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并能运用课文词语“自豪”说话。
2、学生能自己读懂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中的作用。
3、学生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
4、学生能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生能自己读懂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沙漠的图片资料和风沙资料。
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略)。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2、(点击课件,出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看,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被小红马看到了,你们还记得小红马对小骆驼说了什么吗?
(1)、(点击课件,出示句子)指定学生读课文句子,“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2)、及时板书:又大又厚、两层、肉疙瘩
3、小红马说这番话时是怎样的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指定学生朗读,体会小红马嘲笑、瞧不起人的态度。
[过度]:正是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于是,妈妈决定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
二、感受沙漠:
1、旅行前,老师有一组词语想考考你。
2、词句学习:
(1)、(点击课件)出示词句:
茫茫的沙漠、无边无际的大沙漠、松散的沙子、陷进沙子里、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2)、谁愿意试试看。
(3)、去过沙漠吗?老师带来了一些沙漠图片,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让学生边看边说,眼前的沙漠给你怎样的印象。
(4)、再读词句,体会沙漠的无边无际、干燥、环境恶劣。
三、精读3——4自然段:
[过度语]:沙漠里的气候如此干燥,环境这么恶劣,可骆驼妈妈却决定带小骆驼去沙漠走一趟,她为什么带孩子去这样的地方,而不去找小红马评理呢?
1、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骆驼妈妈想用切切实实的体验帮助小骆驼,真是用心良苦呀!我们也用这样的办法读课文吧,朗读时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像课文中的角色那样想,那样说。自由朗读3——4自然段,走进沙漠后的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可以交流了吗?
<一>、脚掌:
1、骆驼那又大又厚的脚掌在沙漠中有怎样的作用?
(1)、指定学生读具体的句子(及时板书:陷不进沙子)
(2)、“多亏”还能换什么词?将换的词带进句中再读一读。
2、看看老师出示的句子,联系我们对沙漠的了解,你觉得哪句话更能表现这种情景呢?
(1)、点击课件,出示对比句。
(2)、说感受,读句子。
3、原来有了又大又厚的脚掌,就陷不进沙子了。小骆驼你感到自豪吗?
<二>、驼峰:
1、“它们走哇,走哇,走了很远很远……”,你们从老师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2、假如你是小骆驼,你会想些什么呢?
(1)、说体会。
(2)、读课文中句子。
3、妈妈怎样回答的?你觉得妈妈说这段话时带着怎样的感情呢?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1)、指定学生读“妈妈”的话。
(2)、多组朗读。
4、从妈妈的话中我们知道了,那两个肉疙瘩是驼峰,可以贮存足够的养料。(板书:贮存养料)
5、小骆驼你感到自豪了吗?再读“妈妈”的话。
<三>、睫毛:
1、(点击课件:风沙影像)说话间,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大风发出呼啸声,风沙漫天飞舞,此时的沙子遮住了太阳,到处昏天暗地。骆驼妈妈让小骆驼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2、指定学生读,体会小骆驼的自豪。朗读时突出重点:“没进”、“一点”。
3、多亏这两层睫毛呀,挡住了风沙。这么大的风沙,鼻子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板书:挡住风沙)
4、小骆驼你自豪吗?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瞧,小骆驼多自豪呀!假如你是小骆驼,通过这次沙漠之旅,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1、指定学生说一说。
2、小骆驼和你们的想法一样,我们一块来读读。教师引读第四自然段。
四、扩展练习、情景练习:
1、后来有一天,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红马说:“瞧,你长得这么难看,还照什么镜子?”,如果你是小骆驼,你会怎么说?
2、其实,小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还很多,读一读短文《沙漠之舟》,边读边想骆驼还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用“我感到自豪的是 ”的句式。
3、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豪的地方,和大家一块分享一下。
用“我感到自豪的是 ”的句式。
4、带着自豪感再读课文题目。
5、小骆驼跟着妈妈在茫茫的大沙漠中旅行后,切身体会到难看的脚掌、驼峰和睫毛早沙漠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不再为自己的“丑”而委屈,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板书: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脚掌 又大又厚 陷不进沙子 驼峰 肉疙瘩
贮存养料 睫毛 两层 挡住风沙 难看 有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