点。 (2)歌唱的技巧和方法,特别是在优美的音色训练方面有着重要的探索价值,但也是有着较难地方。
(3)欣赏的数量很大,如何在众多曲目中选择重难点进行教学是重点工作。在欣赏中如何掌握欣赏的方法,以及对乐器的音色的听辨是极为困难的。
4.教法设计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 (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4)探究性音乐教学法:探究法、发现法。 5.学法指导
(1)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多品头论足,多探究交流。
(2)支持学生对音乐有奇异思维、鼓励创造性思维、自主创新。 (3)允许学生聆听中随时有感而发。
(4)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小组合作,多体验、实践并创新。 6.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琴、音响、打击乐器、头饰、节奏卡片、课件等。 7.课时分配
本册教材共七个单元,一单元安排3课时,课后复习训练再占用1课时,共需4课时。学校的音乐课时开设情况是一周2节音乐课,所以一单元的教学内容需要2周来完成,第15周基本能完成本期教学任务,16、17周复习,18周期末成绩考核。
三、奋斗目标
1.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自然的发声、清晰地咬字,吐字。保护学生的嗓音,防止喊唱和用嗓过度。
2.完成本期工作任务,正常开展社团活动。
3.大量阅读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向优秀教师取经,学习他们工作上的一丝不苟,学习他们课堂上的设计思路,学习他们教学上的特色。
5.加强音乐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使自己在的音乐课上能够游刃有余的发挥。
6.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7.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8.学习本期教材乐器的演奏姿势与方法;
9.学习并感受乐音的高低、常用符号,休止符及其组成的简单节奏、旋律。 四、教学方法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能力。
2.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4.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音乐教学,发挥音乐教师各自特长,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努力实践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五、校本教研专题
1.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既教又学,既学又研,加强教研专题研修。 2.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锤炼技能、丰富经验、增强能力、提高品质。 3.不断反思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教育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4.同伴互助合作,探讨交流、经验共享,多多参与教学沙龙、专题讨论、网络教研等。
六、教学进度表 周 次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第5周 第6周 第7周 第8周 第9周 时间 2.13-2.19 2.20-2.26 2.27-3.05 3.06-3.12 3.13-3.19 3.20-3.26 3.27-4.02 4.03-4.16 4.17-4.23 教学内容 欣赏《关山月》学唱《游子吟》 欣赏《但愿人长久》学唱《花非花》 复习《游子吟》《花非花》欣赏古琴、竖笛 欣赏《阿细跳月》学唱《转圆圈》 欣赏《火把节》《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复习演唱、发声练习、民族乐器分类(一) 学唱《滑雪歌》欣赏《爱是一首歌》 学唱《Do Re Mi》欣赏《两颗小星星》 复习《Do Re Mi》、学吹竖笛 欣赏《龙腾虎跃》学唱《拍手拍手》 学唱《明天会更好》 欣赏《守住这一片阳光》《太阳光辉》 学唱《榕树爷爷》《一把雨伞圆溜溜》 备注 第10周 4.24-4.30 第11周 5.02-5.14 第12周 5.15-5.21 第13周 5.22-5.28 第14周 5.29-6.04 第15周 6.5-6.11 第16周 6.12-6.18 第17周 6.19-6.25 第18周 6.26-7.02 变声期嗓音保护、欣赏《海德薇格主题》 欣赏《瀑布》学唱《火车来了》《飞天曲》 欣赏《和平颂》、《欢乐颂》 学唱《永远是朋友》《我们是朋友》、贝多芬 复习欣赏曲目,复习演唱曲目 音乐检测 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感受音乐风趣幽默的表现方式同时感受音乐中表现的蛤蟆和青蛙的动物形象。
2.感受音乐要素中音色、力度的变化塑造的形象生动的音乐形象。并了解蛤蟆和青蛙的区别,增强科普知识,引导学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习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弱起节奏。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歌曲中出现弱起节奏和音乐中出现的节奏难点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音乐中表现的不同的力度、音色塑造的不同的动物形象。
3.感受歌曲风趣幽默的特点。 三、 教学难点:
1.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出现的节奏和旋律难点
2.体会音乐要素中不同的力度和音色塑造的不同的音乐形象。学习体验各种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不同作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欢迎同学们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今天的音乐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好玩 生2:风趣 生3幽默 师:节奏呢?
师总:这首一首节奏欢快而且风趣幽默的歌曲。故事的主人是? 生:癞蛤蟆和小青蛙 2.师跟伴奏读节奏
师:癞蛤蟆小青蛙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你仔细听。
生:癞蛤蟆错把小青蛙当成她的爸爸,小青蛙错把癞蛤蟆当成她的宝宝。 师:这是一个发生在癞蛤蟆爸爸和小青蛙宝宝之间的故事。讲的是池塘里的一只癞蛤蟆和一只小青蛙一个晴朗的夏夜里出来散步,由于天太黑距离太远看不清楚,癞蛤蟆就把小青蛙错认为她的娃娃,小青蛙把癞蛤蟆当成她的爸爸。两只小动物越走越近,走到月光下一看,原来这是一场误会。
3.生学习节奏,完整读一遍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有节奏的讲一讲这个故事。同学们在讲的时候注意声音的强弱对比要明显。请你模仿老师的声音和语气。
完整读第二遍: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强弱对比也非常明显。如果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能够像乒乓球一样弹跳起来会更好。
难点节奏教唱:
师:大家觉得哪句歌词较难?大家在读的时候要找准强拍,同时把每个字说的轻巧有弹性。
复听歌曲:
师:同学们的故事讲得非常生动。老师都被你们打动了。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歌曲听听这首歌曲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可以边听边用拍手的方式给歌曲伴奏。
生:加入了对白 学习念白节奏
师:这种念白在歌曲中我们经常遇到,哪位同学能给老师读一读? 再次聆听:
师:这首歌曲有唱有说,说唱结合,非常热闹。癞蛤蟆和小青蛙的声音好像有点不同,请同学们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边听边小声跟唱歌曲。
生:癞蛤蟆爸爸的声音粗 生:小青蛙宝宝的声音细
师:癞蛤蟆爸爸声音浑厚 圆润 小青蛙宝宝的声音清脆明亮 学习声音对比:
师:请你跟着老师来模仿癞蛤蟆爸爸浑厚的声音和小青蛙宝宝明亮的声音。 跟琴完整学唱第一遍: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老师唱一句,同学们跟唱一句。注意唱出声音的强弱对比。
跟琴第二遍:
西边有只癞蛤蟆,东边有只小青蛙
对比聆听两句旋律的高低(教师画两条旋律线)
师:同学们请你听一听癞蛤蟆的声音高还是小青蛙的声音高? 西边有只癞蛤蟆,东边有只小青蛙 癞蛤蟆瞪着小青蛙,哎,他好像我娃娃。
师:同学们在唱的时候要用说话的声音,如果同学们的声音能再轻巧一点那
就更好了,我们试试好吗?听一听哪位同学能够唱出轻巧有弹性的声音。
跟伴奏唱第三遍:
师:请你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演唱歌曲 跟琴唱第四遍处理力度记号:
师:同学们想一想当癞蛤蟆和小青蛙相遇的时候他们确不确定?有点怀疑?那我们应该用什么的样的声音演唱肯定的语气还是怀疑的语气?
生:怀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