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第十册《忆江南》教学设计

人教第十册《忆江南》教学设计

来源:智榕旅游

  【设计理念】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本首词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想象悟情,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并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这首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这首词的诗人、写作背景等资料;搜集赞美江南的诗词。

  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师动情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今天,就先让我们一块走近江南,去领略它的美景。(课件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

  2.欣赏了江南美景,你想用什么词来赞美江南?

  3.你知道哪些赞美江南美景的古诗词?

  课件出示一些赞美江南美景的诗句,齐读。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介绍“江南“:关于“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5.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6、板书课题:忆江南

  7.课件出示这首词,师配乐范读。

  8.解题:“忆”是什么意思?说说诗题的意思。(诗人思念江南)

  9.了解“词”与“词牌”。

  你对词有多少了解呢?与前两首诗比较一下,这首词有什么不同?(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情感。词有不同的“词牌”,“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你还知道其它的词牌名吗?(渔歌子、水调歌头、长相思)。

  [设计意图]: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开课时,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再加上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释义,感知促情

  1.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并读出节奏。

  2.指名读。注意读准“谙”;并与“暗”区别字形与字义。

  3.齐读。指导读出节奏。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说说这首词的大意。(注意“蓝”的意思)

  5.再读。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是深入感悟的基础。本首词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首词,因此,要指导读准节奏,并初步感知词的大意,为深入感悟做好铺垫。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这首词中的哪个词点出了诗人忆江南的原因?(板书:好)

  2.品1、2句。

  (1) 读着这个“好”字,你们会想起哪些江南的美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桃红柳绿 、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溪边浣洗、小桥流水、茶园风光、鱼米之乡、人杰地灵……)

  (2)道不完的江南美景,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这个“好”字,用得多妙啊!有人说,中国的汉字,就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诗词是汉字中的精华,更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啊!

  (3)好,再一次用朗读品味这句“江南好”。(随机评价)

  (4)“风景旧曾谙”什么意思?(理解“谙”)

  (5)一个“旧曾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说明诗人过去对江南很熟悉,所以诗人很想念江南。)

  师:一个“旧曾谙”说明江南之“好”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旧曾谙”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古典诗词语言精妙,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仅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欣赏。

  (6)再次朗读品味这两句。

  3.品3、4句。

  (1)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出下面的两句词——课件出示3、4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自读这两句,说说: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写了哪些颜色?(日出 江花  江水;红  绿 )

  (3)这两句诗可是流传至今的名句呀!你认为这两句写得好在哪?(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助比喻“红胜火”和“绿如蓝”,并运用了异色相衬的写法,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

  (4)指名读。读着读着,这些美丽的景物和艳丽的色彩组合在一起,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用语言描述画面)

  (5)是啊,多美啊!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你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对江南美景的赞美、思念)

  指名读,评议(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配乐朗读)

  (6)同学们,这两句词啊,我们越读越有味!这味道,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大家将上下句对照起来读,发现了什么?(字数相等,上下对称)

  告诉学生,这是对偶。(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体会对偶句的独特魅力。)

  (7)师: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板书:景)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

  4.品第5句——反问句。

  (1)江南如此之好,生读——能不忆江南?(板书:忆)

  (2)这是个什么句式?

  (3)你从这个反问句中体会到了什么?(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无尽的思念)

  (4)再读反问句。

  [设计意图]:以“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重抓3、4句,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最后,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思念之情。

  四、结合资料,深入悟情

  师:诗人通过反问寄托身在洛阳的自己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思念。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

  1.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诗人写作背景资料。

  2.课件出示资料链接: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在那里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三年任满,公元824年,他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他又从杭州带走了什么呢?“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区区小石片,却着实地叫他安不下个心了呢。

  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

  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一组《忆江南》。

  诗人死于8年后的公元846年,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3.师:读了这几段文字,你对这首词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板书:情)

  4.教师引读:是啊—— 

  江南好,那是一幅幅令人难忘的江南美景图!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回读全词)

  江南好,那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回读全词)

  江南好,那儿还凝聚着一帮朋友,一方百姓的情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回读全词)

  5.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诗人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诗人忆的就是这份“好”啊!(完善板书:将“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

  [设计意图]:“情到深处方知浓。”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之后,相信学生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体会,能进一步体会诗人忆的不仅是江南景,还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复几次的感情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五、拓展赏词,浓情延续

  1.师: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3.指名读

  4.说说从这两首词中,你又读到了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再次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6.师:“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播放江南曲听吟唱)

  师: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7.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再次朗读这三首词。(配上悠扬的音乐)

  8.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来,请大家将这组千古绝唱《忆江南》背诵下来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小学阶段学生要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除推荐的120篇外,其余可有教师补充推荐。一节课只读一首词这是不够的,要用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并在积累中将那份江南情延续下去。最后,在优美抒情的《忆江南》的歌曲旋律中结束这节课,给学生留下意犹未尽的诗意美!

  附:板书设计

  忆江南

  景

  好                 忆 

  情

  (板书说明:将“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