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熊图书馆》教学反思

《小熊图书馆》教学反思

来源:智榕旅游

  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小熊图书馆》的故事内容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引导幼儿进行角色对话也不难,所以本次活动的难点自然就是“故事续编”了。这是有挑战性的,因为不仅要创编小熊碰到的小动物角色,还要利用该角色的个性特征来创编不同的图书。

  我以“故事还没有结束……”的过渡语来鼓励大家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续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孩子们很感兴趣,都能积极发言,但是在续编过程中我发现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

  1.续编的好多角色虽然与原故事中不一样,但创编的图书类型以及角色对话却大同小异。比如——许奕飞创编的小蚂蚁、冯启宸创编的七星瓢虫、还有赵康创编的蚯蚓,都是要“轻如羽毛的书”,与原故事中小燕子要的书是一样的。

  2.有幼儿续编的内容不够合理。比如崔钰霏续编的——小熊走啊走,遇到一只小狗,小熊问道:“小狗,你想看书吗?”小狗说:“我想看,可是书太重了,我拿不动。”原故事中是小燕子拿不动,可小狗也拿不动吗?显然这个创编是不合理的。

  3.续编不完整。部分幼儿只是续编了角色,如碰到了小白兔,但小熊具体要送小白兔什么图书却说不上来了。

  出现这些状况,追其原因,我觉得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是否丰富、与幼儿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都是息息相关的。于是,我首先采取的方法是发动大家一起动脑思考,让有好点子的幼儿拿出来,全班一起分享讨论。就比如那个“小熊遇到小狗”的情节,宋志诚说:“小狗是为主人看门的,可以为他提供侦探图书。”这主意得到大家的认可,有了侦探图书,对他识别哪个小偷有很大帮助。就这样,集中大家的智慧一起来完成有趣、合理又有创意的故事情节,可以大大提升孩子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