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预设

来源:智榕旅游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上课,给大家请来两位大明星。是谁,认识吗?观察一下,他们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这两幅漫画啊,画家通过对细节的突出和夸张,达到一种喜剧的效果。作家也常采用这种手法。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等细节的突出和夸张,刻画了很多典型的人物,尤其是对严监生的刻画,更是被人称之为“千古绝唱。”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篇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

  2、板书课题:看老师写题目,注意这里有两个字字形比较接近,找找他们是哪两个字。指名比较“临”、“监”。“监”字还是个多音字,知道另一个读音吗?

  来,大家一起读一下题目。

  3、监生是什么,知道吗?请大家翻开课本133页,看看课文下方的注释。借助注释可是学习课文的一个好方法啊。

  二、熟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那好,孩子们,现在就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字词看注释或者查工具书。

  2、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词语:诸亲六眷、侄子、郎中、 已后、登时、两茎灯草、一声不倒一声、挑掉一茎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这里有两个多音字,找到了吗?在这里读什么呢?全班来读一读。

  这些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理解:诸亲六眷(文章中的诸亲六眷是指哪些人?)两茎灯草(大家看看134页的插图,找到没有,那盏灯,好极了,那就是两茎灯草。)已后(就是现在的“以后”,注释中也提到了,不是吗?)登时(换个词来说,立刻、马上、顿时。)

  读准了字音,理解了词语,让我们再来读读文章。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评议。

  3、刚才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有感觉了吧,但还是不够,再请大家默读一下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还念念念不忘两茎灯草。)板书:两个指头

  说说,严监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三、聚集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1、这样的一个守财奴的形象,作者是怎样写的呢?

  请看这么一个句子。出示例句: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哪位同学先来读一下,其他同学想想,你会发现什么。

  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已经怎样了?你还能从文章中找到另外的句子来说明严监生已经病得不轻了吗?好极了,用个成语来形容他。(奄奄一息、形容枯槁、行将就木、生命垂危)

  但是他——(总不得断气!)就这几个字,再读一遍,说说什么感受?(感受到严监生垂死挣扎),死不瞑目啊,孩子们,是什么让严监生这样的牵肠挂肚,这样的垂死挣扎。他给了我们什么提示?

  读,再读。怎样?闭上你的眼睛,你头脑里浮现出来的是什么?(严监生的两个手指头)

  2、面对临死前严监生的那两根手指,诸亲六眷都作出了哪些猜测,严监生又会有怎样的反应,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在相应的句子旁写上你的体会。

  3、指名读诸亲六眷作出的猜测。

  找到了吗?孩子们。我们按课文的顺序来说说。

  首先出场的是:(大侄子)

  当大侄子猜想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时——

  句子一: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尽管身体极度的虚弱,尽管呼吸已断断续续,但面对那两茎灯芯,他仅仅是摇了摇吗?你想,那是怎样的摇头?(用力、失望)

  对严监生来说,那两茎灯芯烧去的仅仅只是那么点灯油吗?还烧去了他的(银子、生命)。

  所以他面对大侄子的猜测时——生读

  接着出场的是?(二侄子)

  句子二: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他的的反应与前一次有什么异同吗?

  面对大侄子、二侄子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急切、心急火燎)他急的究竟是什么呀?所以,他把两眼……把头……

  融入这份感受,再来读读这个语句。

  忠诚的仆人来了。她猜想——(生读)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这一次的反应又有什么不同吗?

  没人能理解,没人能读懂他啊,此时的严监生把眼闭着摇头,他的内心只有(绝望),难道真要让我死不瞑目吗?生一起读

  灯油啊,我那宝贵的、珍贵的、可爱的灯油啊,我严监生真是爱你在心口难开啊!如果可以,他会怎么说呢,让我们来当一回严监生的代言人吧?投影出示:

  你们呀!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思呢?                                      

  真的就没有人明白严监生的心思吗?生读赵氏的话原来这两个指头啊,指得是——(板书:两茎灯草)

  真是知夫莫若妻,知严监生者——赵氏也!

  众人看严监生时——(全班读)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终于放下了所有的心事,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3、同学们,这种内心的感受和变化,作者是抓住了严监生的什么来描写的呢?是哪些部位的动作?(两个指头、头、眼睛)的确啊,他的动作反应了他内心的想法。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让这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从文字中站了起来。

  四、比较阅读。

  1、我国古代作家吴敬梓仅用了几句话,抓住了严监生死前两个指头这一个非常经典的动作,就把这个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其实在世界文坛上还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投影出示四大吝啬鬼)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请看——

  末了,终于到了弥留时候,那几日老头儿结实的身子进入了毁灭的阶段。女儿欧也妮把金器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冲着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2、这是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的片段,描写了主人公葛朗台临死前的一幕。在他临死之前的片段,读了之后,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与《临死前的严监生》相比,你觉得在这个片段在描写方法上与课文有什么异同之处?

  今天,通过对《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严监生的格外吝啬,也知道了,只要抓住了他与众不同的一面进行描写,就可以描写出一个人的特点,他自然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文中我们所看见的人物只是一个小小的人物而已,若想知道更多,老师建议你推荐同学们看吴敬梓写的这部《儒林外史》。

  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个指头     两茎灯草

  (神态、动作……)

  守财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