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犯可以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获得假释。根据我国刑法,假释适用于被判有期徒刑且执行一半以上,或被判无期徒刑且执行十年以上的犯罪分子。累犯和暴力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实质条件包括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改造、悔改表现良好以及不再危害社会。悔改表现包括认罪伏法、遵守规范、学习和劳动。不再危害社会指罪犯在改造期表现良好或老弱病残丧失作案能力。
法律分析
在满足法律规定的假释条件下,诈骗罪的犯罪分子也是可以假释的。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一)法定的对象条件假释是对犯罪人有条件地提前释放,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且已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或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且实际执行十年以上的犯罪人。此外,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二)法定的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犯罪分子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的,应当认为“确有悔改表现”:认罪伏法;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不致再危害社会”,是指罪犯在劳动改造期间一贯表现好,确有悔改表现不致重新犯罪的,或者老弱病残并丧失作案能力的。
拓展延伸
诈骗罪判刑后,假释条件和限制是什么?
诈骗罪判刑后,假释条件和限制是根据不同司法管辖区和具体案件的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假释的条件包括服刑期满一定比例、表现良好、接受相关教育和康复项目等。此外,假释还可能受到一些限制,例如居住地限制、就业限制、定期报告和监督等。具体的假释条件和限制会由监狱管理机构和相关法律部门进行评估和决定。需要强调的是,假释并非自动获得,而是需要符合特定条件并经过相关程序批准。最终的决定权在法律机构手中,以确保社会安全和犯罪的惩罚性。
结语
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规定,适用假释必须符合法定的对象条件和实质条件。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且已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或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且实际执行十年以上的犯罪人。同时,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并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再危害社会。假释条件和限制根据具体案件和司法管辖区而定,包括服刑期满一定比例、表现良好、接受相关教育和康复项目等。最终的决定权在法律机构手中,以确保社会安全和犯罪的惩罚性。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八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五条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