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露珠》教学反思
《小露珠》这篇课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科学童话。她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形象美。课文中活蹦乱跳的小青蛙、翩翩起舞的小蝴蝶、天真可爱的小蟋蟀,人情味十足的喇叭花等等都给了孩子鲜明的印象,激起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是故事的意境美。从夜幕降临小露珠开始形成,受到各种小动物们的赞美,到无声地滋润、装点植物,与植物们依依惜别,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人情味。三是语言美。文章篇幅不长,但里面的佳词妙句处处闪现着光芒,值得学生积累,比如形容钻石的闪亮、珍珠的圆润、小露珠的光彩熠熠、植物们的生机勃勃等等,让学 生领略了语言文字的精妙。众多的要素综合在一起,成为帮助学生训练语言、体会美好意境、陶冶学生性情、丰富学生积累的范本。
我根据教材特色,立足文本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浓厚的语文味.
一、立足文本、教材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一)根据文章的情节,用生动的课件再现美好的意境,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直观的图片欣赏.让学生通过感受画面理解课文,:如介绍小露珠从夜幕降临到黎明时分,小露珠悄悄诞生的过程;又如小露珠与植物们依依惜别的场面。鲜艳的色彩、美妙的音乐给了学生深刻的感受。难怪有位哲人说:孩子是用声音和画面思考的。
(二)立足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教材是我们学习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我依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还进行了适时、适当的拓展。如看到透明的水晶后启发学生想象还有哪些东西是透明的,从而找出之间的差距,体会文章作比的恰当;;又如除了课文中的植物,还有哪些植物会和小露珠道别,让学生 体会道别是的难舍难分------
(三)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使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味”。语文课姓“语”,因此,我设计了一系列语言文字训练:
1.比较“明亮”与“闪亮”,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形象。
2.通过表演强调从动作、叫声、神态直接判断出你是谁,引导学生温暖感关注青蛙的“跳“、蟋蟀的“爬”、蝴蝶的“落”。
3.第六小节中,“光彩熠熠”这个词语我在备课是预设学生在理解中会有难度。因此,我先提供图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再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光彩熠熠”。
4.对于学生回答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现象,及时进行指正。如——来了,——来了,——也来了。从小处着手,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四)充分利用文本,进行朗读、背诵的穿插训练。
1.第二节的“越来越”表现小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的可爱模样。
2.第七节“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放在补白训练之后,学生的理解有了基础、情感有了铺垫之后,想留驻小露珠的想法自然流露,再朗读就显得水到渠成,让学生动口、动脑,更让学生动情、动心。
二、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课堂充满活力。
(一)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挥。在朗读中体现对小露珠形成过程的独特感悟,或感到兴奋、或感到艰难、或感到急切,情绪尽情释放。
(二)站在你自己的立场,与可爱的小露珠真情道别。众多“动物”、“植物”纷纷赶来。教室里一片欢腾,课堂气愤推向高潮。
《小露珠》教学反思
《小露珠》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一篇优美的童话。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本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本文语言精当优美,生动形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要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感受小露珠的可爱,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表现小露珠的可爱的,因此我根据教材的特色,立足教材,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通过扮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与小露珠打招呼,辅助以声情并茂的图片,提炼出青蛙的“蹦”、小蟋蟀的“爬”、蝴蝶的“落”,随之引导学生能否用别的词替换其中的动词。因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很清楚以上动物的生活习性,学生立即回答出不能替换的理由,进而也就明白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并指导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展开想象、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在教学第2——5自然段时,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除了文中这三种小动物,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小动物喜欢小露珠,愿意跟小露珠打招呼?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跟小露珠打招呼,表达对小露珠的赞美。
3.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
课文的第六自然段写小露珠美化、滋润了植物。教学时,抓住“格外精神”这个词以及相应的中心句子,让学生由句子感悟到植物为什么喜欢小露珠。还有抓住“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等词句进行对比练习,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
4、利用文本资源,有效进行课堂整合。
课文第7自然段讲了小露珠的消失,而第1自然段写了小露珠的形成。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小露珠的形成与消失,我大胆创新,抓住一个问题,还有哪些句子写了植物喜欢小露珠呢?从第6自然段直插第7自然段,并把两个自然段进行了整合,合二为一并适当插入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由于时间有限,我准备的也不是特别充分。所以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课后,我仔细地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各位评课教师也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让我获益匪浅。例如,在教学2—5自然段中,指导学生朗读很不到位,学生气氛比较沉闷,没有给足学生朗读的空间。在学生回答错了以后,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第6自然段在设计时总感觉有些欠缺,但总找不出原因。经各位教师一评,我恍然顿悟。原来自己在设计时找出了重点句子,但是没有利用多媒体出示出来,再加上自己由于紧张,忘记了总结本自然段的内容,所以使人感觉到很散乱,没有中心。
总之,本节课我以读书训练为经,以语言训练为纬,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说、演、评、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小露珠》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而语言生动,想象丰富是童话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篇文章也是如此。全文以小露珠从夜晚来到人间到早上岁阳光的照射而升腾、消失这段时间内的语言、动作来刻画了小露珠外表美心灵更美的可爱形象。
一、在朗读中感悟
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我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上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先自己朗读,找出小露珠来到了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小动物?初读了解课文内容,对关键词语我让学生边演边读,谈谈为什么这么读?抓住“蹦到”、“爬到”、“落到”来体会不同小动物的不同特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小露珠的外表美、心灵更美,这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而对于这一篇语言清新的文章,如果我们用繁琐的分析,势必会削弱本身的美感,学生似是而非被动接受了那些知识,因此在第七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就紧扣“笑着”两字,让学生面带笑容来读,让学生意识到生命即将消逝,但小露珠却可以如此潇洒,反复诵读。从而悟出小露珠的高尚品质,同时通过引读体会大家依依不舍的心情。整个教学设计,,都试图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悟。
二、在空白处想象
文章的空白点是指文章中没有写出的,但却是我们发挥想象可以体会到的,如果我们在空白处引导学生思维、想象,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降低学习的台阶,突破难点。因此在设计中,在第二段中,我设计了小露珠又来到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么赞美小露珠的?进一步体会小露珠言语美、外表美。在第七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在这种场面里,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会怎样和小露珠告别呢?”用“____________,好象在说: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植物们对小露珠的依依不舍,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小露珠美丽了别人,牺牲了自己的高尚精神。
通过教学,学生对小露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体会到了它的外表美和心灵美,对学生也深受感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