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律 长征》赏析

《七律 长征》赏析

来源:智榕旅游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课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重要词语意思、理解诗句包含的内容。

  2、情感目标: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关于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长征知识

  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

  二、讲读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诗意

  1、播放范读录音,掌握好韵律

  2、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评比自学标兵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汇报的过程显现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处理信息能力,汇报的过程也是自学方法交流的过程。

  2、配乐让学生仿读,读正确读流利

  3、默读体会诗的结构特点

  【设计意图】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教现成的知识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让学生自己选读,自主合作,循文探究,利用诗文中总分结构,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抓住“万水千山”总述句,让学生分头研读,分组讨论。体会如何“难”,但红军战士又怎么“等闲”

  ①选取哪些山?怎么难,但红军眼里怎样?

  ②选取哪些水?怎么难,但红军面前又如何?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基础是文本,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感悟,深入研读思考,自由地讨论交流,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

  三、反复诵读,体会英勇无畏

  1、出示插图,结合诗文进一步理解诗义。

  2、抓住自己感受深的情节畅谈体会。

  3、引导学生读书深情,诵出豪情。

  4、最后一句作者的愉悦心情和你一样吗?

  四、适当拓展,推荐爱国读物

  1、长征故事你已经读过的有哪些?

  2、推荐如《丰碑》《草地夜行》等读物。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五、联系实际,激励攻坚克难

  1、生活中也会通过这样的“山”“水”,结合生活说一说。

  2、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长征精神呢?如何学会排除万难?

  【设计意图】由生活步入教材,再由教材迈向生活,教材只是个例子,让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观,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力情感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