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主旨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给予关系人更优待的信用贷款或担保贷款,造成重大损失。自然人犯此罪将受刑罚,单位犯罪将受罚金,并对负责人员进行处罚。重大损失的标准参照司法解释,建议起点数额为五万元。司法解释可作为后续处理的依据。
法律分析
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以及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规规定,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者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自然人犯非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自然人犯非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重大损失的认定标准,参照司法解释关于玩忽职守罪立案标准的规定,建议可以五万元为起点数额。以后如有司法解释,可严格按照司法解释处理。单位犯罪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对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拓展延伸
违法贷款行为引发的法律责任及处罚措施
违法贷款行为是指在贷款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其引发的法律责任及处罚措施应当依法予以处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违法贷款行为,可能会面临以下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一是民事责任,包括违约责任、赔偿责任等;二是行政责任,可能受到行政处罚,如罚款、责令改正等;三是刑事责任,如果构成犯罪行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拘役、有期徒刑等。此外,还可能面临信用记录的受损、商业信誉的损失等后果。因此,为了避免违法贷款行为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和不良后果,各方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风险防控,确保贷款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结语
违法贷款行为应依法追究责任,包括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涉及违约和赔偿,行政责任可能导致罚款和责令改正,刑事责任则可能面临拘役或有期徒刑等刑罚。此外,违法贷款还可能损害信用记录和商业信誉。为避免法律风险和不良后果,各方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风险防控,确保贷款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九十一条 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提供资金帐户的;
(二)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
(四)跨境转移资产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二百条 单位犯本节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