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2.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点

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2.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点

来源:智榕旅游

第五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 2.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点

2.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点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页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4、5两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像上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即每个点都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相对应的数值。
2、使学生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3、借助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为今后学习函数及函数图像等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认识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2
1、出示例1的表格
谈话导入:同学们,像例1中表中的数据,有时也可以用图象的形式来表示。出示已标出纵轴、横轴以及相关信息的方格图。
2、师先示范描点(一两个),让学生按照要求描出表示其他各组数据的点。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点的排布规律,用直线连接。
4、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点表示1小时行80千米,b点表示5小时行400千米,其他点呢?
(2)图中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吗?
(3)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5、对刚才的第(3)个小问题进行指导。(师边演示边讲解)
(1)先在纵轴上找到表示2.5小时的点,并从这点起作纵轴的平行线,与已知图像相交与疑点。
(2)再从交点起作横轴的平行线,与纵轴相交得到一点。
(3)最后依据与纵轴的交点进行估计。
(4)行驶440千米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2)用描点法画出表中两种量的正比例图像。
(3)利用图像进行估计,体会正比例图像的意义和作用。
2、练习十三第4、5题
第4题的第(1)题,学生可以根据图像的特点来说明判断理由,也可以从图像上选取几个点,根据这些点所表示的路程与时间分别求出比值,再作判断。
第4题的第(2)题,要求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估计,答案有些出入是允许的。
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通过组织交流帮他们进一步明确方法,加深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再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课前思考:
这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是新增的,借助直观的图像来帮助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为以后的学习作适当孕伏。
虽然有配套的教学光盘可以使用,但我想在教学例题2时,教师还是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图像比较适合。在例题2的学习中也就是在画图像的过程中,要结合第一个问题的思考要引导学生把所描出的这些点和原来表中的数据进行对照,以此来理解图像上的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结合第二个问题的思考要让学生看到所描出的这些点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在画好图像后结合第三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加深对图像上的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的认识,并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教材编写无法展示画图像的动态过程,所以利用板书画图像的过程可以把这些问题穿插其中。

3页,当前第1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