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凉山彝族婚俗旅游开发的思考

凉山彝族婚俗旅游开发的思考

来源:智榕旅游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9。37(19】:9230—9231。9275 责任编辑李玮责任校对张士敏 凉山彝族婚俗旅游开发的思考 肖雪 (四川省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四川西昌615022) 摘要婚俗是凉山彝族人生礼4zq,颇具特色的礼仪,它不仅是彝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集中体现了彝族语言、文学、宗教、法律 等方面的内涵。对彝族婚俗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有助于宣传彝族民俗文化,也有利于凉山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凉山彝族;婚俗;旅游开发;观光性参与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09)t9—09230—02 Consideration Ol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Yi’s Wedding Customs in Liangshan X 0 Xue (Research Center for Yi Culture in Sichuan,Xichang,Sichuan 615022) Abstract Wedding customs is a quite characteristic life ritual of Yi people in Liangshan.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in Yi’s life but also a kind of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Yi’s language,literature,religion,folk law and so on.Its exploitation can propagate Yi’s folk culture,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angshan tourism too. Key words Yi people in Liangshan;Wedding customs;Tourism development;Sightseeing participation 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中,地处西南角的我国最大彝 凑粮给女方家,共同酿造醪糟酒。同村的年轻人,每晚相约 族聚居区——凉山正经历着重大的历史变迁,民族传统文化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人 到女方家喝婚酒、唱婚歌、赛“克智”、跳婚舞等。 1.2结婚礼仪 生礼仪,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彝族的人生礼仪不仅构成 (1)背亲。出嫁时由男方根据路程远近在本家支中派出 一了彝族人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且规范着整个民族立身处事的 行为和社会心理。不论是婴儿出生与满月礼,还是成人礼、 婚礼、葬礼等,其民俗事项都极为复杂,生动而有趣。凉山彝 支与新郎同辈分的青年小伙子,组成迎亲队伍携酒前往女 方家,一般人数为5…7 9 11等单数。届时,女方亲友邻居相 聚等待,其间最为热闹与惊险的为泼水场面。女方的姑娘们 早已在男方迎亲队伍必经的沿途储水设防以待,当迎亲者进 族的婚俗别具特色,涵盖了彝族语言、民俗、文学、宗教、习惯 等方面的内涵。因此,笔者以此为对象,对婚俗旅游开发进 行探讨和思考,旨在为其提供一种研究视角和思考方向。 l凉山彝族聚居区婚俗概况 对于婚姻,凉山彝族有“婚事想三年”的说法,意思是婚 姻不是儿戏,要经历一系列的程序,包括婚前礼仪、结婚礼 仪、完婚礼仪,每种礼仪中又有若干子程序。现以凉山彝族 聚居地美姑乡村为例,概述如下…。 1.1婚前礼仪 入伏击圈时,姑娘们手持瓢、盆、碗舀水泼向迎亲者,并不时 抹上锅灰,说道“为了养大女儿,妈妈脱了九十九层皮,不泼 九十九桶水,不抹九十九把锅灰,哪能让你们轻易背走新 娘?”,迎亲者回答“我们翻越了九十九座山,涉过了九十九条 河,专程来迎亲不背回新娘怎么行?”。如此你来我往,水来 话往,最后在老人们的劝阻下姑娘们方停战。美姑民间至今 还保留着抢食的习俗。迎亲者吃饭时,如果稍不留意,刚端 上的肉食就被姑娘们抢走,还被戏谑到“你们得到新娘已经 足够了,还吃什么?”,入夜,迎亲的小伙子们还要和女方的姑 娘们对歌。 (1)说媒。男子到了一定年龄则请媒人(彝称“服嘎”) 说媒,媒人择日前往女方家。如果女方同意且命宫相合,则 杀~小猪取胆、脾等进行占卜,以胆黄、大且透明,胰平展色 彩明亮无缺为吉。主人把猪胰和猪前蹄烧熟后给媒人吃,再 将半边猪头和后蹄交给媒人带往男方家,表示已经同意这门 亲事。女方也择日派人前往男方家行同样的仪式。如果占 凌晨,鸡鸣时分,姑娘们唱着《妈妈的女儿》,为新娘梳 妆,举行哭嫁仪式。男方迎亲人则在唱完时冲进姑娘群中背 起新娘,姑娘们则将早已准备好的锅灰抹在第一个背新娘的 小伙子脸上。民间对于迎亲有一些禁忌,如路遇另一群迎亲 者,双方赠针以示吉祥;新娘一旦被背在背上,未达男方家时 卜不吉,则无法缔结婚姻。 (2)订亲。媒人说媒时往返于男女双方家商议聘金(彝 称“女方身价钱”)。议定之后,男方择日带白酒等礼物前往 双脚不能落地,换人背时,需以迎亲者的披毡为垫;亲姐妹不 能送亲等。 女方家行聘,即确定了正式的婚前关系。给付聘金时,女方 家杀猪宰羊宴请亲友和邻居,男方则把部分聘金放在女方拿 出的盛满粮食的竹兜里,女方不能当众数之。