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一册《扁鹊见蔡桓公》

第一册《扁鹊见蔡桓公》

来源:智榕旅游

  教学目标:

  1、文言文的字词句翻译。

  2、以桓侯的病情发展为线索。

  3、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古今异义的词语。

  2、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寓言蕴含的道理: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韩非及《韩非子》。

  1、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孤愤》、《五蠹》、《储说》、《说林》、《说难》等篇。

  2、《韩非子》代表了法家思想。

  3、文化常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候人,著名的民间医生,是中医传统诊断的奠基人。四疹法:望、闻、问、切。

  二、检查预习。

  读课文。注停顿和读音。

  三、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四、疏通字词。

  步骤:1、出示句子。

  2、学生逐字逐句来翻译句子。

  3、其他学生指正并翻译。

  4、老师归纳,指出重难点的字词。

  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疗将恐深。”

  见: 谒见,拜见。 疾:小毛病。 腠理:皮肤的纹理。

  将恐:恐将,恐怕要。 深:厉害,严重。

  析:此句话点明了故事中的两个人物:蔡桓公和扁鹊。

  “立有间”:诊断的准备。

  扁鹊诊断准确,劝告诚恳。

  2、桓侯曰:“寡人无疾。”

  “无疾”断然否定有病,盲目自信。

  3、扁鹊出,桓候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出:离开。 医:名词,医生。 之:结构助词,无义。

  好:喜欢。 不病:没有生病。

  以(之)为功:把(这个—指治“好” 病)作为功劳。

  析:桓侯对扁鹊进行了毫无根据的讽刺,表明了他极其不信任医生,讳疾忌医,盲目自信。

  4、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复:又,再。 益:更加。 居:止,停。

  析:第二次诊断病在肌肤,证实了不治将恐深的预测。

  5、桓侯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注:内容意思大体相同,难度小,可以让学生自己翻译。

  6、居十日,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还:同“旋”,旋转,转身。 走:古今异义字,跑。

  析:扁鹊一言不发。转身就跑,使文章在平缓的叙述中突起波澜,引却悬念,自然导入下文桓侯派人发问。

  7、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故:特意。 汤 ;同 ‘烫’,用热水焐。 之 :结构助词,无实义。 所及:所达到的部位。 及:达到。

  针石:金针、石针。 火齐:火剂汤。齐同“剂”。

  析:这句话是重点句子。要记忆,理解和翻译。它揭示了桓侯病情的逐步发展。

  8、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今:现在。 臣:古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也是自谦的自称。 是以:即以是,因此。 请:过问,拜见。

  析:“是”的具体内容要指出。

  9、居五日,桓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己逃秦矣。

  体痛:全身疼痛。 索:求,寻找。 矣:语助词,“了”。

  10、桓侯遂死。

  遂:于是,就。

  五、总结。

  1、通假字三个。

  2、古今异义字。

  3、三个难句的翻译。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2、背诵课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