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墨渍》教案

《墨渍》教案

来源:智榕旅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墨、渍、斑、擦、幅、致”6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墨水,一幅画有房子的画。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1)出示一张漂亮的图画,有意将几滴墨渍洒在纸上,说:这么美的一幅画,掉了墨渍该怎么办呢?

  (2)学生开始讨论,提出各种办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巧妙处理这块墨渍的。(板书:墨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生字词,自由识记,同桌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

  正音:“渍”的声母是平舌音z。

  三、自主学习,理解感悟。

  1.小组内互相读课文,讨论:

  (1)妈妈和作者是怎样对待画纸上的墨渍的?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注意抓住表示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词语)

  2.小组选代表交流汇报。

  3.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他笑着说:‘瞧,这条小花狗使画面活泼多了!’”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师范读,生练读。

  (3)小组交流汇报:

  4.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引发想像。

  1.这有墨渍的地方还可以画写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自画表演。

  3.教师鼓励小结:作者在妈妈的启发下能灵活地处理画上的墨渍,那么同学们也应像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