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幸福是什么》课堂实录

《幸福是什么》课堂实录

来源:智榕旅游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篇课文是童话故事,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导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上课时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本节课我主要抓住以下环节来展开教学:

  一、紧扣主题自读自悟,汇报交流,引导想象。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我并没有作过多的讲解,没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让学生抓住关键的几句话,统领课文,去梳理故事的情节,领会文章的主旨。根据问题的回答接着让学生自主找出三个青年寻找幸福的过程,进行汇报交流。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让学生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体会幸福的所在。表面看学生似乎把课文的

  内容已经读懂了,但实际上,这三个青年的经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去太远,孩子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如果在教学中我能这样设计:想象一下这十年中在他们身上发生怎样的动人故事。那么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这样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真正的让孩子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含义。

  二、联系生活多元扩展,体现语文的人文特征。

  学完课文后,学生对童话的主题幸福的含义有了比较深刻的,透彻的了解(幸福就是通过劳动,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实现对课文情境的'语言创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在学生深入的理解幸福的深刻含义之后,我通过要求学生寻找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去发现、品味存在于自己身边的幸福,写出对幸福的感受,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幸福,并更好地珍惜幸福。

  一堂课下来,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在课文朗读方面,太过平淡,不够生动,孩子们刚有点入门,我没有好好引导他们去说、理解、感悟、品读,从而导致学生读的目的性不强,点到即止,如何使孩子们读得妙趣横生,需要好好去思考。应尽量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课堂时刻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给更多的学生尽情地说,主动的说,那学生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