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显著提高,贫困人口的比例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有多种统计显示我国基尼系数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近年来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愈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市场经济框架内,财政政策天然地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各种有利条件。政府既可以通过税收大规模地介入GDP的分配过程,也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将从高收入者那里筹集的收入,再分配给那些需要救济的低收入者。在当前的中国,充分地利用财政税收手段,是从再分配层面解决收入差距的一条极好的通道。
但是,就现行制度体系而言,在实现调节收入分配这一重要的财政功能上,财政政策体系的构建还不够完整,收支政策之间的配合还不够协调。就政策目标而言,现行政策往往更加侧重于短期性的局部调节,而未能将财政政策融入整个社会分配结构的演变中加以定位,缺乏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整体考虑。
从根本上看,中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初次分配领域一系列不公正的现象造成的。
1、税收调节收入差距不力。这既包括制度层面的原因也包括征管层面的因素。(1)制度层面的,没有构建以公平为主导的税收制度体系,税种设置不合理,不到位等问题。(2)征管层面的,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的主要障碍在于个人收入状况不透明,按“计划任务”征税,“基数”和任务的作用使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的地区税负轻,经济不发达,收入水平低的地区税负重,从而使穷得更穷,富得更富。
2、社会保障体制不尽完善。城市居民,城乡居民之间保障权利不平等,尤其是对部分低收入人群基本保障的缺乏仍然存在,这是导致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原因之一。
3、财政支出结构上重建设轻民生,重城市轻农村,使贫富悬殊扩大化。
4、财政体制上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不规范,扩大了城区间的收入差距。中央财政对省级财政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同时,省级财政对市、县财政的财政体制不规范。
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差距 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造成的差距 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由于管理的疏漏和一些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给非法收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特别是存在着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严重腐败问题,以及利用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投机欺诈等各种非法手段获取高额收入等现象。 三、财政调节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1、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力度。(1)要建立起调节收入分配的税制体系,形成一个以所得税调节即期个人收入分配,消费税和财产税调节个人财富积累水平,社会保障税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收入来源,具有连续性和整体协调性的税收调节机制。(2)所得税的改革要着重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3)建立并逐步健全对个人收入的监控体系。
2、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建立全国统筹的城镇基础养老金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的老有所养问题,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设点范围。
3、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关注民生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和关注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注意公共财政模式的内在要求。这方面,财政支出肩负着重任。政府主要做的是如何做到公平正义和关注民生,缓解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在教育、公共卫生、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障、公共交通诸方面消费待遇的差距。
4、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倡公平不在于拉平收入绝对额,更重要的是提供相对均等化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保证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存和基本发展条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规范转移支付体制,国家财政可以通过规范和有效运用地区间的转移支付和阶层间的转移支付有效调节过低收入。
一是要加快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二是要积极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三是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确立劳动、资
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收入差距的调节问题,明确提出了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等一系列政策。
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按费用要素区分,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行政支出的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是:行政管理费的绝对数是增长的,但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的趋势,世界各国一般都是如此。然而在中国却出现了相反的趋势。行政管理费在各项支出中增长的速度最快。,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不断上升的行政管理费给财政支出带来了巨大负担。目前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支出过大,已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行政经费所占比重过大。2005年,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24%,而美国同年这项费用只占到5%。我国投入到教育,社会保障,科技的费用占总收入的25%,而美国占75%。卫生部长高强在04年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说:“全国建立一个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事情,牵扯到很多问题”。目前,中国的行政管理费仍然在不断膨胀,目前这以问题已经出现了恶性循环答发展势头,党中央国务院改善这以方面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党中央国务院必须切实加强行政管理费的管理和约束,精简机构,压缩党政人员编制,提高行政经费的效率,改善当前的现状,这对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控制与减少行政支出可以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构建廉价的服务型的政府。“构建一个廉价的政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行政管理费过大,使政府偏离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府花费过大。政府的大部分资金都被政府投资了。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了自身利益,以“政绩观”为核心,大量投资各种项目。 “政府应该成为消费的主体而不能成为投资的主体”。大量的投资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因此,减少行政管理费用,加大对行政管理支出的审计力度,规范政府行为,能有效的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一个切实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二、控制与减少行政管理支出对巩固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要控制行政管理费用还要正确引导费用的流向,真正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规范政府行为控制政府行政管理费用使其制度化,就要真正把这项任务摆在突出位置上来抓,真正做到实处! 政府做到人民的政府,这样就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缓和干群矛盾。
三、可以有效地纯洁干部队伍。目前财政住处还很有待于制度化。出现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居高不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行政工作人员的非规范化行为。政府的钱的花费一定要规范化,有理有据,不仅要精简机构,还要规范人员的思维,定期进行考核,审计部门还要定期对政府机关进行审计,这样从根本上才能减少行政管理的花费。
总之,从八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国务院三令五申强调要减少行政管理费,也曾先后七次改革精简政府机构,但现在看来收效甚微!既然控制行政支出与规范政府行为具有如此之大的意义,那么,全国人民就要一条心,政府也要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但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才能实现。最后应该记住杨帆教授的话“聚集全球华人力量,共为民族振兴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