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劳动者在无法通过报警解决问题后,应直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调解。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四条,仲裁委员会应在五日内受理符合条件的仲裁申请,并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若经调解达成协议,则需制作调解协议书,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履行。若调解组织在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因此,该建议的主
法律分析
报警并不能解决拖欠工资问题,但报警本身并不是一个无效的解决方法。建议直接申请劳动仲裁调解。一般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十四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2012-12-28)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法(2012-12-28) 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2019-12-30) 第三十七条 工程建设项目违反国土空间规划、工程建设等法律法规,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清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