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

来源:智榕旅游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

发表时间:2013-01-23T09:14:04.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 作者: 荣晓玲1,3 左书耀2 张瑜3

[导读] CT软组织分辨力较X线平片略好,软组织窗可以显示空腔性积液及关节周围滑膜囊肿,周围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

荣晓玲1,3 左书耀2 张瑜3

(1青岛大学医学院 266003)

(2青岛大学医学院核医学科 266003) (3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CT室 264400)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影像学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026-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侵犯全身结缔组织,以关节滑膜为主[1]。病因不明确,大多认为是在遗传易患体质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诱发。主要的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最初以渗出为主,之后滑膜血管翳形成,进而关节软骨被破坏,纤维性关节强直,最终骨性关节强直至功能丧失。据统计我国成人患病率约为0.36%[2],致残率高。随着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影像学检查方法也越来越丰富,本文主要综述X线、CT、MRI在RA影像学诊断方面的研究与进展。

1 X线平片的影像学表现

早期指间关节骨端示骨质疏松,软组织呈轻度梭形肿胀,随病变进展,骨端关节面下骨侵蚀,局部骨皮质条状缺损及小囊状骨破坏区,即为滑膜血管翳侵蚀所致,上述改变最早发生于手足小关节,尤其是近端指(趾)间关节和掌指(跖趾)关节,常多发对称性出现,但是侵犯大关节时,病变不一定呈对称性,两侧常有明显差异。随后关节软骨被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畸形、僵直并呈半脱位或脱位状态。X线平片在实际工作当中,不但检查费用较低,而且能显示大多数可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早期表现,为早期RA诊断提供客观的临床根据,然而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关节间隙变窄的判断标准不明确,且因人而异,而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一般可通过临床观察加以判断,但特异性不强。X线平片软组织分辨力低,是通过关节间隙狭窄来间接判断关节软骨破坏的可能,其在显示关节软骨下的病变如关节面硬化、不光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是RA常用筛选及观察病情进展的检查手段。近年来,有研究表明X线不能显示腕关节的骨质侵蚀病变[3]。

2 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T)的影像表现

CT软组织分辨力较X线平片略好,软组织窗可以显示空腔性积液及关节周围滑膜囊肿,周围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骨窗可以显示关节面下小凹状骨质缺损或骨内骨质破坏,矢状面、冠状面或3D重建可以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显示骨质增生、普遍性骨质疏松及关节半脱位或脱位。CT的密度分辨力较高,对小的重叠部位的骨质侵蚀更易发现,对判断关节积液等征象也更准确,尤其是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关节面的全貌,并且能显示关节最外及中间的骨质。研究表明,CT能够显示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骨质侵蚀病变,如腕关节早期的骨质侵蚀[4]。Perry等[5]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手发生骨质破坏时,CT对其骨侵蚀的显示与MRI一致,且在同一部位CT的骨侵蚀评分明显高于MRI。因此认为CT评价骨质破坏比MRI更可靠,CT可以作为评价骨侵蚀的金标准。但是CT仍存在软组织分辨力较低的缺点,对滑膜和关节软骨病变的显示能力差。

3 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表现

MRI具有无电离辐射、多平面多角度成像、软组织分辨力高等优点,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软骨、滑膜、血管翳及骨质微小侵蚀灶等,总之MRI显示RA较为敏感。在骨侵蚀出现之前,即可出现炎性滑膜的强化。病变早期,增生的滑膜血管翳富含血管,呈长T1长T2信号影,与滑液很难区分。在间歇期或后期,血管翳血管减少,而纤维成分增多,T1WI和T2WI上呈中等信号。要通过静脉注射Gd-DTPA后动态扫描来鉴别关节积液、富血管血管翳、乏血管血管翳和周围软组织水肿,也可通过血管翳的信号强度及强化程度来判断RA的活动性或者治疗效果。富血管血管翳常常伴有相邻骨质的骨髓水肿,脂肪抑制T2WI或STIR序列上呈明显高信号,而骨髓水肿(平片为骨质疏松)常常为骨质破坏的先期表现。MRI对骨质侵蚀的显示较为敏感,其内的血管翳呈长T1长T2信号,强化明显,与关节内的血管翳相连续。MRI还可显示RA的并发改变,如骨质缺血坏死,肌腱损伤、断裂,滑囊炎,腱鞘炎及应力性骨折等。大约25%的病人有类风湿结节[1],其在T2WI上呈略不均匀的中等信号,脂肪抑制T1WI上信号略升高,脂肪抑制T2WI信号更不均匀,Gd-DTPA静脉注射后明显均匀强化。部分类风湿结节在T1WI和T2WI上呈均匀低信号,中心无坏死区。MRI对RA早期病变的检出率很高,特异性可高达96%。同时MRI可以显示RA全部病程的病理改变,故被国际公认为是诊断早期RA的金标准,是用于早期RA准确判断病程和观察治疗效果的可靠方法之一。 4 小结

X线平片、CT和MRI这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各有千秋,相互弥补,不能互相替代。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化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再结合影像学检查,而X线平片和CT发现RA时病情已较严重,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MRI可较好地显示周围软组织及关节软骨的改变,有助于RA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总之,MRI不但能发现早期病变,而且能有效地观察骨髓水肿、滑膜信号及强化程度等征象来评价RA的活动性和疗效,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曹来宾,徐爱德,徐文坚,刘吉华主编.骨关节CT和MRI诊断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08 [2]张亦军,赛佳明.类风湿性关节炎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7,22(6):556

[3]余卫,冯逢,林强等.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影像学分析:X线、CT和MR影像对比观察[J].中国放射医学,2004,38(4):348 [4]江浩,主编.骨与关节MRI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 9.2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