订婚后双方不 (2)迎亲。迎亲是婚礼的正式开始,又包括报喜、入棚断 线、抹亲分辫、摔跤、分礼钱等。 迎亲队伍即将到达时,送亲者派出两三个小伙子,提前 到男方家报喜,男方家以酒肉款待前来报喜的小伙子,并给 予一定的礼金。 能轻易悔婚,如果男方悔婚已付聘金则不退,如果女方毁约, 双倍退回已收聘金。 (3)报请婚期和闹婚。男方定下婚期后提前告诉女方, 女方则在婚前15 d左右,告知朋友和邻居。有女孩的邻里要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凉山彝区生态旅游中民俗旅游文 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SB06005)。 新娘到来之前,由新郎家族长辈或同寨中有福的长辈充 当主婚人,在住宅附近搭一临时婚房。新娘到来后则人棚就 坐,伴娘们坐于其旁,然后举行断线仪式。断线仪式由一长 辈妇女将新娘头上的红头绳扯断,以示与不吉之物断绝 作者简介 肖雪(1977一),女,羌族,四川金川人,硕士,讲师,从事彝族 关系。 文化、教育的教学工作。 收稿日期2009-05-04 新娘人棚则开始宴客。彝族婚礼无论天气状况,都必须 37卷l9期 肖雪 凉山彝族婚俗旅游开发的思考 在屋外举行,主人以肉食、荞馍和酒招待客人。婚宴完毕一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学者提出“背包旅游”的模式,也就 般都要举行摔跤比赛,以摔成平手为贵。比赛结束,新郎的 母亲或舅母或其他女性长辈把煮好的小荞块送给新娘食用, 表示婆媳友好,然后给新娘举行梳头仪式,一般由新郎的未 婚妹妹或堂妹梳妆。梳头完毕,新郎的弟弟将新娘背回屋 内,同时迎亲者也被迎人屋内,以酒款待,双方进入“克智”比 赛,以示亲谊。 是小规模的、家庭式的、自助式的、背包式的旅游 。这种旅 游能深入了解并亲身体验当地彝族婚俗,形式灵活多样,时 间可自由安排,因此近年来深受独立游客的喜爱。但这种旅 游旅客在当地的人身和财物安全要自己负责,所以承担的风 险较大。另一种旅游开发模式是“观光性参与模式” 。很 长一段时间,在国内旅游开发中,很多人将“观光”和“参与” 接下来举行分礼钱仪式。分礼钱内容繁琐,分为舅舅 钱、叔伯钱、锅庄内坐长辈钱、伴娘钱、众家族钱、抢姑娘钱 等,一般都要进行讨价还价的过程。 1.3完婚仪式新娘在结婚当天或在夫家住上几日(一般 对立的理解,认为他们是静态和动态的区别,而且二者不可 共通,如自然景观只能观光,娱乐性质的项目必须参与。实 际上,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误。所谓“观光性参与”不是将观 光和参与两者简单地结合,而是要求旅游者主动转换为主 为3~7 d)后回门。回门由新郎率亲友数人,牵一二只绵羊, 体,深入到当地人家,作为当地人的一份子去体验当地民俗。 携酒同新娘回娘家拜望女方父母。届时,女方则邀请四邻亲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来说,这是一种积极的开发模 友饮酒杀羊,款待客人,举行泼水、摔跤、赛克智等活动,并给 式,不仅有利于本文化的保护,又能带来经济效益,西双版纳 送亲者一定的礼钱。此后,新娘则住在娘家,根据需要走动。 曼景兰民俗村已有这种开发先例,事实证明它是合乎自然规 2凉山彝族婚俗开发的现状 律的、成功的。这对凉山彝族婚俗的观光性参与开发提供了 (1)彝族聚居区乡村的婚俗相对保持完整,更具“原汁 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原味”性。这些地方往往是比较偏僻、相对贫穷的地方,交通 3.3开发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笔者认为,彝族婚俗的观光 不便利,加之婚礼时间不固定,目前凉山州政府、各旅行社并 性参与开发要想取得好的成效,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没有专门的彝族婚俗旅游项目。 (1)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2008年7月火把节 (2)人类学家纳尔逊・格雷本认为:“旅游是具有‘仪 期间,笔者调查了部分(100人)到凉山来的游客,他们主要 式’性质的行为模式与游览的结合” 。而婚俗是最具有仪 来自美国、菲律宾、浙江、广东、成都等地,有散客也有随团而 式性质的。但这种仪式的展现并不是以旅游者或表演者的 来的。对他们初步调查获取的信息是:①国外游客求知欲 个人意愿为主的。凉山目前在各类节E1旅游中,如国际火把 强,饮食和住宿要求当地化,注重服务质量,个人素质高,收 节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加入婚俗的表演项目,但这些表演过 入普遍高,愿意为婚俗旅游消费,但要求货真价实。②国内 于舞台化和形式化,脱离了彝族婚俗的文化背景,显得支离 游客对价格和安全比较敏感,饮食和住宿要求有特色,注重 破碎,演变成了纯粹的歌舞节目,失去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服务质量,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旅行时间不愿太长。 (3)目前彝族婚俗的开发多以游客的观看表演形式进 在对普格螺髻山、喜德、冕宁等地靠近旅游景点的村庄 行,为了追求旅游的商业效益,开发者也邀请游客参与,而这 进行调查时发现,二半山以下,彝汉杂居的村子中,所获利益 种所谓的“参与”,无非就是邀请游客上台拌新娘新郎,这也 的多少成为当地居民是否愿意接受这种婚俗旅游的标准;二 是我国许多旅游项目中逐渐泛滥的模式。 半山以上,尤其是彝族聚居的村子,住户表示若是政府指派 3对彝族婚俗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则愿意接受。