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指导诵读《苏武牧羊》,大体把握意思,想象这段经典爱国歌词描述的情境,体会主人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声调、节奏等诵读技巧,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语感,使学生受到爱国情感的感染和激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行。
教学重点:
联系历史背景,理解这段词的大意,体会苏武的爱国情怀,通过诵读表现出作者对汉王朝汉、汉天子的忠贞不二。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歌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带领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了解《苏武牧羊》的故事。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雏音小试我能行
1、导入语:前一阶段,我们阅读了大量爱国志士的经典篇章,老师这有几幅图,看你能联想起哪个爱国名人或哪首爱国名篇?敢不敢挑战自己!
我知道同学们掌握的爱国经典诗词远不止这些,有的能熟练地背出来的,有的还能唱出来,真好!今天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经典文字,请看。(出示文字)要想得到它,请先记住老师的秘诀。(点击课件)
二、诵读要领一二三
一读通 读准自音,注意停顿
1、自由读,读正确。
2、指名读,相机正音。多音字“难”“教”。
3、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两段文字字数相等,还押韵呐,如果除了标点符号外,会断句的话,读起来更有,更朗朗上口。
4、师生接读,读完画出停顿记号“/”。句号比逗号停顿时间稍长些,那节与节之间就更应停顿了。
5、生自由读:读对,读顺,读出节奏来。读给同桌听。
二读懂 对照注解,读懂大意
1、请大家对照注解默读,相信你一定能读懂这段文字。
2、了解苏武的身份(使者),牧羊时间(19年)、地点(北海)、原因(被匈奴扣留)。【指名说大意】汉朝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19年,历尽艰辛,不辱使命。
三读好 想象画面,读出情感
1、请女生读上段,男生读下段。听着这两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可抓住词语或句子来想象画面,再逐句指导读。
指导读“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
环境气候:是啊,匈奴地处北方,气候非常寒冷。(冰天雪地、北风呼啸 、人迹罕至、辽阔又荒凉)
评价语:你可真会读书,还知道通过语气的延长来体现时间的漫长。
抓住“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指导读。
北海气候非常寒冷,特别是冬天,北风呼啸,纷飞。
北海荒无人烟,一年到头白雪皑皑,连鸟兽也很难见到。
在这人迹罕至的北海边,举目无亲,与他做伴的就是那群根本不会说话的公羊和那代表汉朝的符节。(评价语:你这样处理,读出了苏武的孤独,真好。)
渴了,抓一把雪塞进嘴里;饿了,撕下身上一块羊皮毡片大嚼。你可知道,这实在难以下咽,难以消化,更难以抵御严寒呐。冷了,只能抱着羊儿取取暖。
(评价语:通过你的朗读,我听出了苏武生活的艰难。)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在老师的情境设计下读。】
指导读“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是啊,妻子面容憔悴,人比黄花瘦。
苏武岂是铁石心肠,他也是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他又何尝不思念他的老母亲,还有独守空房的妻子呢!却只能在梦中相见!——无尽的思念,痛苦的思念啊!
【齐读,师范读,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语速由快到慢,语调逐渐变轻,谁梦谁三个字断开,但音断气不断。生练读再齐读。】
过渡:同学们,苏武在北海牧羊整整19年,6935个日日夜夜啊,寒冷、饥饿、孤独,思念,个中艰难只有苏武自己知道。但他心里想的是什么?(直接出示句子)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指名读【点评:对,关键词就是要重读。】
过渡:单于曾先后派谁和谁来劝苏武归降匈奴?任你单于怎么威逼利诱,我苏武“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绝不归降。(直接出示句子)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xiōng)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苏武用坚定的立场,坚贞的意志,让匈奴对汉朝拱手称颂。
【这里可读得激昂些。师边范读边加动作,生齐读。】
3、读到这儿,你想到用哪些词来形容苏武呢?
对,这就叫气节!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4、像我们读过的朱自清、陶渊明等也都具有这样的民族气节,可敬可叹啊!
三、声情并茂有妙招
1、同学们,诗也好,词也罢,如果不能像演奏家那样将它出来,实在不能体现它的魅力,不足以吸引人。谁愿意让我们领略一下这段文字的魅力。
(指名一男一女分读。)
2、知道他们为什么能读好吗?不一定每一篇都读得字字铿锵,句句激昂。
语速有快慢 语调有高低 语气有轻重
3、过渡:让我们带着敬佩,伴着音乐,一齐声情并茂地诵读这段文字。
4、同学们,爱国志士苏武的光辉形象与天地同在,于日月同辉,课后推荐大家阅读《苏武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