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回延安》

《回延安》

来源:智榕旅游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一些特点。

  2体会诗歌的集中性

  3领会诗人对党、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的深情。

  4向延安人民学习,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3

  难点:理解比兴方法的运用

  两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踏上你离别多年的故土,看到那里的亲山、亲水、亲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贺敬之于1940年到达延安革命胜地,1946年离开延安,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1956年,诗人重回曾经生活战斗过的胜地延安,此时正好是十年时间,那么,当作者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时,他的心情如何,感情又是怎样的呢?

  二、熟读、演唱,体会诗人流露的真情。

  1、自由读、体会诗情,弄懂本诗的感情基调。

  全诗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第一部分:跳荡、激烈。第二部分:深厚。第三部分:真挚、亲切。第四部分:热情、明快。第五部分:激越、昂扬。

  2、弄懂感情基调基础上齐诵,再次体会。

  3、大家都读了两遍,我们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进而介绍“信天游”的知识,并用《信天游》曲调演唱。

  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属山歌性质,流行与陕北一带。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段(节),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每句四个节拍,与七言诗句略同。短的只有一两段,长的可接连数十段。每段的两句都押韵,多段可以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段时,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

  三、讨论:

  1、把“回延安”改成“去延安”、到延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用“回”字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的过程用“回”字更能表达出诗人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回”是全诗的“诗眼”,全诗紧扣一个“回”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改为“去”“到”没有上述表达效果.

  2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及感情线索:

  回延安           -澎湃激情           兴奋

  忆延安            养育深恩           感激

  聚延安            亲人心声           喜悦

  看延安            崭新面貌           赞颂

  颂延安            伟大贡献           热爱 

  3,小结

  4,作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