部分住户也表示只要不妨碍婚礼的进行,尊重 3.1彝族婚俗旅游开发的必要 当全球化趋势席卷了凉山 彝族婚俗和习惯,他们也欢迎游客参与其中,但经济收益并 后,民俗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但民俗文化如何被消 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才更重要。 费,全球化意义的旅游提供了明晰的解释。旅游本是从原初 根据以上调查可知,在对彝族婚俗进行观光性参与开发 的旅行开始的,当旅行变成人类的一种消费行为——旅游的 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通过对 时候,民俗文化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一种商品、消费品。 当地居民进行常识性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服务质量;同时也 凉山彝族婚俗不仅是彝族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 要求进行参与的游客要客观看待彝族婚俗中的民族和宗教 且是凉山彝族语言、文化、民俗、宗教的集中体现。对其进行 元素,要尊重彝族的各项习俗和民族感情,将婚俗旅游建立 旅游开发,一方面不仅可以向其他民族展示彝族文化;另一 在一种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基础上。另外,在满足游客求知和 方面旅游是一种集食、宿、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活 探索的同时,也要让当地居民有所收益,才能保证该项目开 动,旅游者除了缴纳旅游费用外,其附加消费额也非常可观。 发的可持续性。 因此,如果将彝族婚俗作为一种特色藤游产品进行开发,可 (2)民俗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民俗文化旅游使可能 为凉山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部分程度上能缓解农村剩 消失的传统文化重新复活,但也让原生的文化从生产生活领 余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如果能处理好政府、当地居民、旅行 域逐渐脱离出来,走向舞台表演,这是令人倍觉尴尬的局面。 社、游客之问的利益关系,当地居民的民族感情和游客的猎 一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说,将一种原生文化变成舞台表演,也 奇心理之间的关系,凉山彝族婚俗旅游可能会一本万利。 不一定说明原生文化已经完全变质,它在新的外部世界中获 3.2彝族婚俗的开发事实证明,单纯的彝族婚俗开发并 得一种新的适应 。另一方面,因为盲目适应消费的需要, 不成熟,也不适应凉山民俗旅游的发展。怎样对其进行开发 原生文化逐渐丧失许多稳定的因素,无法复原其固有功能。 既能避免浅俗化,又能保持彝族文化的固有文化意义,这是 (下转第9275页) 37卷l9期 张永明等“捆绑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模式研究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若申报项目未能通过,则该 项目不得复议,前功尽弃。一旦“申遗”成功,将给其各个方 面带来巨大收益,因此各国对这项工作无不竭尽全力,这是 导致各国力图用新的思路和方法申报世界遗产的原因和动 力,也是导致“捆绑式”世界申遗愈来愈“热”的一个直接 动因。 遗产名录》,被世界公认为“人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富”,这 必将提高新疆的国际知名度和区域竞争力,对当地以及整个 新疆的旅游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5结语 现阶段“捆绑式”申遗模式的研究较新,应用也较少。对 其进行深入探讨,将给新疆地区申报世界遗产提供一个更新 申遗 4.2资源“捆绑’’后内涵更为丰富。规模更大。更具竞争力的高度和更全的视角。虽然目前“捆绑式”申遗模式仍有大 量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但以其思路和笔者的分析来看,新 疆的许多资源已具备了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实力,如“坎儿 已延续了30余年的历史,其过程已变得日趋激烈,单一型资 源申报世界遗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不具备竞争优势。而 且随着人们对世界遗产理解和研究的深入、观念的更新及经 井一交河故城”、“喀纳斯湖一赛里木湖一天池”高山湖泊群 验的积累,必然会从新的角度、新的思路重新审视固有资源, 以及喀纳斯与俄罗斯的“金阿勒泰”联合申报等 。因此, 并从中发现一些之前未发现的更新、更丰富的内涵。将一些 “捆绑式”申报世界遗产这一思路,将对新疆开展好世界遗产 优势资源与文化内涵相近、相似或互补的资源进行“整合”和 申报、开发、管理和保护等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 “捆绑”后,会发现资源的内涵更丰富,规模更大,竞争力也更 的指导作用。 强了。“捆绑”并非拼凑,而是换一种思路、角度或眼光审视 参考文献 固有资源,从而深入研究并发现资源的共性,再选择资源优 [1]向玉成.复合型世界遗产及其资源基础和文化内涵[J].旅游学刊,2OO5 势与文化内涵相近、相似或互补的资源进行“联合”。通过 (2):25—29. [2]章新胜,田小刚,杜越,等.世界遗产与我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捆绑”的方式,可望进一步提升其整体形象和竞争实力,其 版社,2005. 