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来源:智榕旅游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86-87页例1、“试一试” 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教材中标有数据的平面图。

  1、这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图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相应评价)

  2、师生谈话:同学们根据图上的数据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一起来解决“房间面积有多大”这个问题。

  你知道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列式)说说列式根据。

  3、揭示课题: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道算式,你们觉得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能否举例说说小数乘整数该怎么计算?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是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提倡“计算教学同解决问题紧密联系”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呈现的数据独立提出能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这样既相应地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二、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1、尝试计算,引导推理——教学例1。

  (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

  (2)看这道乘法算式,你能估计出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吗?

  (学生交流各种估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里的估计即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更是为了给接下来的探索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算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3)刚才通过估计我们知道了小明房间的面积应该在6-12之间,你能想办法计算出3.62.8的正确结果吗?

  (先请同学们独立尝试计算,然后再把你们各自想到的方法说给同一小组的成员听听,同一小组的成员听了,如果觉得你说的计算方法比较合理有必要跟大家交流就请组长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4)汇报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5)小结:转化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

  (6)如果让你再计算几道小数乘小数,你会选择拿一种方法。

  (7)请学生重点介绍笔算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分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设计意图::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学习这一新知有比较厚实的基础,完全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完成新知的学习,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然而,放手不等于放任,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穿针引线”和“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在全班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地进行追问和点拨,让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对计算中的注意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2、进行比较,概括方法。

  教学试一试

  (1)刚才我们求出了小明卧室的面积,如果请你算出阳台的面积,你会算吗?根据例题的学习方法,想一想怎样计算2.81.15,再根据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分析图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算式的乘积。

  (2)学生计算。

  (3)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出2.81.15的积的?

  学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相应出示计算思考过程。

  对比概括方法

  (1)刚才做的两题都是小数乘小数,下面我们来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概括方法: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你觉得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试一试这一环节让学生继续利用例题的情境,求平面图中的阳台的面积,并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示交流呈现计算的思考过程,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并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过程,有利于发现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与积中的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初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又达到了省时、高效的教学目的。】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第一层次:(必做题)

  1、说出下列乘法式子中积各有几位小数。

  8.7             7 2 .9        1 6.5

  0.9          0. 0 4       0.6   

  7.83            2 9 1 6        9 9 0

  2、列竖式计算。

  3.461.2     1.34. 5     10.42.5      12.3600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的练习为基本题训练。小数乘法的关键就是积中小数点定位问题。第一题是书中”练一练”中第1题练习旨在强化训练这个知识点。第二题竖式的计算,旨在通过练习,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反馈纠错。特别强调对积中末尾有零时,应先点小数点后去零,而不能先去零后点小数点。)

  第二层次(选做题 :选做其中2题)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  5                     1 6. 4

   3.  5                     4.5  

  1  2   5                           8 2 0

  7  5                        6 5 6   

  8  7.   5                        7. 3 8 0

  2、根据12346=565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4.6  = (    )      (    )46=0.5658

  0.1230.46 = (    )      1.23(   ) =5.658

  12.30.46  = (    )      (    ) 0.46 =0.005658

  0.0123 460= (    )      0.123 (    )=56.58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集体校对后,追问: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一位小数?

  【设计意图:第二层次习题的设计,首先通过练习形式的变化,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练习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探索规律的习惯。第1题是书上练习十五中的第2题,左式错误的原因是:受到小数加法的影响,把积的小数点和因数的小数点对齐。右式的错误原因是:先划去了整数积末尾的零后再点小数点。这一题是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来设计的,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每道竖式的计算过程,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纠正,能避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第2题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解题中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可逆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第3题把所学的新知及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学以致用。】

  第三层次:(思考题)

  0.0……  0 25    0.0…… 0 4   = (                 )

  100个0               100个0

  【设计意图:这一拓展题是对小数乘法中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也是一些难点的积聚处,如小数末尾有零应先点小数点后去零。设计这一题目,旨在开拓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创设发展的条件】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这堂课大家运用知识间的联系,探索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请谈谈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生活中有许多小数乘法的问题,希望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

  【设计意图:渗透并启示学生要学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自主地开展对自己学习的评价,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用数学,更喜欢数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