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一课,历经选课、磨课,得到了张志娜校长、郭子平主任、魏瑞霞老师三位专家的细心指导,工作室成员、同事们的献计献策,终于顺利讲完了。通过这次讲课,带给我许多前所未有的体验,帮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使我以后在研读教材、把握课堂方面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下面就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的反思。
优点:
1、新知导入前的抢答游戏从不同类、不同单位和单位划归三个方面揭示单位统一的重要性,渗透了只有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为小数加减法做好知识铺垫。
2、在讲解算理和算法的过程中,善于抓住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对错误类型的分析,进一步明确正确的方法。
3、练习题的设计巧妙、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道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再次巩固了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还渗透了估算教学。
4、进行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对比教学,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不足:
1、课堂语言不够精练,个别提问的指向性不明确。讲解引导稍多,缺少学生独立的思考与交流。
2、对2、3—1、46的处理应再细致些,如与加法进行对比,这里为什么不能把6直接落下来?再如算法可从计数单位的角度进行教学,10个0、01减6个0、01是4个0、01再次强化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让学生丰富对算理的理解。
3、验算的方法是根据什么知识?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相联系,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思考:
1、关于5个门+3个窗,在胜采小学试讲时,学生第一反应报出“8个”以后,学生又迅速地改正了,认为门和窗不一样,不属于同一类,所以不应该直接相加。在此次讲课中,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好一会,甚至有学生说到5、3个门和窗。反思此环节,可能存在如下问题:首先,门和窗虽然不属于同一个单位的,但是它们之间的潜在联系是都属于房子的一部分。如鸡和鸭虽单位不同,但它们都属于家禽。此素材可能引起学生的误解。所以,我觉得应该改成“5个门+3头牛”。其次,前面两道题目的处理没有凸显出单位的重要性,在胜采小学试讲时,在第一个问题“5个苹果+7个苹果”时我让学生完整地说出答案“12个苹果”就给学生了一种正强化,到了第三个问题,学生马上会从单位角度去想。而此次讲课,前两个题目我并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容易产生歧义。
2、小数加减法为什么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进行教学。三次风格迥异的教学设计,逐渐让我清晰计算教学的模式,就是计算教学一定要依托情境进行教学。第一次设计了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的情境,让学生计算比赛成绩。这里的`成绩都是两位小数,无法突出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当时还计算了五轮比赛成绩,耽误的时间比较多。第二次设计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编出小数加减法的题目,针对各种类型进行算理、算法的教学。课后研讨时,专家指出,对学生来说,直接理解算理有些抽象,最好是借助实例或者是图形来理解算理更清晰。所以就有了第三稿的情境设计,让学生依托元、角、分的知识明白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更方便,这样学生就从两方面理解算理,更有说服力。
再次感谢各位专家与同仁们的指导与帮助,我会继续努力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