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 [3]世界遗产专题集邮网.2O08年新增世界遗产[EB/OL].(2008..07-1 ̄)ht— tp://www.guwh.coWx/2008.hun. 4.3唤醒遗产保护意识。带动旅游业世界文化遗产是属 [4]吐鲁番学研究院网.学术文库.交河故城[EB/OL].(2007-09-04)ht— 于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创作的成果。世界遗产是以保护为 tp://www.tuffanologica1.com/article/article.php?artideid=79. [5]孙满利,王旭东,李最雄,等.交河故城衰落的原因分析[J].敦煌研究, 宗旨,保存其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世代传承,永续利 2005(6):118—124. 用 。出于对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依据世界遗产 [6]储怀贞.吉老坎儿井焕发青春的号角吹喻一兼谈吐鲁番坎儿井文化 发展研究史[ES/OL].http://www.karez.org/lunwert/gulakrjhf.htm “真实性”和“完整性”准则的要求,世界遗产的申报,将极大 [7]中国世界遗产网.世界遗产的识别和申报程序[EB/OL].(2OO4—11— 的带动相关区域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向世界展示中 22)http://www.enwh.org. 华文明,激发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民族文化的 [8]张成渝,谢凝高.“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J].北京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OO3(2):62—68. 发展。世界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的精髓,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 [9]刘旭玲,杨兆萍,谢婷,等.喀纳斯世界遗产价值分析与保护开发[J]. 干旱区研究,2o07(9):723—727. 位日益突出。若能够申报成功,列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 — -+”+-+一+一+”+一+一+-+ -+ +一+-+*+一+-+”+ (上接第9231页) 保护、公共设施建设、当地人的商业经营机会等 J。因此,合 因此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必须和保护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互 理处理政府、当地居民和旅行社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也关 协调,相互促进,才能保障彝族婚俗不同质化、可持续的 系到彝族婚俗开发的成效。 发展。 4结语 (3)婚俗旅游所带来的利益分配。彝族婚俗旅游开发应 综上所述,彝族婚俗的观光性参与开发是一项新的尝 主要以政府牵头,合理安排政府、当地居民和旅行社的分工 试,如果能正确处理好以上诸方面的关系,科学部署,合理安 协作。由于凉山彝族婚礼多集中在每年的1O月到春节前 排,分步实施,注重当地居民的利益,兼顾旅行社的利益,实 后,因此政府可指定几个试点实施婚俗旅游的村庄,这几个 施文化保护措施,必将促进彝族婚俗旅游开发的健康、可持 村统计年末将举行婚礼的户数,上报给旅游局。旅游局根据 续发展,也将极大促进凉山的旅游发展。 此数据联系相关的旅行社,制定路线、内容和价格,并进行宣 参考文献 传。旅行社负责向游客推荐和组团 笔者发现在彝族婚俗 [1]佚名.守望幸福的彝族女昏丰L[EB/OL].hup://id.eRSS.cn/yistudies/bm. 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旅行社的这种推介作用不可忽视。时 wh/.. f2]张晓萍,黄继元.纳尔逊・格雷本的“旅游人类学”[J].旅游学刊, 间、内容、路线的安排,价格的制定,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游客 2013O,15(4):74—75. 的组织,很大程度上都要旅行社来实施。而旅行社作为一个 [3]彭兆荣.旅游人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oo4:359. [4]刘文颖.大理白族婚俗旅游观光性参与模式开发可行性分析一一以 营业机构,其所能获得利益的多少必然影响其参与婚俗开发 周城婚俗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o04(6):17—21. 的程度。 [5]邢启顺.旅游开发与乡土文化重构一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乡土传 统文化产业[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o05(5):28—31. 此外,必须确保文化持有人的利益。这里所指的利益不 [6]邱扶东.民俗旅游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o06:136. 仅包括经济利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如民俗文化的保护、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